第18章 匈奴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章 匈奴王子

 

我被白波军带到了白波谷,作为教主,自然是受到了白波军的热烈欢迎。

我们边吃边聊,让我完全了解白波军发展。

韩暹继续对我讲道:

“白波军和关东联军,将董卓从洛阳赶到了长安。

董卓走后,白波军势力曾经一度越过黄河,只抵洛阳。

只可惜洛阳被董卓一把火烧了,洛阳周边两百里成为一片废墟!

于是,郭泰经过此番劫掠后,满载资财,率白波军返回了河东郡白波垒。

公元191年,董卓在和关东联军停战后,关东群雄都忙着争权夺利。

这让董卓有了精力来对付我们白波军。

因为袁绍忙于内讧,张杨和于夫罗脱离反董联军,导致白波军孤立无援。

于是,董卓以司隶校尉赵谦为前将军,率牛辅部诸军,再次来围剿白波军。

赵谦是太尉赵典的侄子。

在张角起义时,曾任汝南太守。

当时汝南黄巾军起兵,赵谦率军出击,在召陵县被黄巾军击败。

郡功曹封观、议生袁秘、主簿陈端、门下督范仲礼、贼曹刘伟德、主记史丁子嗣、记室史张仲然七人力战至死。

赵谦才得以脱难。

赵谦后来被召进长安,被任命为太尉。

他奉董卓之命,率军攻打益州牧刘焉,并说服刘焉手下的校尉贾龙起兵。

刘焉派出青羌兵迎战,斩杀了贾龙。

后赵谦因长期患病被免官,又任司隶校尉。

当时,车师国侍子,仗着董卓的宠爱,多次犯法,被赵谦处斩。

董卓大怒,说道:“我爱狗,尚不欲令人呵之,而况人乎。”

但是,董卓内心敬畏赵谦,不曾加罪,而派人杀死了都官从事。

由于与汝南黄巾作战,对黄巾战法比较熟悉,所以被任命为主帅。

赵谦命牛辅部李催、郭汜、张济诸营,围攻白波谷。

白波军将领杨奉,见朝廷军势大,随即率军,投降了校尉李催。

李催大喜,以杨奉为部将,收编了杨奉所部白波军。

杨奉的倒戈,导致白波军大乱。

郭泰率亲随突围时,不幸阵亡。

李乐、胡才、韩暹等见郭阵亡,也各自率残部逃走。

至此,河东白波军暂被剿灭。

赵谦派人向朝廷奏捷。

此次大胜,赵谦被献帝封为郫侯,牛辅部诸将各有封赏。

赵谦率军回长安,牛辅率部下李催、郭汜、张济诸将,留守河东郡治所安邑县,对我们继续围追堵截。

我们只好留在河东东躲西藏。

牛辅请河东太守王邑,招募部分兵马,以补齐各营此前死伤空缺。

王邑将招募新兵送给牛辅,牛辅编入各营。

其中河东郡吏徐晃,所率一队兵被补入了新归附李傕部的白波帅杨奉麾下。

自此,杨奉以徐晃为部将。

徐晃,是河东郡杨县人,后来成为三国曹操的五子良将。

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李催等率军攻入了长安,掌握了朝政。

杨奉也随军进入长安为将,其部将徐晃也因功升为骑都尉。

长安内乱,牛辅、李傕郭汜走了之后,也就给我们有了喘息的机会。

我们经过一年的发展,如今有了一两万的部队。

由于,我们对长安的仇恨,于是就经常去打劫朝廷过往的官员。

我这时才知道,他们为何连朝廷的钦差都敢抢劫了。

这就是白波军的兴衰!

李乐、胡才、韩暹劝我留下,带领他们发展壮大。

我对他们说:“我还有其他的重要使命!等我忙完,到时集结黄巾军全部力量,干一番大事!”

他们忙问:“干什么大事?”

我笑着说道:“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护天子刘协,为兄弟找到一个和平环境!”

正当我们把酒言欢之时,一群匈奴士兵闯了进来。

为首的将领气愤地对他们说:“今天我们陪你去打劫,死了西十人,伤了五十人,听说你还把对方的头目带回来了,还放了两个美女?你说这笔账怎么算吧?”

韩暹连忙站起来,拉着为首的将领手,好言相劝道:“这个头目可不是一般人,是我们的老大,整个黄巾军的老大。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我们的面子上,就请你和兄弟说一下!”

为首的将领愤怒道:“我不管你的老大不老大,亲兄弟明算账,死的又不是你的白波军,是我匈奴勇士?反正我们匈奴王子说了,每死一个勇士十两金子,伤一个五两金子!你们看着办!”

我准备站起来,拿出金子赔偿,被旁边的李乐、胡才拉着说:“怎么能让教主赔,我们来赔钱!”

于是,他们拿出800两金子打发这帮匈奴人。

“为什么你的部队里有匈奴士兵?”我好奇问道。

韩暹坐下来,继续回答道:“这个说起来话长了。

当年,匈奴有两大分支。

南匈奴是在东汉光武帝时期归附的部族。而休屠各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率部归顺的休屠王。

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势力急剧衰弱。

东汉永元元年,窦宪率部北伐,大获全胜,至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

北匈奴自此远遁不归,南匈奴则入驻汉地,成为东汉朝廷的附庸。

居住在并州的南匈奴,接受东汉朝廷的领导,首领单于的产生,要经过朝廷的同意,重要事项也要向朝廷发出报告。

还要接受朝廷的征召发兵随朝廷出征,但除此之外南匈奴享受高度的自治权。

汉廷将南匈奴安置在并州诸郡,设置“护匈奴中郎将”与“度辽将军”以监视之。

这种官职与护羌校尉、护乌丸校尉类似,均是负责监视边境政权的职务。

护匈奴中郎将(一作“使匈奴中郎将”)的地位很高,可以进驻单于王庭,“参辞讼,察动静”;

而南单于则“遣使奉奏,送侍子入朝”。

匈奴王庭的实际权力,大多数时间掌握在左贤王手中。

单于为名义最高统帅,但长期受到汉廷的监视与控制。

南匈奴移居到了并州。

公元187年,幽州中山太守张纯造反,带领鲜卑攻打边郡。

灵帝让幽州牧刘虞,率领南匈奴部队前去平叛。

跟随刘虞去平叛的就是羌渠单于的儿子於夫罗。

结果188年三月,羌渠单于帐中的休屠部队造反,杀害了并州刺史张懿。

然后和匈奴的右部,合作杀死了羌渠单于,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

於夫罗帮汉朝打仗,结果搞得家破人亡,自然要找朝廷讨个说法,于是打算进京向灵帝报告这事。

然而讨伐张纯的战事尚未结束。

於夫罗擅自带兵向都城进军,被定性成叛军。

他们只好滞留在了都城附近的河内、河东、太原一带。

可於扶罗带的这一大帮兄弟要吃饭啊,就在河内郡和河东郡一带搞起了抢劫,就和我们白波军成了伙伴关系。

继承张懿担任并州刺史的是丁原,但他还没来得及平定匈奴各部叛乱。

因为朝廷组织西园新军而被征召。

随后灵帝又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他去并州上任。

但董卓不愿交出兵权,一路上走走停停,也滞留在河东宣称是在讨伐於夫罗。

於夫罗的部队没钱吃饭,只能在当地一边抢劫一边向朝廷喊冤,请灵帝帮忙“主持公道”。

而被派往并州“主持公道”的董卓滞留在河东,自称是在讨伐匈奴叛军。

双方就这样大眼瞪小眼啥都没干地对峙了一段时间,突然灵帝驾崩。

何进与十常侍之乱后,董卓入京。

在灵帝去世的同年,须卜骨都侯单于也去世了。南匈奴没有了单于,便让老王暂行国事。

为了帮助朝廷恢复安宁自己好早点回国,留在河东搞抢劫的於夫罗,加入了袁绍的讨董联军。

可是当时讨董势力出师不利,内部又尔虞我诈,加之董卓毕竟代表朝廷,又派人来笼络。

于夫罗欲叛袁绍投降董卓。

张杨不从,于夫罗挟持张杨出走。

于夫罗初败于袁绍将麴义。

他南下黎阳,后又攻破度辽将军耿祉,势力得以重整。

这个匈奴王子于夫罗也够惨的,帮着朝廷打一仗,父汗被杀,有家不能回,流亡在外,过着流寇的生涯!


    (http://www.tyshuba.com/book/babhii-10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