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曹操一再挽救,他希望我加入他的阵营,与他共同逐鹿中原,争霸天下。
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带着部队和流民奔赴长安。
我们一路狂奔,不敢做任何的停留。
我是公元192年10月出了长安,如今己经是195年初。
经过大半个月,我们来到了阔别两年的三辅地区!
正值寒冬腊月,长安己经下起了鹅毛大雪。
当我和流民认为到了长安三辅地区,会是噩梦的终点,却是噩梦的另一个起点。
当我踏入三辅地区时,眼前的景象让我瞠目结舌,这里的情况竟然比关东还要糟糕得多。
广袤的土地上,赤地千里,一片荒芜,仿佛被大火焚烧过一般。
原本肥沃的田野如今变成了不毛之地,庄稼颗粒无收,只有枯黄的野草在风中摇曳。
而更让人痛心的是,西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
他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神中透露出绝望和无助。
这些流民们漫无目的地游荡着,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不仅如此,西凉铁骑也趁火打劫,在这片土地上肆意横行。
他们如饿狼一般,抢劫百姓的财物,甚至残忍地杀害无辜的生命。
百姓们在饥饿和恐惧中瑟瑟发抖,却无处可逃。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正是关中地区正在遭受着严重的大饥荒和兵灾。
粮食短缺使得人们无法生存,而战乱又让这片土地陷入了无尽的混乱和痛苦之中。
三辅的百姓们,在饥饿的逼迫下,竟然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
白骨堆积如山,道路上弥漫着污秽和恶臭,整个三辅己经崩溃到了极点。
这时,李傕郭汜等人派了董承来迎接我们。
在他的讲述中,我才知道了长安的形势有多么严峻。
董承含着泪说道:“黑山侯,你还回来干嘛?如今的长安己经是一座死城,不是饿死,就是要被李傕、郭汜、樊稠杀死!”
我急切地说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天子可好?”
董承回复道:“天子生不如死,百官坐以待毙,百姓民不聊生!”
于是,我把部队停了下来,在长安城外驻扎下来。
我拉着董承进了军营,摆下酒席,然后问他具体情况。
董承狼吐虎咽一顿,对我说道:“不怕黑山侯笑话,我也算是朝廷的高级干部了,己经好久没吃饭肉了!今天在你这里算是过了嘴瘾了,我的女儿最近都没吃饱过。我把剩余的羊肉待会带回去,您不介意吧!”
董承的女儿后来是汉献帝的皇后,如今都吃不饱饭菜。
我听完愕然,原来长安的形势己是危如累卵。
董承好不容易吃饱饭后,才给我讲述我走之后京城发生的变故。
您走之后,李傕郭汜等人先和马腾、韩遂打起来了。
194年,马腾有私事求于李傕,没有得到应允,于是怒而反目。
由于关中受大灾闹饥荒,屯驻右扶风郿县的马腾,联合在凉州的韩遂,借祝贺献帝元服为名,聚兵在长安城东十二里的灞桥驻扎。
并与长安城内的种拂之子种邵、刘焉的大儿子刘范等官员合谋里应外合。
于是,马腾请求李傕,允许他带兵到左冯翊池阳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西北)就食。
池阳是李傕的封邑,马腾这纯属勒索找茬啊!
马腾以益州牧刘焉为宗室大臣,与他共谋诛李傕。
当时侍中马宇、刘焉的儿子左中郎将刘范身在长安,故凉州刺史种邵与李傕有杀父之仇,中郎将杜禀和贾诩不睦,他们都联合马腾谋袭长安。
马宇等人密谋令马腾袭长安,自己为内应。
献帝派使者劝和。
马腾不从,韩遂率兵前来劝解,继而与马腾联合,一起攻打李傕。
马腾进兵至长平观时,马宇等人事情败露而逃奔。
刘焉也派校尉孙肇,率兵前去帮助马腾。
李傕令侄子李利和郭汜、樊稠出战,在这年三月,与马腾、韩遂大战于长平观下。
樊稠、郭汜大胜,斩首一万余级,种邵、刘范战死,马腾、韩遂退回凉州。
樊稠、李利等又进攻槐里,破城斩杀杜禀等。
击破马腾后,李傕将刘焉的另一个儿子刘诞收捕行刑。
刘焉的几个孙子在议郎庞羲的帮助下逃入蜀地,得以免难。
由于李傕等人大败马腾和韩遂等西凉将领,他们也没有能力完全摆平他们。
于是,在贾诩等人的建议下。
最终,李傕赦免马腾,又拜马腾为安狄将军,韩遂为安降将军。
双方握手言和。
这次大战可谓是开启了长安内乱的序曲!
接着李傕、郭汜、樊稠开始争权夺利。
由于有大败马腾和韩遂的功劳,郭汜、樊稠因功加“开府”之权,权力大增,跟三公、李傕合为六府。
李傕等人各选用自己所举之人,稍有违反就会生气。
尚书台主管选人用人的尚书深以为患,于是按顺序选用他们所举之人,先从李傕起,郭汜次之,樊稠次之。
而三公所举,终不见用。
朝廷在关中内部的权力大减。
此时是李、郭、樊三人权力最大的时刻。
李傕、郭汜、樊稠拥有了选人用人的权力后,开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把家人、部将、老乡等全部安插在中央和三辅地区的各个重要部门。
长安及三辅成为他们的天下。
很多有才能的党人、士人就纷纷逃到关东、荆州、汉中、益州等。
雪上加霜的是这一年全国大荒。
长安本来就严重缺粮,早在西汉,粮食绝大部分由淮南、荆楚等地运来。
关中的平原本有千里良田,可随着战火屠戮,赤地千里。
如今大饥荒,百姓家的粮食绝大部分吃完,就连文武百官家都断了炊!
于是,天天就有饿死的百姓。
献帝非常同情长安,下诏让主者将一百多匹厩马全部卖掉,又令御府大司农出两万匹杂缯,与卖马得来的钱一同赐给公卿、贫民。
这些都是长安百姓的救命的希望。
没想到,被李傕知道,他居然说:“我邸阁里的物资少。”
于是强行把这些东西带到自己营中。
贾诩劝道:“这是圣上之意,不可违背。”李傕依然不从。
由于长时间没有粮食供应,金银变得毫无价值,如同废纸一般。
当时,一斛谷子竟然要价五十万钱,而豆麦更是高达二十万钱!
汉献帝果断命令侍御史取出太仓中储存的米、豆为贫民熬粥,进行紧急救助。
然而,饿死人的现象并没有好转、还和以前一样多。
“事出反常必有妖”!
汉献帝怀疑有人从中作弊、克扣救济灾民的“救命粮”。
于是,他命令拿出米、豆各五升,在他面前当场做实验。结果,煮出两大盆。证实了侍御史侵占公粮、营私舞弊的卑鄙行为。
勃然大怒的汉献帝将克扣救命粮的侍御史责打五十军棍,“杀一儆百”、以儆效尤。长安城的饥民这才得以保全性命。
虽然饥荒有所缓解,可是后来还是没有改善饥民饿死的局面。
百姓们饿得饥肠辘辘,走投无路。
为了能吃上一口饭,年轻人们不得不铤而走险,开始抢劫他人。
长安城内,盗贼横行无忌,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抢劫,社会治安一片混乱。
李傕、郭汜和樊稠见此情形,便将长安城划分成三个区域,各自镇守一方,试图控制局势。
然而,尽管他们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依然无法遏制盗贼的猖獗活动。
更糟糕的是,李傕等人不仅对盗贼束手无策,还纵容自己的子弟肆意侵害三辅地区的百姓。
这使得原本就己经严重的饥荒状况愈发恶劣,人民生活陷入绝境,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
街道上,白骨堆积如山,污秽遍地,一片凄惨景象。
当我听完这些描述后,内心完全被震撼了。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听到长安如此严峻,我于是派白绕带着我的手令前去白波谷和黑山,调运粮食来。
我对着跟随我来的流民说出来长安的情况,他们没想到长安会是人间地狱,再加上一路上的白骨。
于是,我在流民中选出一个姓彭的头领,他原本是一个兖州的县令,由于青州黄巾军屠戮,他也成流民之一。
还派了一百名士兵,拿着我的亲笔书信,以及部分粮食,带着这帮流民前去投靠荆州的刘表。
在我的安排下,这几千流民全部跟随他们离开了三辅,朝着荆州进发。
等所有流民走后,我们发现有一个乞丐模样的人,孤零零站在那里,在不停地捂着肚子在干呕!
(http://www.tyshuba.com/book/babhii-1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