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诛杀宦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章 诛杀宦官

 

随着蹇硕被诛杀,董重免官自杀,董太后被逼自杀,何进势力己再没有敌手。

其中最恐惧的莫过于张让、赵忠等为首十常侍。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我和何太后的风流轶事,很快传到张让、赵忠的耳朵。

他们带着重礼,来到我府中,想让我替他们出面周旋,在何太后面前美言。

我看着这般见风使舵、两面三刀的人,其实内心恨不得,何进把他们杀光。

可是表面上,我还地和他们周旋。

我对他们说道:“我们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今袁绍他们要杀你们,您们就干脆主动辞官回乡,我再去求他们。”

张让等人说道:“俗话说破家县令,灭门刺史。一旦我们离开皇宫,回到老家,估计一个县令,都可以把我们捉起来。第一次党锢之禁,就是因为地方官员杀中常侍引起官府!”

我内心暗暗叹息:看来这帮人,都是人精,还真不好忽悠。

我对张让说:“你的儿媳,不是何大将军和何太后的妹妹吗,让她多去走动走动啊?”

张让惭愧道:“别提我那个不中用的儿子了,当然,也怪我管教无方。当初,我们有点权力,何家主动上门求亲。我把儿子送入宫中,找关系给他安排作为太医令。你知道的,他就是个纨绔子弟,整天喜欢与人饮酒,经常脱光衣服露出身体,作为戏乐。他的媳妇看到我们如今要失势,大难临头各自飞。早就和他闹翻了。”

我就让他们主动去求何进。

他们说:“我们试过了,何进连门都不让我们进。有一次去了,遇到袁绍,差点被他杀了。”

我让他们去求何太后,女人心肠软。

他们哭丧着脸:“也试过了,何太后压根不见他们。”

看得出,这时的他们,连狗都嫌弃。

张让等人说:“如今之计,还得张大人出马!”

为了制衡如日中天的何进,我只好给他们出馊主意。

我就对她们说:“何进的母亲舞阳君和弟弟车骑将军何苗,他们这条路,有没有走一走?”

他们一听,恍然大悟,对我感谢不己。

我让他们把财物带走,却被他们强烈要求留了下来。

看来,在东汉的京城,想退掉礼物,还真是一件难事。

这下我们黑山军的军粮有着落了!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他们怕舞阳君和何苗,不愿意接见他们,就拉着我和他们一起。

我被他们缠着没办法,只好带着他们,趁着夜色去拜访。

应该来说,何进的府邸不好进去,但舞阳君和何苗的府邸,还是对我敞开的。

好家伙,为了保住富贵,张让他们真是下了血本。

他们这次以为车骑将军何苗献舞为名,一次性带来了二十个淮扬的美女,还让人抬了十个大箱子。

舞阳君和何苗本来一见到我们,就要把我们轰走。

可是何苗一看到,我们身后面的美女和箱子,就立刻知道了我们的意图。

何苗也显然知道了何太后和我的关系,主动来和我说话。

他连忙劝说他母亲舞阳君:“人家主动上门来,又这么诚意满满,应该听他们说什么,再让他们走啊。”

舞阳君和董太后年纪差不多,本来也就是一个屠夫的老婆,头发长见识短。

既然她最爱的儿子,都这么说了,就把我们放进去了。

张让等人一进去,就跪倒一地。

他们对舞阳君和何苗痛哭流涕说道:“我们对何太后、何大将军忠心耿耿,还请您和车骑将军,为我多解释一下。”

大礼在前,拿人嘴短,吃人手软。

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与弟弟何苗,自然是把这个事揽下来。

果然,他们就不停地往何太后寝宫跑,经常在何太后耳边吹风。

几天后,在何太后的寝宫内,十几个人在集中议事。

作为尚书的我,也被拉去参加。

自从汉灵帝去世后,本来我是被边缘化的,都提出来辞职申请。

没想到何太后的突然关心,我居然一下子成功升为尚书令。

而尚书台的风头,立马一变。

以前对我爱搭理不搭理的人,立马换了一副嘴脸。

我这重任在肩,就得天天跑去向我的新领导何太后,汇报工作,请她训示。

何太后每次借工作之便,都会趁机想把我留下来。

我自然是找借口溜之大吉。

我知道,这时的何太后,可是三十如狼西十如虎。

每次见到何太后勾魂的眼睛,我真是两腿打颤。

难怪汉灵帝会英年早逝!

这一次,何进、袁绍、袁隗、袁术、王允、吴匡等都在。

十有八九是要讨论诛杀宦官的大事,作为宦官曾经的盟友,我本想溜之大吉。

我刚要抬脚,却被何太后点名留了下来。

袁绍等人见我在,面露难色。

何太后说:“张大人是先帝的托孤大臣,也是寡人新任命的尚书令,据了解,他之前没有任何污点和乱政,我们应该接纳他。”

何进听完,想了想,也觉得太后说的有道理。

何进在袁绍等人的建议下,就劝谏道:“黄门、常侍这些宦官,执掌大权己经天长日久,祸乱朝政,残害忠良,侵吞国家钱财,与民争利,应该另择贤良,整顿国家,为天下除害。”

何太后明确反对道:"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对共事乎?"

车骑将军何苗指责何进:“大将军专杀左右,这是专权来削弱皇帝。”

何苗这话一出,就连何太后也开始怀疑何进。

何进吓得连话都不敢说。

还是袁绍出面为何进回旋道:“大将军这也是为了忠君报国,本无私心,请太后体谅大将军的苦心。这帮宦官不杀,国家就永无宁日。”

何太后反问道:“你把太监都杀了,皇宫内谁来服侍我们?”

袁绍说道:“就挑选那些贤良方正的士人和太学的儒生进宫。”

何太后说:“自古以来,男女授受不亲,我们天天对着男人,要是闹出什么事来怎么办?张尚书你说是吧?”

何太后突然把话题引到我这里。

我立马知道她这话的个中原因,脸仿佛被烫了一般。

话就这么僵在那里。

袁绍见我在何太后心目中的地位这么高,就把皮球踢给了我,对我说道:“不知道张尚书有什么高见。”

这时,本来打酱油的我,被所有人注目。

我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应该把恶贯满盈的诛杀,把贪污腐败的罢黜,其他无辜的就放过。”

我的话刚说完,很多人都点头。

袁绍眼看我掌握主动,就不依不饶道:“那哪些是恶贯满盈的?哪些是贪污腐败的?哪些是无辜的?”

看到袁绍如此咄咄逼人,我也开始打太极,说道:“大汉有律法,朝廷有法度,三公有司空,九卿有廷尉。”

这话一出,把袁绍顶的哑口无言。

因为我要是说具体人,肯定会被落人口实。只有说些似是而非、冠冕堂皇的话,才能堵住他们的嘴巴。

何太后见状,对何进说:“你们下去研究一下,哪些是恶贯满盈的?哪些是贪污腐败的?哪些是无辜的?”

就这样,一场事关生死皇宫内部全体太监生死的讨论就化为泡影。

何太后把何进、何苗和我留了下来。

等他们走之后,何太后就对何进交代说:“诛首恶,罢罪恶,免其他。”

何苗也对何进说:“当初我们共从南阳而来,身份都很贫贱,依靠宫中才获得贵富。国家的事,也不容易!倒了的水不可收回,应当好好考虑,应与宫中保持友好。”

何进也畏惧宦官积威,导致“事久不决”。

就这样,张让他们平稳过了一段时间。


    (http://www.tyshuba.com/book/babhii-6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