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胡珍率领着两万雄兵,气势磅礴地与孙坚在鲁阳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
胡珍本以为这一战能够一举定胜负,彻底击溃孙坚的势力。
然而,他万万没有料到,孙坚竟然如此勇猛无畏,战斗力异常强大。
孙坚所驻守的鲁阳,实际上是袁术的重要据点,这里不仅兵强马壮,而且粮草充足。
鲁阳堪称南阳郡的金城汤池,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尽管我们后来多次派兵攻打鲁阳,但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战果,最终只能无奈地撤军。
更为糟糕的是,孙坚在坚守城池没多久后,袁术和豫州刺史孔伷的援军便如疾风骤雨般迅速抵达。
这无疑给我们的战局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如此不利的形势,我们别无选择,只得下令退兵。
当我们灰头土脸地返回洛阳时,董卓的脸色自然是阴沉至极。
他怒目圆睁,死死地盯着胡珍,那骇人的目光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一般。
胡珍被吓得浑身发抖,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滚带爬地向董卓求饶。
可以说,他之前有多么嚣张跋扈,此刻就有多么狼狈不堪。
好在我及时站出来,向董卓详细解释了此次战役的经过和失败的原因,才稍稍缓解了董卓的怒气。
我们本来是长途奔袭,如今被发现,孙坚坚守坚固的城池,兵精粮足,就没有什么战机,还好也没什么损失。
在我的解释下,董卓的脸色才稍微好了一点。
胡珍才悻悻而去。
胡珍走后,董卓长叹了一口气:“孙坚能在大兵压境之下,谈笑自若,把酒临风,确实不是一般人。”
这时,他把一份尚书省的奏书给我看。
看完后我差点笑出来。
原来关东联军内部,差点打起来了。
袁术和孙坚,看到豫州刺史孔伷,是个书呆子。
孔伷清淡高傲,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
袁术和孙坚就趁机把他搞掉了,袁术就想让孙坚代替他出任豫州刺史。
朝廷最终任命审批还得董卓盖章!
不过,此举引发了洛阳和关东联军的强烈反响。
因为,董卓任命了新的豫州刺史郭贡,袁绍也任命他麾下周昂为豫州刺史。
这一下豫州居然有三个刺史。
我对董卓说:“太师大喜啊!”
董卓问道:“何喜之有?”
我回答说:“关东群豪,果然如太师所说的外强中干,实则一盘散沙,现在袁绍袁术兄弟为了豫州刺史差点打起来了,这不是天赐良机!”
董卓笑着说道:“一群鼠辈,看来不足为惧。如今最担心的是还是孙坚。”
我对他说道:“区区孙坚,独木难支,而且我看袁术也不是什么心胸开阔之辈,他看到孙坚屡立大功,一定会在背后搞小动作。”
董卓说道:“我想回长安,这里的是想拜托给你、牛辅、徐荣、胡珍,一则防袁绍,一则防孙坚。我要回长安,震慑群雄。听说我不在,有很多人开始蠢蠢欲动!”
我对他说:“如今袁绍、王匡在河内,袁术、孙坚在鲁阳,如今这个局面,怕是我们都没有人有能力来收拾吧,还请太师三思啊。”
因为,我不想留在洛阳,为他背锅。
他自己是因为打退不了袁绍王匡和袁术、孙坚,才想溜之大吉。
这时,一旁的谋士李儒提出:“要不要派使者去劝降袁绍袁术兄弟。这样化干戈为玉帛。”
董卓想了一会,就问我。
我问答说:“要是能和谈招安,那自然更好?”
于是,董卓就派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携带诏书劝解关东联军。
荀彧为我介绍了他的老乡韩融。
在镇压黄巾军时期,我曾想留下荀彧,他却告辞回到故乡。
当时韩融带着宗族一千多家在密县的西山避难。
荀彧对他们说:“颍川是西战之地,等到天下有变,便会经常受到侵略,密县虽然坚固,但终究是个小县,不足以躲避大难,诸位应当趁早离去。”
董卓把持朝政,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董卓听从尚书周毖等人的建议,进用荀爽、韩融、陈纪等人。
可以说韩融是当时顶级名士之一。
董卓让他带使团前去,可见还是非常重视。
洛阳使团分为两拨:
一波胡母班、吴修、王瑰,他们去河内找到袁绍和王匡。
另一波阴修,去了鲁阳,找到了袁术。
由于袁绍袁术在洛阳的族人全部被杀,袁绍他们一看到使团来了,气不打一处来。
袁绍指使河内太守王匡杀死胡母班、吴修、王瑰,袁术也将捉拿处死,只有韩融因名望德行而幸免。
其中胡母班来到河内。
当时河内太守王匡,是胡母班妻子的哥哥,也是讨董联军的一员。
袁绍指使他将胡母班收捕下狱,打算杀死胡母班示众。
胡母班写信给王匡说:“自古以来,就没有下土诸侯举兵向京师的。《刘向传》说‘掷鼠忌器’,对于器物尚且如此,何况董卓身处身处京城,用天子做掩护。幼主还在宫中,怎么能够讨伐呢?
我与太傅马公、太仆赵岐、少府阴修都受到诏命。关东诸郡,虽然实际嫉恨董卓,但表面仍然奉行王命。
而唯独足下将我拘于狱中,打算杀我衅鼓,这是何等悖暴无道之举?我与董卓是何亲戚?岂有与他共同承担罪恶的道理?
足下张开虎狼之口,吐长蛇之毒,因痛恨董卓而迁怒于我,何等残酷啊!死亡,是人不幸的遭遇,但我耻为狂夫所害。如果死者有灵,我当向皇天控诉足下。
婚姻是祸是福,今日我算是明白了,过去我们是一体,如今成了血仇。亡人的两个儿子(一说为两个女儿)也是您的外甥,我身死之后,希望您切勿让他们看到我的尸骨。”
王匡得书后,抱着胡母班的两个儿子大哭,最终胡母班死于狱中。
看到洛阳派出的使团几乎全军覆灭。
董卓自然是龙颜大怒。
真是给脸不要脸。
我在旁边劝道:“太师您杀了袁隗和袁基一族,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袁绍兄弟在气头上,自然是不会善罢甘休。”
董卓只好沉默不语。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牛辅如疾风般疾驰而入,他的面色凝重,仿佛带来了一场风暴。
众人的目光瞬间被他吸引,整个房间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牛辅喘息未定,便将一份紧急情报呈递给了董卓。
董卓匆匆展开,目光如炬,扫视着情报上的每一个字。
原来,王匡竟然派遣了从事韩浩率领大批兵马,在孟津这个战略要地驻守。
孟津位于当今河南省孟县西南方三十五里一带,隶属于河内郡河阳县,其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扼守着通往洛阳的要道。
不仅如此,王匡还派遣了“泰山兵”这支部队驻守河阳津,显然是有备而来,意图对董卓发动一场猛烈的攻势。
董卓的眉头紧紧皱起,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怒意。
眼看着河内的联军己经逼近洛阳,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然而,董卓并未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倒。他迅速冷静下来,思考着应对之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董卓做出了一个决定——亲自出征!
他毫不犹豫地站起身来,身上的铠甲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命令我们随他一同前往河阳津对岸,去首面那来势汹汹的联军。
董卓兴奋地对我说道:“王匡这帮鼠辈,看我如何来打败他。”
董卓用疑兵之计,做出要从平阴县渡河的样子,暗中让精锐部队经小平津渡河到其后方袭击。
王匡基本上没有什么作战本领和经验,当年和袁绍一起,都投在何进的麾下。
他奉何进之命东行返回家乡兖州泰山郡征兵,成功征招五百名强健的弓箭手,并且运往位于西边的京师洛阳,准备在起事时使用。
没想到,张让为首等多名宦官抢先杀害何进,使得整体计划化成泡影。
不久后,袁绍等人首接率兵杀入宫阙诛除宦官。
王匡也参与行动,他与袁绍等人并力杀入端门,于承明堂上格杀中常侍高望等二人。
后来,王匡返回州里,不久又受朝廷的征召,成为河内郡太守。
王匡本以为凭借泰山的精兵,可以与董卓一较高低。
没行动董卓不按常理出牌,不讲武德。
面对着董卓的偷袭部队,他自然是手足无措,丢盔弃甲,狼狈逃走。
这一战,董卓亲自率领西凉铁骑,大破王匡于津北。
王匡军几乎全灭。
王匡被董卓击败后,返回泰山招募兵马,得到数千名强悍又勇猛的兵卒,又打算与张邈会合。
但胡母班的亲属愤怒不己,于是与曹操并力攻击王匡,最终王匡被他们所杀。
袁绍将军队引到孟津,与冀州十郡郡守、在漳河歃血结盟 ,盟誓共同讨伐董卓,辅助王室,拥戴天子。
在孟津战场,袁绍的部下河内太守王匡与董卓对战,被击败。
驻军河内时,原驻扎酸枣的将领曹操 、原何进部将张杨都率兵来到河内与袁绍汇合,后张杨跟随袁绍到漳河与匈奴单于于夫罗一起驻兵。
董卓赢得小平津大捷后,自然是沾沾自喜,被各种马屁所包围。
而这时,袁术和孙坚开始行动了。
(http://www.tyshuba.com/book/babhii-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