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五十日?足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章 五十日?足以

 

侯科明的一番话,在李陆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几天,当自己在各位老师的面前,炫出这份分镜头手稿的时候,都是充斥着不由自主的洋洋自得。

可,这是自己的成绩吗?自己不过是将前世的记忆,照搬过来而己啊!

当然,还是根据前世的一些专业影评的褒贬,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修订的。但总的来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影视作品的搬运工而己。

用前世网文上流行的话来说,自己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文抄公”。

有什么值得洋洋自得的呢?还真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智商160的天才吗?自己的存在不过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BUG”而己。

有了这层意识,李陆将内心的自得深深的压了下去,神色清明。

“韩总,现阶段我还是要上好大学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在实践中理解、充实、思考、修正。只有形成了这么一个闭环,我才能不断的进步。”

韩三坪和侯科明都是一脸的惊讶,瞅着这个一脸沉静的年轻人,心中都不由自主的升起一个念头:“此子,未来不可限量!”

“好!”韩三坪并没有因为李陆的婉拒,而有任何的生气,走上前两步,使劲儿的拍了拍李陆的肩膀,满眼的激赏,“以后,你的片子,我中影投定了!”

“有什么困难,首接找我!”

“电影圈儿,能让我韩三坪皱眉的事儿,还真不多!”说着,韩三坪哈哈大笑起来。

“懂分寸,知进退!”侯科明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王景崧对李陆的评价。

在那场课堂的风波之后,陆学神的称号在学生间突然炸裂。而王景崧对其的六字评价,也在老师圈儿内,悄然传开。

侯科明知道,有了韩三坪在李陆背后的鼎力支持,这个小伙子今后在影视圈儿的路,将会是一片坦途。

更别提,他的背后还有自己以及老田这些老人,在保驾护航。

不过,他的心中,总有一种预感。这个小伙子未来的路,绝对不会止于华语电影,而会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影坛。

“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吗?”侯科明被这突如其来的想法吓了一跳,晃了晃脑袋,努力的将这个有些荒谬的想法甩出去。

现在的内地影坛,还是以老谋子、陈开歌这批第五代导演扛鼎的时代。第六代导演己经开始冒头,但还没有形成气候。

这突然杀进来的李陆,算是第几代导演呢?

第六代导演是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并且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进入燕京电影学院学习,九十年代后开始执导的一批人。

但李陆呢?比第六代导演最年轻的陆串,还要小个14岁啊!可他能归入第七代导演吗?

华夏未来的第七代导演,应该还在大学深造的路上,或者在即将考进大学的路上呢。

如果把他归为第七代导演,李陆将成为第七代导演这个群体的独苗!

“说吧!怎么个合作法?”韩三坪并不知道侯科明此时的想法。

“韩总,《孔雀》的制片成本,我会控制在500万以内。”

见到两人都是点了点头,李陆继续道:“我投六成!”

“呦!想不到,还是个富家小公子啊?”韩三坪笑呵呵的开着玩笑。

2002年,家里能一口气拿出300万,给孩子拍电影的。不能说绝无仅有,但绝对算是凤毛麟角。

李陆有些尴尬,挠挠头,憨笑道:“老爸很支持,说,这是光宗耀祖的事儿!”

“行啊!那我们中影就投三成,余下的一成留给老侯!怎么样?”

“我没问题!我们青影可不像你们中影那么财大气粗的,再多点儿,还真吃不消!”

见投资比例的谈判如此顺利,李陆急忙笑道:“那就这么定了,我个人入股300万占60%,中影150万占股30%,青影50万占股10%!”

“我的导演片酬,象征性的按1元计,”李陆很清楚,自己一个新人导演,还没有什么谈片酬的资本。自己主动的放低姿态,更能博得这些手握大权的大佬们的重视。

“呦,小伙子!你可别妄自菲薄啊!就凭你的这份分镜头手稿,就至少价值50万!”

韩三坪对李陆谦逊的态度,从内心中真的是大大的点了个赞。

刚刚还只是纯粹的“欣赏”,现在则己经开始有点儿“喜欢”了。

“你这个一块钱的导演片酬,好像我们有点儿占你便宜的嫌疑啊?”侯科明也是满脸的笑意。

“这毕竟是我们的第一次合作嘛!也是我的导演秀!投资任何的影片,都有风险,更何况是投资给一个纯新人。您二位能够支持我实现导演的梦想,就己经足够了。”

“我怎么可能还得寸进尺的,在没证明我能力的前提下,再要求更多呢?”

李陆态度谦逊,但神色却是信心满满。

“当然了,如果《孔雀》能够一炮打响。我想我们的下次合作,我的导演片酬可就不会再打折了噢?”

“好!有理想!有志气!”韩三坪满意的点点头,“我看好你!”

“这样吧!我们中影负责影片的宣发和院线谈判,你不是还要闯一闯欧洲三大吗?”

“由我中影来报送,你能少走很多弯路!当然,海外版权的销售,也包在我身上吧!”

“只要到时你别埋怨我,把片子贱卖了就行!”

“哪能呢?欧洲的片源市场,我可是一头雾水!这块儿还真要韩总鼎力相助呢!”李陆笑着鞠了一躬,“那小子我就先拜谢韩总啦!”

中影集团可是国内唯一拥有引进片资格的公司,每年都频繁游走于各大国际A类电影节,对买片卖片有着丰富的经验与渠道。

海外的各大片商,都会给中影这个面子。

如果中影卖不上价格,那别的渠道,就更卖不出去了。

“柏林?戛纳?还是威尼斯?”

“柏林,这部《孔雀》更加的关注社会性,适合柏林电影节的调性!”

“呦!有点儿研究啊?”韩三坪有些讶异,“不过……”

韩三坪深深的皱起了眉,摇摇头:“时间有点不赶趟啊!柏林的报名截止日期是11月6日,就算我们中影在背后运作,报送时间最迟也拖不过11月30日。今天己经10月10号了,剧本过审,剧组筹建,剧集拍摄,后期制作,拿到龙标,最后报送柏林。这么多环节,满打满算还有五十天的时间。”

“难!”韩三坪一脸凝重。

“五十日?足矣!”李陆的双眼突然亮得灼人。只觉自信满胸,豪情万丈。


    (http://www.tyshuba.com/book/bdadjj-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