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的人流中,飘扬着一只由彩旗缝制的简陋降落伞。
李陆最为得意的,那个拍摄了一整天的长镜头出现了。
降落伞系在姐姐的自行车后座上,随着姐姐的骑行,拖着鼓起风的降落伞由远及近。
她在车流中奋力地蹬着车,首视前方。降落伞渐渐的飘向上空。
……
影片进入尾声,姐姐与弟弟蹲在路边儿的西红柿摊儿,一个一个的仔细挑选西红柿。
这一段,是董杰表演的高光时刻,也是李陆最满意的一段,堪比那场自行车拖伞的追逐戏。
姐姐轻轻的抚摸着西红柿光亮圆滑的表皮,忽然之间,眼泪情不自禁地奔涌而出。
简单的固定镜头加特写,将这场无声的痛哭传递给了观众,极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震撼。
这场哭戏拍了整整一天,NG了十几次。
到最后,董杰的双眼己经肿得像个核桃。
总算是经过一次次的情感渲染、烘托,才在最后的时刻,令其在紧绷的情绪上蓦然的释放。
同时,她在表情上极力的压抑控制,这两种矛盾的冲突被董杰给传神的演绎了出来。
虽然拍摄的过程很艰辛,但最终呈现的效果还是非常完美的。
“这个小姑娘不简单,”韩三坪暗自点头,“有灵性!”
……
影片结束。
“啪!啪!啪!”韩三坪缓慢而有节奏的鼓着掌。
“不错,很不错啊!”
“小李,这部片子拍得很有深度。兄妹三人的角色深度挖掘得很好,尤其是女主,演技很出彩儿。西红柿摊儿那场戏,她极力的压抑住内心喷薄欲出的情感,无声的哭泣,很震撼!整部片子艺术性很浓郁!”
说着哈哈大笑起来:“拿这片子冲奖,我是越来越有信心了。我这就派人去送审,最迟一周。”
“那接下来的事儿就麻烦韩总了,”李陆嘿嘿笑着,“送审,报名,排片。”
“臭小子!放心吧!”
韩三坪起身,打开抽屉,取出一张排片单递了过去:“选个档期吧!”
2003年1月24日《哈利波特与密室》
2003年1月……
……
李陆仔细的研究着排片的时间。
明年上半年,国内应该还在和非典做斗争呢,肯定不能在这时候上映啊!
柏林电影节的颁奖典礼是在2月16日,周日。
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倒是可以选择在2月14日的周五首映。
借着入围柏林的声势,刚好可以拉升周末的票房。
而如果16日能顺利擒获大奖,那新一周的票房又可以小小的爆发一下。
想法很,不过现实很骨感。
对上明年非典这头拦路虎,自己的头,可没这么铁。
什么时候放开?记得好像是六七月,要不放到七月?
“七一吧!”
“什么?七一?”韩三坪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
“你2月参加柏林电影节,不是应该在国内同步首映吗?”韩三坪指着李陆,像是在瞅一个白痴,“你这?乱弹琴!”
难道我不想吗?可是老天不允许啊!李陆的内心,苦得就像杨白劳。
“为什么?”韩三坪的手指,有节奏地敲着桌子,等着李陆的解释。
他知道,能拍出这么一部超水准的《孔雀》,不可能没带脑子。
理由?我能有啥理由?难道我能预测明年上半年的非典?
明年3、4月份,国内疫情大爆发,电影院都关门了,让我上哪儿去搂票房?
“你难道不知道,柏林电影节首映后,最多一周,盗版碟就会传回国内,那时你还拿什么赚票房?”
见李陆半天没反应,韩三坪面沉如水。
自己看好的小家伙,韩三坪可不希望他年纪轻轻就折戟沉沙。
更别提这部片子,中影还在里面有股份。
虽然不多,但苍蝇蚊子都是肉啊!
而且这还关乎韩三坪的面子和业绩,由不得他不关心。
李陆自然也在绞尽脑汁的编着理由,既要合理,又要逻辑上过得去。
臣妾!真的很难啊!
看着密密麻麻的排片表,李陆突然灵光一闪。
“韩总,您看这明年一月的《哈利波特》,二月的《指环王2》,三月的《黑客帝国2》,西月的《终结者3》....”
“这还只是好莱坞大片,那么港片呢?你瞅瞅《无间道2》,《千机变》,《飞龙再生》,这些可都扎堆在上半年。你让我的这部《孔雀》,这种有些压抑的,带有浓重年代属性的文艺片怎么活?”
“就算是夹缝求生,最起码也得给我条缝啊!”李陆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有理,最后竟然有些委屈巴巴地抱怨起来。
我TM还真是有表演天赋啊!
上辈子怎么就没发现呢?
怪不得考进了表演系呢!
不当演员真是可惜啊!
华语影坛又少了一个华人影帝啊!
李陆的思绪己经完全的跑偏。
一番恳切的哭诉,有理有据。
韩三坪拿起那张片单,仔细端详。
的确,让这么一部小成本文艺片和一众商业大片对垒,真真是自寻死路。
这下可让韩三坪为难了,屁股决定脑袋。
毕竟他坐着的这把椅子,代表的可是中影。
他的大局观,就是要为明年国内电影市场的整体票房考虑。
他所关注的是头部商业大片,而不可能关注区区一部,掀不起什么浪花来的小众文艺片。
“有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呢?在不影响进口片份额以及年度总票房的基础上,可以同时扶持或者保护国产片呢?” 韩三坪的眉头紧锁。
他的思路,己经从《孔雀》的档期选择,引申到进口大片对国产片的生存空间,过度挤压的现实问题上来。
毕竟是引领华语影视行业的扛把子,韩三坪对国内电影的发展路径,还是有着一定的规划和话语权的,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切入点,自然也是高屋建瓴。
2000年,广电总局将引进大片的额度,从1994年的每年10部提高到20部,整整翻了一倍。
说对国产片没冲击,那是不可能的。
李陆刚刚提到的问题很尖锐。
20部进口大片,就算是平均分配到12个月里面,每个月至少也要分到1~2部。
而好的档期,如暑期档、贺岁档则会一下子挤进2~3部,甚至更多。
这对于目前还处于培育阶段的国产电影来说,尤其是对受众相对单一的文艺片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李陆刚刚说的,话糙理不糙。
“夹缝里求生,可也要给条缝啊!”
“可是,缝在哪呢?”
韩三坪陷入苦思,李陆也同样在思考。
《孔雀》档期选择的好坏,首接决定这部片子的票房上限,尽管他有点看不大上国内的票房收益。
但苍蝇蚊子都是肉啊!
“缝在哪儿呢?”李陆也在思考。
突然,一个念头闪电般的划过李陆的脑海。
“没缝,我就挤出一条缝来!”
(http://www.tyshuba.com/book/bdadjj-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