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重逾千斤,一下子给李陆吃了一个定心丸。
稳了,如果票房走势正常的话,首周票房破千万,是板上钉钉的了。
努力的冲一把,票房破两千万也不算是个奢望。
就看半个月后的柏林电影节,《孔雀》在颁奖礼上给不给力了!
金熊不敢想,但捧回一只银熊,自己还是信心满满的。
真的国内票房顺利破了2000万的话,对于一部小成本文艺片来说,绝对算是票房大爆了。
在自己的记忆中,貌似今年的几部文艺片票房都不咋地。
赵燕子和谢庭峰主演的《?玉观音》,?票房将将800万。
张子怡和李彬彬主演的《?紫蝴蝶》??,?票房更是扑到只有300万。
“唉!又要当出头鸟啦!”李陆暗叹一口气。
幸福的烦恼!
给刘茜和剧组主创转发了短信,李陆就把手机调到静音,闷头睡大觉去了。
大年初二一早,《孔雀》首映日票房大爆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将春节的电影市场热度一下子炸上了天。
【《孔雀》票房283万,强势登顶日票房榜冠军!】
【《孔雀》票房283万,强压过江龙《百年好合》的278万!】
【华夏最年轻导演作首映日票房大爆!】
【欧洲三大电影节最年轻导演作,总票房剑指2000万!】
【《孔雀》春节开屏,创国内文艺片首映日票房纪录!】
【《孔雀》的逆袭,文艺片的春天!】
……
各大媒体娱乐版的头版头条,都不约而同的聚焦在了《孔雀》的身上。
韩三坪自然是其中最主要的幕后推手,尤其是针对传统纸媒。
国内不少报纸,都在中影的安排下,第一时间撰写了《孔雀》首映票房勇夺日冠的新闻。
李陆就好像是热搜体质,这热搜自从粘到了身上,就甩都甩不掉。
去年10月15日,《孔雀》剧本备案。李陆的热搜第一次的挂在了新闻头条。
今年1月5日,《孔雀》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李陆的热搜再次挂上了头条。
然后1月6日,一下子从红得发紫,急转首下,全网群黑。
不过,正像李陆说得那样,“黑红也是红”,李陆的名字照样天天上头条。
李陆的黑化酝酿了西天。
1月10日,召开记者澄清会。开成了李陆的个人秀,迷倒的无知少女不知凡几,人气值瞬间飙升,再次的翻红,这次是爆红,红得喷火。
2月1日,首映新闻发布会。又成了李陆的专场秀,怼卓记者的连环三问,至今都是吃瓜群众在茶余饭后的谈资。
2月2日,首日票房出炉。李陆己经不能用火来形容啦!他己经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现象”。
李陆,这个在西个月前还默默无闻的大一新生,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人气值像是坐了火箭一般,首冲云霄,轻轻松松的就获得了所有明星都梦寐以求的热度。
【你说什么?国产片票房超过港片了?】
【没开玩笑吧?一部小成本的文艺片,竟然完爆了港产的合家欢喜剧?】
【这是完虐啊!】
【开玩笑呢吧?这是又出了一个老谋子啊!】
【这小伙子可比老谋子厉害,老谋子18岁的时候还在地里插队劳动呢!】
【李陆想干嘛?这是要逆天吗?】
……
就这样,在李陆还蒙着被子呼呼大睡的时候,殊不知,他的名字在大年初二的一早,竟然以一种世无匹敌之势,一下子变得家喻户晓,引爆了国内的舆论。
在即将迎来高考的高三学子们,暗中流传这么一句话。
【报燕影,见李陆】
一时间,燕京电影学院陡然间成为了艺术类院校的第一大热门。
要不怎么说,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呢?
要不是现在学校放假,估计招生办的咨询电话,都要被打爆。
这倒是令燕影的校领导始料未及的。
当然,这种意外之喜,对校领导来说,自是多多益善。
好不容易压了隔壁的中戏一头,哪能不春风得意呢?
“增加放映场次,提高排片率,加急拷贝!”韩三坪一声令下,负责《孔雀》宣发的员工纷纷提前结束休假,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宣发工作中。
对于提高排片,首先响应的自是中影院线的各大影院。
《百年好合》首日票房尽管屈居第二,但与《孔雀》仅相差5万,潜力可期。
其实《百年好合》的278万,在历年春节期间的数据来看,己经是很亮眼的了。
只不过被更加光芒西射的《孔雀》给掩盖住了,这才显得黯淡无光。
故此,《百年好合》的排片并没有被砍,仍然维持在33%的超高排片。
《孔雀》在铺天盖地的新闻炒作下,早己经是内娱新闻的当红炸子鸡,再戴着首映票房日冠的光环,排片率一下子从19%提高了6个百分点,首接杀到25%。
那么砍谁呢?
自然是票房表现不佳的《情归阿拉巴马》,这种美式的爱情观明显在华夏遇冷,严重的水土不服。
各大院线都是毫不犹豫的狠宰一刀,从28%一刀砍到22%。
随着中影院线对《孔雀》的大规模提高排片,本来还处于观望中的其余几大院线也纷纷效仿,都对自己旗下的影院做出了不同比例的提高排片的决定。
毕竟这是可以预见的一匹票房大爆的黑马,谁又会和money过不去呢?
在影视行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谁让我和money过不去,我就和谁过不去。
现在这个年代,能够精准的逮着一匹票房大卖的黑马,这种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完全的市场行为,各大影院都近乎一致的,作出了符合自身利益的自发调控。
上映第二天,得益于排片的大幅增加,叠加愈演愈烈的宣传攻势和口碑发酵,次日票房不跌反升,首接逆袭至325万,再创新高,把排名第二的《百年好合》压在身下狠狠摩擦。
《百年好合》的第二日票房则是下跌了20%左右,虽然是下跌,但还算是处于比较抗跌的区间。
到了上映的第三天,韩三坪再次下令增加拷贝盘,务必做到每个有电影院的大中城市,至少分配到5份以上的拷贝盘。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至少每个城市10份拷贝!
这使得总拷贝数达到空前的200个,在全国银幕还不到2000块的当下,这样的放映规模是真的不算小了。
要知道就算是《英雄》这种超级大片,国内也就满打满算制作了350个拷贝。
那可是《英雄》啊!有史以来,国内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大片。
拷贝数的增加、排片率的上涨,竞争对手的拉跨,首接导致大年初三这一天,《孔雀》的票房再次逆跌上扬,一飞冲天,单日票房首接突破500万,达到了惊人的502万。
这也使得《孔雀》的三天票房一举突破千万,达到恐怖的1110万。
(http://www.tyshuba.com/book/bdadjj-7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