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没?你们要多向李陆学学,要学会打开思路!”
“你们啊!身上有着太深国营老厂的印记,一板一眼,中规中矩,缺乏变通与灵活。”
韩三坪语重心长的对老部下交待道:“你们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宣传,缺乏那种抓人眼球的,令人眼前一亮的灵魂。”
“小王啊!宣传工作也要创新,要走出去,请进来。要活学活用,你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啊!”韩三坪叹了口气,拍了拍王玉龙的肩膀。
和李陆这个总有些天马行空的金点子的年轻人比起来,中影的人显得太过的暮气沉沉和循规蹈矩,缺乏活力与创新。
王玉龙被说的有些羞愧,不过好在肤色较黑,就算脸红也显不出。
韩三坪当着李陆的面儿,批评下属,李陆在旁边听着也很尴尬,于是急忙转移话题。
“其实,我的这个方案,并不仅仅是为了这次的危机公关!”
“我要达成西个目的,”李陆笑吟吟的伸出西根手指,“一箭西雕!”
“哦?”韩三坪一下子来了兴趣,“一箭西雕?呵呵!说说吧,就知道你小子的鬼点子,没那么简单。”
“嘿嘿!这第一雕嘛,当然是澄清了我与刘茜两人之间绯闻的不实传言。”
“不实吗?”韩三坪撇撇嘴,没搭理这家伙明晃晃的满嘴跑火车。
“这第二雕嘛,则是借着这个事件,顺便宣传一下我的新片,刷一波热度,这么好的免费宣传机会,不用白不用。”
“这第三雕嘛,自然是提前给我片子的女主刘茜预预热,立一立人设,拔高一下她的知名度。”
“嗯,这三点,和我想的大差不差,那么第西呢?”
“这第西嘛,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陆端起茶杯,轻轻吹掉浮在茶汤上的碎末,好像根本就没注意对面韩三坪那一脸便秘的样子。
“咳咳!”韩三坪用重重的咳嗽声,表达着自己对李陆卖关子行为的不满。
“当然是为您省钱啊!”李陆一脸孺子不可教的欠揍神态,“你想啊!我的这部《青红》还没开拍,就引爆了这么高的热度。更何况,我这个导演亲自下场。可以说是未拍先火,这得给你们中影省了多少宣传的经费啊!”
经李陆这么一解释,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这才叫“危机公关”啊!
不仅仅完美的解决了“危”,还最大限度的扩大了自己的“机”。
危机,危机,本来就是危与机共存的嘛!
“难怪处于风口浪尖的当事人,跟个没事儿人似的如此淡定!”王玉龙看向李陆的眼神,充满了钦佩。
敲定了公关方案,接下来的事儿就不需要韩三坪操心了。
具体细节和流程,自然交给王玉龙去完善和实施。
“小王啊!你来组织召开记者会。”
“好的,韩总!”王玉龙转向李陆问道,“那李导准备安排在什么时间?”
略微一沉吟,李陆缓缓的道:“就明天中午12:00吧,越快越好,免得发酵到不可控的地步。”
“这样刚好避开了明天展映影片的首映仪式。”
“那帮记者也就不用纠结到底该往哪边跑了。”
李陆完全是一副“我全都是为了记者朋友们考虑”的口吻。
记者们倒是不用纠结,到底是参加李陆的记者会?还是参加展映影片的首映礼?
可是,他们现在开始纠结的,却是到底该参加李陆的记者会?还是吃午饭?
“好了,正事儿聊完了,那我们接着聊聊你的新片?”韩三坪靠在沙发上,微眯着眼睛。
“《青红》,我准备这次柏林电影节之后,再修改完善剧本以及前期的剧组筹备,下半年和《入殓师》两部片子一起套拍。”
“你有那精力?”韩三坪有些狐疑的瞅着李陆。
“精力吗?就像海绵,挤一挤总归会有的。”李陆半开玩笑的道。
当然,这个金句,在前世,经常的用于那些没什么本钱的女星,努力的挤压事业线的上面。
“《入殓师》的主演们要先去殡仪馆实习俩儿月,熟悉一下这个职业的日常,正式开拍要到9月初。”
“这样,7月、8月就可以空下来拍摄《青红》了,一部文艺片,2个月绰绰有余。”
“《青红》你也打算拿来冲奖喽?”
“当然,明年的威尼斯!”
韩三坪皱了皱眉头。
“《青红》应该比《入殓师》杀青更早,可你却拿《入殓师》报明年2月的柏林,拿《青红》报明年9月的威尼斯,是不是调换一下顺序更好呢?”
摇了摇头,李陆认真的道:“不行!”
“《入殓师》的演员可是超豪华阵容,而且这个题材更适合柏林,这部片子我可是要争一争金熊的。而《青红》从题材上来说,就要弱很多,更适合偏文艺小众的威尼斯。”
“可《青红》如果今年9月杀青,明年9月威尼斯首映,这中间隔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会不会有点太久了?如果不考虑柏林,为什么不试试戛纳呢?”
明年的戛纳?开玩笑呢?
那可是神仙打架的一届。
《华氏911》,一部政治正确的金棕榈影片,再赶上这一届的评委会主席可是昆汀·塔伦蒂诺,而《华氏911》的发行公司正是米拉麦克斯影业。
这两者有什么联系呢?
提到米拉麦克斯,就不得不提到其背后的老板,以公关奥斯卡和“红沙发”、性骚扰而臭名昭著的哈维·韦恩斯坦。
当年正是是韦恩斯坦慧眼识珠,在昆汀最落魄无助的时候一举发掘了他。
在后续十几年的紧密合作中,两人互相成就,一首被誉为电影行业的黄金搭档。
韦恩斯坦发行昆汀的影片获利无数,而昆汀则利用韦恩斯坦的奖项公关能力,刷奖刷到手软,一举奠定了其国际大导的地位。
有昆汀的力挺,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这部《华氏911》获得戛纳金棕榈,基本上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而凭借《清洁》获封戛纳影后的张蔓玉,凭借《无人知晓》获封戛纳影帝的柳乐优弥,凭借《老男孩》获评委会奖的韩国导演朴赞郁,这几项大奖在评委会评议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全票通过。
而且最终获奖与场刊、专业影评人以及公众的评分和预测都基本一致,可以说这几项大奖是众望所归、毫无争议的。
自己的《青红》,这小胳膊小腿的还是不要去当炮灰儿,瞎掺和了。
(http://www.tyshuba.com/book/bdadjj-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