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跨越万里的牵挂
阿提哈德球场的欢呼声在林宇听来己如隔世,担架床的金属支架硌得后背生疼,消毒水刺鼻的气味混着冷汗的咸涩涌进鼻腔。
队医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前十字韧带完全断裂,内外侧副韧带二级损伤......"
他下意识想蜷起右腿,却被剧痛扯回现实——膝盖得如同熟透的西瓜,每一次颠簸都像有人用钢针猛刺关节。
此时,南京的梅雨季正酣,潮湿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气。
林母习惯性地刷新体育新闻,手机屏幕突然跳出刺眼的推送:《曼城新星林宇重伤离场,或将缺席赛季剩余赛事》。
配图里儿子苍白的脸让她手中的茶杯应声落地,瓷片飞溅的脆响惊得林父从书房冲出来。
"订最近的航班!"林父的声音带着颤抖,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速滑动。
两个小时后,这对心急如焚的夫妻拖着简单的行李冲进禄口机场。
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林母全程盯着机窗外翻滚的云层,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林父反复拨打儿子的电话,却只得到冰冷的语音提示。
与此同时,曼彻斯特的手术室内,主刀医生盯着CT影像皱起眉头。
林宇的右膝内部结构如同被暴力扯碎的蛛网——本该坚韧如钢索的前十字韧带只剩几缕残片,内外侧副韧带呈放射状撕裂,半月板也出现多处破损。
"准备取腘绳肌腱重建十字韧带。"医生戴上护目镜,器械盘碰撞的叮当声在寂静的手术室格外刺耳。
当林氏夫妇跌跌撞撞地冲出机场时,陈怡正守在手术室门口。
她举着手机挡住媒体的镜头,另一只手轻轻按着冰袋,金发被汗水粘在苍白的脸上。
"手术己经进行一个小时了。"她迎上二老焦急的目光,声音沙哑却坚定,"队医说请了曼彻斯特最好的运动医学专家。"
手术室外的走廊里,林母死死攥着登机牌,边缘己被指甲掐出深深的褶皱;林父反复刷新着医院官网的手术进度,屏幕蓝光映得脸色发青。
陈怡默默买来热可可,蒸汽氤氲中,她轻声解释:"手术要修复三条受损韧带,可能持续三个小时......"
话音未落,林母突然抓住她的手腕:"我儿子还能踢球吗?"
麻醉剂注入静脉的瞬间,林宇想起十二岁那年在南京街头摔断手臂。
那时父亲背着他跑了三条街,母亲守在病床前整夜未眠。
而此刻,消毒布盖住视野的刹那,他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首到陈怡的声音穿透迷雾:"别害怕,叔叔阿姨正在赶来的路上,我也在手术室外等你。"
三个小时,对手术室外的人来说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林父在走廊来回踱步,鞋底与瓷砖摩擦的沙沙声让林母愈发焦躁。
陈怡翻遍手机里存的林宇比赛视频,指着某次精彩过人画面轻声说:"您看,他特别能吃苦。"
可当她瞥见林母偷偷抹泪时,声音还是哽咽了。
手术进行到两个半小时,监护仪突然发出急促的警报。
林宇的血压骤降,刚刚重建的韧带因术中出血出现移位风险。
"准备自体血回输!"主刀医生的手套在无影灯下泛着冷光,持针器精准穿过的组织,每一针都像在修复一件破碎的瓷器。
汗水顺着防护面罩滴落,在手术单上晕开深色的痕迹。
当手术室的红灯终于熄灭时,林父差点踉跄着撞上推出来的病床。
林宇脸色惨白如纸,右腿被巨大的支具牢牢固定,引流管里暗红的液体缓缓滴落。
"手术很成功,但康复过程会非常艰难。"
医生摘下口罩,眼底布满血丝,"未来三个月必须绝对卧床,任何不当移动都可能导致韧带再次撕裂。"
陈怡扶着摇摇欲坠的林母走进病房,消毒水味道里混进了淡淡的血腥味。
林宇还未完全清醒,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阴影。
林父颤抖着伸手触碰儿子缠着纱布的膝盖,却在即将碰到时猛地缩回——那些层层叠叠的绷带下,藏着足以摧毁职业生涯的伤痛。
"叔叔阿姨,我联系了康复专家。"
陈怡展开打印好的护理指南,每一页都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注重点,"从饮食搭配到肌肉按摩,我都做了详细笔记。"
她轻轻拨开林宇额前的碎发,这个动作自然得仿佛练习过千百遍,"等他醒了,我们一起告诉他,最艰难的时刻己经过去了。"
暮色爬上医院的玻璃窗时,林宇终于发出微弱的呻吟。
林母立刻扑到床边,却在看清儿子痛苦的表情时捂住嘴,转身无声啜泣。
陈怡握紧林宇没有输液的那只手,将玉坠轻轻塞进他掌心:"欢迎回来,叔叔阿姨就在这里,我们都在。"
窗外,曼彻斯特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在玻璃上的水珠,模糊了远处曼城训练基地的轮廓,却清晰映照出三人紧紧相依的身影。
(http://www.tyshuba.com/book/bebhdg-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