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太后的赏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章 太后的赏赐

 

在慈宁宫那静谧的寝宫内,轻柔的光线透过窗棂,洒在华丽的床榻之上。宫女太监们正小心翼翼地服侍太后午睡,太后微微闭着眼睛,似在缓缓酝酿着睡意,她神色悠然,随意地开口,对着身旁伺候的郭嬷嬷说道:“以你方才亲眼所见,你觉得花语挑选的这个郡马究竟如何?”

郭嬷嬷脸上立刻浮现出满面笑容,恭敬而讨好地回道:“郡马爷一表人才,与郡主站在一起,当真是郎才女貌,仿若天造地设的一对儿。虽说郡马今年会试未能高中,但能在如此年纪便考中举人,进而进京赶考,这足以表明他在读书方面颇具才华。假以时日,必定能够高中。”

“这个年轻人确实才华横溢,而且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太后也颇为赞同地点点头,接着说道,“最为关键的是,他对花语极为上心。哀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十分重视花语那丫头。或许此刻还谈不上有多深厚的男女之情,但他对花语的关心,却是实实在在的。”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的身份略显低微,如今还只是个白身。即便想要参加科考,也得等到三年之后。”太后微微皱起眉头,眼中流露出一丝担忧,缓缓说道,“他这样的身份,只怕会连累花语被其他人看轻,遭受旁人的瞧不起。”

“这事儿倒也简单,太后您呐,可以给郡马爷安排个一官半职。”郭嬷嬷赶忙开动脑筋,出谋划策,一心为太后分忧解难,“按照本朝的规矩,考中举人之后便可以被授官。您不妨向皇上求恩典,给郡马安排个官职。”

经郭嬷嬷这么一提醒,太后略作思忖,觉得此计可行,随后便对身旁的一名小太监吩咐道:“你去跟皇上说一声,就说是哀家的意思,福宁郡主的驸马不能只是个白身,让陛下给他安排一个官职。也无需太高品级,七八品即可。最好是个闲职,也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花语。”

“是,奴才这就去。”小太监连忙躬身领命,应了一声后,便快步转身,急匆匆地朝殿外跑去。

郭嬷嬷见状,脸上堆满笑容,恭维地说道:“太后您对郡主可真是关怀备至,就连郡主的郡马,您也爱屋及乌,考虑得如此周全。”

“你又不是不清楚,当初若不是花语这丫头,咱们这些人恐怕早就性命不保,去见阎王了。”太后轻轻悠悠地叹了口气,神情感慨,“即便抛开这份救命之恩不谈,哀家着实是打心眼里喜欢花语这丫头。与她相处,哀家都会觉得无比轻松自在,无需再去烦扰那些宫廷之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福宁郡主确实如同一张未曾被尘世污染的纯净白纸,总能给人带来最为纯粹的欢乐与自在。”郭嬷嬷深有感触,也跟着附和说道。

过了许久,郭嬷嬷都没再听到太后说话,这才悄然抬眼望去,发现太后不知何时己然沉沉睡去。

生怕惊扰到刚刚入睡的太后,郭嬷嬷赶忙轻轻招呼其他伺候的太监宫女,众人皆蹑手蹑脚地退出寝宫,只留下太后一人在宽敞的寝宫内,安详地享受着午睡时光。

此时的黄浩楠,自然浑然不知自己很快就要步入仕途,获授官职了。

他和南宫花语在向太后告辞之后,依旧由王公公引领着离开皇宫。出宫的过程十分顺遂,一路之上没有发生任何意外状况,二人平平安安、无波无澜地回到了镇山侯府。

说来也着实巧合,黄浩楠和南宫花语前脚刚踏入镇山侯府,太后赏赐给他们的新婚贺礼后脚便送到了。

当南宫青山看清太后赏赐的贺礼之中,赫然有百两黄金、千两白银时,这位一向沉稳老练、喜怒不形于色的镇山侯,脸上竟罕见地露出了激动兴奋的神情。他微微颤抖着嘴唇,忍不住喃喃自语出声:“太好了,镇山侯府的开支花销这下有着落了。”

而彼时,黄浩楠恰好就站在南宫青山身旁。尽管南宫青山自言自语的声音十分细微,但还是被黄浩楠听得清清楚楚。

“果然,镇山侯府的财政状况怕是堪忧。”黄浩楠心中不禁涌起“果然如此”的念头。

早在穿越过来的第二天,他便隐隐察觉到,镇山侯府或许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般荣华富贵,风光无限。

所以在之后的几天里,他便格外留心,不着痕迹地观察侯府内的各项开支花销,同时小心翼翼地试探、打听府中的收入进项来源。

经过这段时间的细致观察与努力探寻,黄浩楠基本上己经全面掌握了镇山侯府的财政收支详情。

镇山侯府原本是山贼出身,往昔的主要收入来源,便是靠着打劫那些为富不仁的富商豪强。然而,如今己然被朝廷招安并获封爵位,自然不能再重操旧业。

可惜的是,镇山侯府的众人并不擅长经营生意。尽管名下拥有几个店铺产业,但由于经营不善,皆是入不敷出的状态。

如今镇山侯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共有两项。

第一项收入,源自当初被招安受封之时,朝廷赏赐的五百亩田庄。镇山侯府的众人虽不谙商贾之道,但对于种地却是颇为在行,每年庄稼的收成倒还算不错。

这主要是因为镇山侯府的人员,绝大多数原本就是普通的农民百姓出身,当初也是迫于生计,走投无路才上山落草为寇。

而镇山侯府的第二项收入来源,主要是南宫青山这位镇山侯和南宫花语这位福宁郡主的俸禄收入,再加上偶尔来自皇帝、皇后以及太后的赏赐。

可惜的是,无论是福宁郡主的俸禄,还是镇山侯的职位,都只是有名无实的闲职。虽然品级看似不低,但俸禄却并不丰厚,两者加在一起,每月也仅有五十两银子。

至于来自皇帝、太后和皇后的赏赐,那就更难以捉摸了,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会有,完全没有规律可言。

镇山侯府正是靠着这两项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才得以勉强维持府中的日常吃喝用度,艰难保障侯府的正常运转,日子一首过得紧巴巴的。

也唯有像这次,遇上太后赏赐如此大批的金银财物,才能够稍稍改善一下侯府的生活水平。


    (http://www.tyshuba.com/book/beejih-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