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 章谈判(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5 章谈判(二)

 

参观首站是京市第一机床厂。

徐小小走在山田和厂长中间,准确翻译着技术参数。她注意到山田的右手确实不时摸向手表,尤其是在看到某些老旧设备时。

"这种铣床的精度是多少?"日国代表团的技术顾问小野昭突然问道,眼睛盯着车间角落的一台机器。

徐小小心头一紧。那是酥联五十年代援助的机床,早己落后。她看到厂长脸色微变。

"精度0.05毫米。"厂长回答。

徐小小翻译时,敏锐地捕捉到小野和山田交换了一个眼神,以及小野低声说的"やはり(果然)"。她不动声色,但记下了这个细节。

午餐时,徐小小被安排坐在小野旁边。这位六十多岁的技术专家寡言少语,但对徐小小流利的大阪方言产生了兴趣。

"徐小姐在大阪生活过?"他第一次主动搭话。

"没有,但我大学的日语老师在大阪留过学。"徐小小微笑回答,然后看似随意地问,"小野先生对早上的铣床似乎很感兴趣?"

小野喝了口茶:"华国工人能用那种设备做出合格零件,很了不起。"他停顿一下,"但如果引进我们的数控技术,效率能提高十倍。"

徐小小眼睛一亮。这正是谢老师希望得到的信息——日国有意转让数控技术。

下午的会谈中,气氛突然紧张起来。山田提出要参观长春一汽的发动机车间,这是事先未列入计划的。

"这不符合规定。"华方代表、一机部副局长李明皱眉。

"我们带来了最新液压系统的技术参数。"山田示意助手打开公文包,"作为诚意交换。"

徐小小翻译时,注意到山田的右手紧紧攥住了手表。她突然明白了什么——日国真正想要的是发动机技术,液压系统只是诱饵。

她借着倒茶的机会,在谢明远耳边低语:"他们想要的是发动机,不是真的要给液压技术。"

谢明远几不可察地点点头。接下来的谈判中,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数控机床,这正是小野午餐时提到的。

日国显然没料到对方会突然转向这个领域,准备不足,最终同意提供部分技术资料。

晚上回到外交部汇报时,徐小小受到了意外的表扬。

"小徐同志今天表现很好。"李明副局长说,"特别是察觉到日国对发动机技术的兴趣,避免了被动。"

"谢谢领导,这是我应该做的。"徐小小谦虚地说,余光看到站在角落的张明德脸色阴沉。

会后,谢明远叫住了她:"明天去长春的专列上,你找机会单独和小野聊聊。他对历史很感兴趣。"

徐小小一怔:"历史?"

"特别是...战争期间日国在东北的工业建设。"谢明远意味深长地说,"他父亲曾是满铁工程师。"

第二天,在开往长春的专列上,徐小小故意"偶遇"了独自看风景的小野。车厢外,华北平原的麦田一片金黄。

"听说小野先生的父亲曾在满洲工作?"她递上一杯茶,状似随意地问。

小野惊讶地看了她一眼:"你调查过我?"

"不,只是昨晚查阅代表团资料时注意到的。"徐小小微笑,"我对历史很感兴趣,特别是工业发展史。"

小野沉默片刻:"我父亲是满铁的技术人员,1945年死在了通化。"他语气平淡,"他至死都认为日国是在帮助亚洲现代化。"

徐小小握紧了茶杯。她的父亲死在朝显战场,而小野的父亲死在华国东北。历史的纠葛如此复杂。

"技术本身没有国界。"她最终说,"但技术的使用方式取决于人。"

小野深深看了她一眼:"徐小姐,你比看上去要老成得多。"

长春一汽的参观比京市顺利。日国得到了有限度的发动机车间参观权,华国则获得了数控机床的详细技术指标。

徐小小全程紧绷神经,确保每个术语翻译准确,同时观察双方的微妙反应。

回京的火车上,代表团成员大多疲惫地打起了瞌睡。

徐小小整理着笔记,突然听到山田用英语对助手说:"...the welding data is falsified, we'll o verify...(焊接数据是假的,我们需要核实)"

徐小小手中的笔顿了一下,但面色如常。她没想到山田会突然改用英语,更没想到他们会质疑华国提供的数据。这是重要情报,必须立刻报告。

她借口去洗手间,经过谢明远的包厢时,轻轻敲了三下门。

当晚,在外交部紧急会议上,徐小小的发现引发了激烈讨论。

"日国起疑了,明天的技术谈判必须调整策略。"李明副局长眉头紧锁。

"但如果我们现在修改数据,反而坐实了他们的怀疑。"谢明远沉思道。

徐小小鼓起勇气开口:"或许...可以坦诚部分技术短板,同时强调我们的改进成果?以退为进。"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

"有意思的思路。"李明打量着她,"具体说说。"

徐小小整理思绪:"比如承认某些焊接工艺确实不稳定,但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型焊机己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既显得诚实,又展示了自主创新能力。"

谢明远眼中闪过赞许:"可以一试。小徐,明天你主翻技术谈判部分。"

这个决定让徐小小彻夜难眠。主翻意味着全权负责技术术语的准确传达,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谈判失败。

她反复背诵着焊接工艺的专业词汇,首到窗外泛起鱼肚白。

次日的谈判桌上,当日国提出焊接数据疑问时,华国技术代表按照计划部分承认了问题,同时展示了新型焊机的测试报告。山田显然没料到这一回应,态度反而软化了不少。

"诚实是合作的基础。"他通过徐小小翻译道,"我们可以提供焊接质量控制系统作为补充。"

谈判结束时,华国获得了比预期更多的技术承诺。会后总结时,连一向严肃的赵副部长都难得地表扬了徐小小:"小徐同志这次表现不错,没辜负烈士子女的身份。"

徐小小刚松一口气,却在走廊拐角听到了张明德的声音:"...她当然表现好,谢司长提前给了她内部消息。"

"什么消息?"另一个同事问。

"焊接数据的事,明明是保密信息,她怎么会知道?肯定是有人透露。"张明德冷笑,"烈士子女就是有特权。"

徐小小僵在原地,血液仿佛凝固。她确实是通过偶然听到的英语对话获知这一信息,但如何证明?如果这种谣言传开,不仅影响她的前途,还会连累谢老师。

她深吸一口气,正要转身离开,却看到谢明远站在不远处,显然也听到了对话。他对她摇摇头,眼神示意不要声张。

那天晚上,谢明远将徐小小叫到办公室,递给她一份文件:"下个月,日国青年代表团访华,你负责接待。"

徐小小惊讶地抬头:"但我以为..."

"以为谣言会影响你的工作?"谢明远轻哼一声,"外交部不是幼儿园,能力才是硬道理。这次接待有个特殊任务..."

他压低声音:"代表团里有个叫中村正雄的记者,真实身份是日国外务省情报员。你要接近他,了解日国对华政策的真实动向。"

徐小小感到一阵眩晕。从技术翻译到情报接触,这一步跨得太大了。

"我能行吗?"她不禁问。

谢明远看着她,目光如炬:"你父亲徐建设当年,曾经伪装成商人潜入敌军阵地获取情报。你身上流着他的血。"

徐小小垂下眼,瞧瞧,这些人早把她生平查的清清楚楚,连她烈士父亲徐建设都被翻出来重新彻查了一次。

走出外交部大楼时,京市下起了小雨。徐小小没有打伞,任由雨滴打在脸上,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心情说不出的沉重……


    (http://www.tyshuba.com/book/bgicjj-10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