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联合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2章 联合国

 

出发前的晚上,徐小小再次来到天安门广场。秋夜的风己有凉意,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灯光下庄严矗立。她把手放在石碑上,感受着那冰凉的大理石表面。

纽约的喧嚣与繁华让徐小小一时恍惚。曼哈顿的高楼大厦,时代广场的霓虹灯光,与1977年尚显朴素的京市形成鲜明对比。但代表团没有时间观光,入住酒店的当晚就召开了紧急会议。

"刚收到消息,鹰酱准备在裁军议题上提出'亚洲安全框架'。"皇华团长面色凝重,"实质是要拉拢日国、小棒子围堵我们。"

谢明远补充:"安德森可能会在发言中暗指华国威胁地区稳定。翻译组必须准确捕捉这些潜台词,不能有任何含糊。"

徐小小和同事们连夜研究鹰酱往年的发言套路,标注可能使用的隐喻和双关语。凌晨三点,当她终于躺下时,窗外的妞悦依然灯火通明。

联合国大会堂比徐小小想象的更加宏伟。深绿色的马蹄形会场,高耸的穹顶,各国代表熙熙攘攘。华代表团的席位在前排,桌上摆放着崭新的"A"名牌。

"记住,在这里,你每说出的一个字都代表华国。"入场前,林老师最后叮嘱。

会议开始后,徐小小坐在翻译厢里,通过耳机收听发言。第一天主要是程序性议题,但她丝毫不敢松懈。鹰酱代表果然在发言中提到"某些国家"的军事扩张,安德森的眼神明显瞟向华国席位。

第二天下午,当古巴代表发言批评"帝国主义经济封锁"时,会场突然骚动。华国代表团集体离席表示抗议,几个西欧国家代表也跟随离开。徐小小看到皇华副外长稳坐不动,只是对谢明远低声说了什么。

"小徐,准备。"耳机里突然传来林老师的声音,"皇团长可能要即席发言,你负责第二翻译。"

徐小小手指冰凉,赶紧检查录音设备。果然,大会主席刚宣布休会,华国代表团就要求临时发言。

皇华团长走上讲台,全场安静下来。徐小小深吸一口气,将耳机音量调大。

"主席先生,"皇华沉稳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华国代表团对刚才发生的干扰会议正常进行的行为表示遗憾..."

徐小小全神贯注地翻译着,突然,皇华偏离了讲稿:"华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我们发展有限的国防力量,完全是为了自卫,从不威胁任何国家..."

这段即兴发挥让徐小小心跳加速。她必须准确传达"有限的国防力量"这个微妙表述——既承认华国有核武器,又强调其防御性质。

"...正如首席所说,华国永远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不称霸。"

徐小小流畅地翻译完最后一句,看到好几个亚非拉国家代表鼓起掌来。安德森在座位上皱眉记录着什么。

回到翻译厢,林老师拍拍她的肩膀:"'never seek hegemony'翻得不错,特别是那个'never'的重音处理。"

会议第三天,真正的考验来了。安德森在发言中公开质疑:"某些国家一边高喊裁军,一边继续核试验,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破坏地区稳定..."

会场目光齐刷刷投向华国席位。徐小小看到皇华团长面色如常,但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小徐,准备记录。"谢明远突然出现在翻译厢,"皇团长要回应。"

安德森话音刚落,华国代表团就要求发言。皇华走上讲台,没有拿任何文稿。

"主席先生,华国代表团必须指出,鹰酱代表的指控完全是对华国政策的曲解..."

徐小小屏息翻译,突然,皇华用英语首接引用了一句首席语录:"'原子弹是纸老虎',这是华国人民对核武器的根本态度。"

这句突如其来的英文引用让会场一阵骚动。徐小小迅速调整,将接下来的中文回应与之前的英文引述自然衔接。

"...华国发展必要防御力量,正是为了打破核讹诈,维护世界和平。我们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请问鹰酱能做同样承诺吗?"

这一反问如一块石头投入平静湖面。好几个发展中国家代表开始交头接耳,而鹰酱代表团明显没预料到这一首接挑战。

徐小小准确捕捉到皇华语气中的微妙变化——前段强硬,后段缓和:"当然,华国愿意与所有国家一道,为全面禁止核试验而努力。我们期待与鹰酱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性对话。"

翻译完最后一个词,徐小小才发现手心全是汗。她看到谢明远向翻译厢竖起大拇指,而安德森正阴沉着脸与助手密谈。

当晚代表团总结会上,皇华团长罕见地表扬了翻译组:"今天的回应很成功,特别是对语录的处理,既表明了立场,又不失风度。"他特意看向徐小小,"年轻同志表现不错。"

徐小小刚想谦虚几句,一个工作人员匆匆进来,递给谢明远一份电报。谢明远扫了一眼,脸色突变。

"刚收到国内指示,日国代表团提出紧急请求,希望就华日技术合作进行非正式磋商。指定小徐担任翻译。"

会议室一下安静下来。华日技术谈判正处于敏感阶段,而联合国场合的任何接触都可能被过度解读。

"时间?地点?"黄华冷静地问。

"明早8点,日国常驻代表团驻地。"谢明远回答,"表面理由是就小徐之前接待过的日国青年代表团后续事宜交换意见。"

徐小小心跳如鼓。这意味着她将独自面对一场可能影响两国技术合作的关键会谈,没有任何缓冲余地。

次日清晨,妞悦下着小雨。徐小小跟随谢明远乘坐出租车前往日国代表团驻地,一栋位于曼哈顿中城的低调建筑。门口没有任何标志,只有两个穿西装的日本安保人员。

会议室里,日国代表己经等候——是经济产业省的高桥课长,一个西十多岁、头发稀疏的男子,旁边坐着技术专家田中博士,正是上次经贸代表团的小野昭的同事。

"谢先生,徐小姐,感谢你们在百忙中抽空。"高桥的英语带着浓重口音,"我们长话短说,关于数控机床技术转让,东京有了新指示。"

谢明远微微点头,示意徐小小开始翻译。

高桥推过一份文件:"我国政府原则同意转让部分技术,但有三个条件..."

徐小小迅速浏览文件,心跳加速。日国要求华方保证技术不用于军事用途、不向第三方转让,并接受定期检查。这些条件极为苛刻,几乎等同于技术殖民。

谢明远听完翻译,面色不变:"请转告贵国政府,华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不需要外部监督。技术合作应该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

会谈陷入僵局。田中博士突然用日语说:"其实关键不是条件本身,而是政治象征。日国需要向鹰酱证明,技术转让不会增强华国的军事潜力。"

徐小小准确翻译了这段话,并补充道:"田中博士的意思是,这些条件主要是做给鹰酱看的政治姿态。"

谢明远眼睛一亮:"如果这样,我们可以在谅解备忘录中表达和平利用的意愿,但不接受强制性条款。"

高桥和田中交换了一个眼神。徐小小敏锐地注意到,田中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这是日国人表示赞同的肢体语言。

"或许...可以调整措辞。"高桥松口了,"比如将'定期检查'改为'技术交流'..."

两小时后,双方达成初步共识。离开时,高桥特意用中文对徐小小说:"徐小姐的翻译很专业,希望下次还能合作。"

回程车上,谢明远难得地露出笑容:"做得很好,特别是捕捉到田中的潜台词。这份协议能为国家节省几百万美元技术引进费用。"

徐小小望向窗外,妞悦的雨己经停了,阳光穿透云层。"是因为您谈判技巧高明。"她谦虚地说。

"不,是因为你理解了什么该翻译,什么该强调。"谢明远意味深长地说,"这才是外交翻译的精髓。"

联大最后一天,华国代表团举办了一场小型招待会,几十个发展中国家代表挤满了会场。徐小小穿梭其中,时而用英语,时而用法语,甚至尝试了几句新学的斯瓦希里语。

一位非洲国家代表拉着她的手说:"华国在联合国为我们小国发声,就像大哥保护弟弟。"

徐小小将这句话转述给皇华团长时,老人眼含泪光:"这就是我们来的意义。"

回国的飞机上,徐小小终于有时间整理思绪。透过舷窗,她看到云海之上的落日,金光灿烂。

谢明远坐到她旁边,递给她一份《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皇华团长在联大发言的照片。

"1977年是华国重返国际社会的关键一年。"谢明远轻声说,"而你,小小,成为了这段历史的一部分。"


    (http://www.tyshuba.com/book/bgicjj-1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