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提议建设武学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3章 提议建设武学院

 

福海公公说完,就往房间外走,紫荷一路送福海公公出了门,在大门口,等福海公公走了,紫荷的眼泪哗哗的往下流,她在大门口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转身进了大门,然后柳府的大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刚才你们看到了吗,这宫里的公公一走,那柳府的丫鬟就哭了,这是出什么事了吗?”

“是不是皇家嫌弃柳小姐了?”

“怎么可能,刚才宫里的公公还送了赏赐过来。”

“你们说,有没有可能,那些赏赐就是打发柳小姐的?”

“诶你说的好像有几分道理,毕竟柳小姐是准太子妃,不是太子妃,只要没成婚,一切都有变数!”

“我也觉得有很大可能!估计皇家不喜欢柳小姐,要不怎么柳小姐进一次宫受一次伤。”

“对,对,对,我觉得你说的太对了,这是想让柳小姐知难而退啊!”

“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柳小姐难了!”

“没错,我觉得十有八九这柳小姐被厌弃了这事没跑了!”

“我觉得你们说的不对,这赐封准太子妃可是皇上下的旨啊!”

“这不是还有皇后吗?皇后看不上,不就是现在这个结局吗!”

“我觉得不应该,太子殿下可是还在柳府呢!”

“正因为太子殿下在柳府,所以才被厌弃啊,红颜祸水懂不懂?”

百姓们肆意的议论着,很快,柳江云被皇家厌弃的传闻就出现了,流言传到宫里,皇上气的不行,这真是一人一张嘴,张嘴就胡说!

福海公公也不敢说话,他不过是把赏赐送到了柳府,看了看柳江云的状况,他可是多一句话都没有说啊,谁知道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流言,真是要了他的命了!

流言就如同洪水一样,一旦散开就止不住了!多数流言都指向皇后,说皇后容不下准太子妃,所以才苛待柳江云。

皇后病倒了,是气的。她没想到因为柳江云中毒,她的儿子儿媳被迫离开了京城回去湖州,她还落了一个苛待准太子妃的名声。她心里气的很,就感觉头晕,浑身无力。

为了遏制流言,皇上下旨,宣布太子和准太子妃于八月初八成婚。有了这道圣旨,流言被压制了下去。

流言虽然被遏制了,但是皇后还是病着,她不想负责筹办太子的婚礼,她也不想看到萧桉和柳江云成婚,她会一首生病,只要她病着,皇上也不会难为她!

福海公公再次到了柳府传旨,这次是萧桉扶着柳江云接的旨。福海公公不敢多留,宣完圣旨就走了,柳江云看到福海公公那匆忙的脚步就笑了,然后她被萧桉扶着回了房间,和萧桉商量进宫谢恩一事。

萧桉的意思他自己去宫里谢恩就算了,柳江云不同意,她觉得纸里包不住火,她中毒一事早晚皇上也会想明白,与其让皇上猜忌她,不如她自己把这事露出来,毕竟绿荷再懂医也不可能比皇宫的御医强。

柳江云和萧桉进宫了,到了御书房,皇上看到虚弱的柳江云,见她脸色除了白了一点,说话气虚了一点,身体无力了一点,其他倒是还好。

皇上宣来御医为柳江云把脉,御医诊脉结束后告诉皇上,准太子妃身体己无大碍,调养一段时日就好了!

皇上看着柳江云没有说话,柳江云也低着头沉默不语,最后还是皇上说他们的婚事会让礼部筹办,就让萧桉和柳江云回去了!

看着萧桉扶着柳江云离开,皇上的脸色沉了下来,福海公公见皇上面色不好,他给皇上端了一杯茶,皇上对福海公公说,“你去柳宅宣旨的时候,柳宅可有大夫?”

福海公公愣了,他仔细回想,说,“奴才没听说柳宅请过大夫啊!”福海公公说完,一下子就明白皇上问这话的意思了,这柳宅没请大夫,那柳江云的毒是如何解的?

福海公公的头低了下去,皇上猛的一拍桌子,咬着牙说出了三个字:柳、江、云。

事情到了这里,大家心知肚明,但是这层布不能掀,掀开了是皇家丑闻。

“我一首觉得这柳江云是个老实的,没想到,朕真没想到,她居然也会耍手段了!”皇上气愤的说,他是真没想到柳江云敢当着他的面服毒。

皇上靠在椅背上,手扶着额头止不住叹气,福海公公想上前安慰,最后还是站在原位低着头没动,这老实人是真惹不起,不出手便罢,这一出手就是大杀招!

萧桉回到御书房继续帮皇上处理政务,皇上看着萧桉说,“从明天开始,你随朕上早朝!”

“是!儿臣遵旨!”萧桉毕恭毕敬的回道。

萧桉开始正式进入朝堂了,在朝堂上他听的多,说的少,只要皇上不开口问他,他绝不发言,时间长了,皇上也懒得问他,逐渐的,萧桉在朝堂上就被百官忽略,形似一个透明人。

皇上原本对萧桉不发言一事很不满,但是看到萧桉在处理政务上还是非常认真,每次都能按住重点处置,他的情绪又平顺了,看来他每次上朝还是认真听,都往心里记了!

萧桉处理完政务出了宫,他一定是先去柳宅,一边吃饭一边和柳江云说朝堂的事,渐渐的,柳江云也明白,现在朝堂分三大派系,一系是武将,但是因为护国大将军和骠骑大将军驻守边境,武将势弱,还有一系是以严丞相为首的文官,再有就是御史大夫,他们自成一派。

御史大夫天天不是弹劾这个官员枉法,就是弹劾那个官员贪污,而他们的消息又多来于市井,有些情况并不属实,但是他们提了又不能当没听见,所以,朝堂上天天吵不停。

柳江云建议萧桉建一个武学院,专门培养安国的武将,夏安之战安国虽然胜了,那也是险胜,拿人命填的。而且,安国总不能一首靠护国大将军和骠骑大将军驻守边境,安国必须培养有能力的武将,这样,如果再发生战争也有一战之力。

萧桉觉得柳江云的建议非常好,他回到太子府,连夜就写了折子,建议皇上同意拨款建立武学院。

皇上对建立武学院一事颇为赞同,他让萧桉把建立武院的事拿到朝堂让百官商议,萧桉不明白他父皇是什么意思,他既然同意,为何要拿到朝堂上去说?

等到了朝堂上,萧桉刚提出建设武院,严丞相就提出反对,说自安国以来,就没有开设武学院一说。

紧接着户部尚书程大人也说户部怕是没有多余的银钱建造武学院。程尚书很诚恳的对皇上说,“启禀皇上,微臣不同意建造武院,的确是因为户部没有余钱。

首先,皇上下旨减免三年赋税,这样各州府其他税收仅能维持州府的各项基本用度。

再有,虽然金矿让国库充盈,但是安夏之战安国死伤的将士累计近八万之多,抚恤银子就占用了不少开支。还有目前各驻军的军饷粮草开支也颇为庞大,现在各州府申请修建城墙和发展民生用银的帖子都积在户部,现在是僧多粥少,实在是挤不出银子修建武学院!”

皇上听了程尚书的话没有吭声,萧桉听后皱起眉头,他觉得程尚书这话有问题,但是他一时抓不住问题出在哪!

“启禀皇上,太子提议建设武院是为了安国长远考虑!可是安国现在刚刚经历了安夏之战,现在发展民生,恢复经济是安国的重中之重!

打仗需要武将和士兵,但是更需要粮食和粮草。如果没有充分粮草,哪怕安国士兵威武,却也难以持续。所以臣建议,武学院可建,但要延迟建设!”负责农部的石大人也出列对皇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这时严丞相又站出来说,“启禀皇上,事有轻重缓急,臣觉得安国当务之急正如石大人所说,主要是发展民生,只有粮库满了,安国才有底气,安国的士兵才能吃的饱,安国的士兵才能拥有强壮的体魄,所以,臣建议武院建设一事延缓!”

“臣附议!”户部程大人出列表态,

“臣附议!”吏部尚书张大人也出列表态,

“臣附议!”农部石大人也表明态度,

“臣附议!”刑部尚书也出列了。

萧桉看着那些反对建设武学院的众大臣说,“本太子没想到,不过是建设一个武学院竟然能影响到安国的民生,知道的是建一个武学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建一座武功殿!

武学院,顾名思义,招的都是报效安国有功夫底子的学员,不过是需要一个场地,一片操场和学员可以住宿的地方,况且,我也没有说明招收多少弟子,我也没有说明这武学院是否免费?各位大人就急匆匆的反对,我想问问各位大人,你们是反对武学院还是反对提议建设武学院的本太子?

安国有多少书院?京城有多少书院?怎么这书院建设再多也是为了安国发展,这武学院建设就是自古以来从未有之。

还有,户部尚书程大人,你只说户部银子大部分都用在军队的抚恤银子和军饷粮草上,自本太子上朝以来,我从未听你禀报过具体数字,金矿至今到底开采出多少金子?你户部一共支出多少金子?再有,明河县运往京城的金子是有数的,你户部提炼完之后损耗多少,你们对过账吗?还是你户部至今为止都是一本糊涂账,需要不需要再查一次账呢?程大人,本太子希望你能再表一次忠心!”

程尚书听了萧桉的话,心就是一哆嗦,再表忠心,虽然这次他手脚干净,可是他批了很多人情银子,这事一旦翻出来,只怕也是麻烦事。

“启禀父皇”,萧桉对着皇上行礼道,“自古以来,武将安邦定国,文臣治理天下,可是没有武将守护,文臣们治的又是谁的天下?

安国强,强在兵,可是兵强将更要强!如果安国的将军都能文韬武略精通,那么安国的将士就能减少牺牲,而是拿人命去硬填!

父皇,武将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好的,这文臣需要十年寒窗,武将也不遑多让!所以,儿臣请求父皇同意建设武学院,为安国储备良将之才!”


    (http://www.tyshuba.com/book/bigdic-7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