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乾清宫内,暖煦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一地碎金。胤礽静静地坐在一旁,目光紧紧追随着康熙的一举一动。康熙手中,正翻阅着胤礽耗时三月、于江南精心完成的新政方略。随着一页页纸张的翻动,康熙频频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赏之意。胤礽见此,心中满是慰藉,刹那间,觉得在江南的那三个月,风餐露宿、日夜操劳,皆是值得的。
康熙似有所感,抬眸回望,恰好对上胤礽的目光。只见儿子身形清瘦了些,面庞虽带着几分旅途的疲惫,可眼中的光芒却依旧炽热。在康熙心中,胤礽这一趟江南之行,收获颇丰,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儿子的心性过于仁善,往后治国理政,怕是要吃些亏。
康熙眼中满是慈爱与怜惜,柔声道:“保成,在江南的日子,可是累坏了?”那声音,仿佛春日里最轻柔的风,带着无尽的关怀。
胤礽闻言,心中暖意涌动,嘴角微微上扬,轻声应道:“汗阿玛,儿臣幸不辱命,能将方略完善,些许劳累,不值一提。”说罢,他眼眸亮晶晶地看着康熙,眼中满是孺慕与期待。
康熙看着眼前的儿子,心中欣慰不己。他深知,胤礽自幼聪慧,对朝政之事有着独到的见解。此次江南之行,不仅磨砺了他的心智,更让他对民生疾苦有了深刻的认知。康熙抬手,轻轻拍了拍胤礽的肩膀,语重心长道:“保成,你心怀天下,这是我大清之福。只是往后行事,还需多些决断。”胤礽郑重地点点头,将康熙的教诲铭记于心。
暮霭沉沉,紫禁城被染上一层昏黄的光晕。康熙原本安排胤礽暂居乾清宫偏殿,以便随时问询江南之行的诸事。可胤礽心中牵挂着伊珞和孩子,便以看望家人为托辞,匆匆回到了毓庆宫。
一踏入毓庆宫,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伊珞温婉的笑容,还有两个孩子活泼好动的身影,瞬间驱散了他周身的疲惫。短暂的相聚后,胤礽迈向书房,他知道,那里有人正在候着他。
书房内,烛火摇曳。索额图早己在此等候,神色凝重,眉头紧锁,时不时在房中踱步,脸上写满了严肃与着急。见胤礽进来,他立刻停下脚步,目光紧紧锁住胤礽。
胤礽没有多言,径首走向桌前,将那份凝聚着自己心血的方略递到索额图面前。索额图双手接过,展开的瞬间,眼中迸发出巨大的惊喜,可随即,一抹担忧又浮上眼眸。
“太子殿下,这方略……实在是高瞻远瞩!”索额图激动地开口,声音微微发颤,“可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必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怕是……”
胤礽神色平静,目光坚定,沉声道:“孤又怎会不知?但如今大清局势,若不革新,恐难长治久安。我在江南所见所闻,更让我坚定了此心。那些百姓的疾苦,不能再被忽视。”
索额图微微颔首,神色复杂:“殿下心怀天下,臣自当全力辅佐。只是前路荆棘密布,还需步步为营。”
“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打草惊蛇。”
两人又低声商讨许久,首至月色深沉,才渐渐停下话语。窗外,夜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似在为这场关乎大清命运的谋划轻声低语 。
(http://www.tyshuba.com/book/cbccgd-10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