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步步惊心:胤礽31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步步惊心:胤礽31

 

康熙看着半跪在自已面前的胤礽背脊直挺,宛如青竹,眼中的光芒,好像要烫伤康熙一样,满脸认真说着针对大清现在的现在愚民政策的微微不满,对于大清现在对于各个民族的限制等,胤礽好像发现自已说的有点多声音慢慢变小,胤礽跪在康熙面前,康熙看着默默跪在自已面前的胤礽,他好像第一次发现自已的保成真的长大了,在自已不知道的情况下已经拥有了一些太子的优秀品质爱民如子,高瞻远瞩,对自已充满自信。最后一点是到现在的康熙是没有具备的。胤礽面对手握武器百姓或者说是汉人都是有信心能将那些人让他俯首称臣。康熙对着还在跪着的胤礽说:“保成起来吧,你还小,这些事儿以后再说吧”

胤礽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道:“父皇,儿臣以为,如今大清入关已久,满人汉人虽同处一国,然其间差异仍存,诸多规制、习俗的不同,或有碍于我大清之稳固与长远发展。儿臣窃想,若能逐步推动消弭满汉差异,使天下子民皆为大清一心,不分彼此,于国之昌盛,必有大益。”

康熙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渐渐凝重起来,待胤礽说完,他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胤礽,你之想法虽看似新颖,然其中利害,你却未能尽知。我大清以满洲之族入主中原,满洲之俗、满洲之制,乃是我等立国之根本。满人之骑射武艺、旗人规制,皆为保持我满洲之精锐与独特性,此乃我大清能威服四方之要因。若贸然追求民族一体,取消满汉差异,满洲子弟渐失其本,日后若遇战乱,谁来捍卫大清江山?”

胤礽急忙回应:“汗阿玛,儿臣明白满洲旧俗旧制有其价值,然如今太平盛世,文治亦极为重要。汉人之文化源远流长,如儒家经义、治国理政之术,皆有可借鉴之处。若能融合满汉之长,使满汉一体,可使民心归一,减少民间因族别而生的隔阂与矛盾。且儿臣观之,如今不少汉人已为大清效力,若能消除差异,必能让更多贤才为我所用,于朝政亦有大利。”

康熙轻轻摇头,站起身来,踱步片刻后说道:“你只见其一,不见其二。满汉之间积习已久,风俗、信仰、利益诉求皆有不同。强行融合,只怕会引发诸多乱子。满洲子弟享有旗人之特权,此乃对其先祖功勋之回报,一旦取消差异,这些子弟难以接受,恐生内乱。再者,汉人众多,若民族一体,满洲之统治地位或受冲击,我大清之根基亦会动摇。”

胤礽心中一急,进一步争辩道:“汗阿玛,儿臣以为正因为满汉积习已久,才更应从速解决。可逐步推行,如在教育上使满汉子弟同读圣贤书,共习礼仪文化;在朝堂之上,唯才是举,不分满汉。至于满洲子弟之特权,可在保障其基本利益之基础上,适当调整,引导他们凭真才实干立身。儿臣相信,只要政策得当,假以时日,满汉必能和谐共处,融为一体,届时大清国力将远超往昔。”

康熙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地盯着胤礽:“胤礽,你之想法太过天真。民族之事,关乎社稷安危,不可轻举妄动。我大清治理天下,向以平衡各方为要。满汉分治,虽有不便,然却能维持当下之稳定。你欲大刀阔斧改变现状,却未考虑到实施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与阻力。这满汉融合之事,并非你想象中那般简单,牵一发而动全身。”

胤礽见汗阿玛如此坚决,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敢再强行争辩,只得低下头说道:“汗阿玛圣明,儿臣虑事不周,然儿臣一片赤诚,皆为大清江山社稷,还望父皇恕罪。”

康熙看着胤礽,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对他年少敢言的些许欣慰,又有对其想法不成熟的忧虑:“胤礽,你有此心,亦是好事。然为政之道,需慎之又慎。民族之事,需从长计议,万不可急躁冒进。你且退下,日后多思多想,莫要再提这等尚不成熟之议。”

康熙与胤礽虽在这些问题上的态度不一致,但对火统和冲天炮的态度是一致的。找个信任的人,由他专门负责大规模生产火统的事情,但是对于人选,康熙的人选没让胤礽满意。


    (http://www.tyshuba.com/book/cbccgd-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