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到达世界最高……渴望之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九十四章 到达世界最高……渴望之城!

 

“Ceddin,deden,neslin,baban……”

“Hep kahraman Türk milleti……”

“Ordular?n,pek ?ok zaman,ver mi?tiler dünyaya ?an……”

脑海里面自动播放着新朝雅乐,张禾所在的飞机降落在了君士坦丁堡国际机场上。

从天空中俯瞰这个马尔马拉海边上的城市,一种浩浩荡荡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新罗马,第二罗马,世界渴望之城,奥斯曼苏丹手指上最耀眼的戒指,连接两大洲的宝石,西个贝塔所祝福的城市,东方正教的圣地,罗斯人的第三罗马首都,沙皇格勒,“科斯坦丁尼耶”——君士坦丁堡。

无数的美好辞藻都可以堆砌到它的身上,它天生就是来接受世间一切赞美的,是天国降临人间。

张禾与李菽是和一群国内去开会的团队一同行动的。团队里面有国家的行政干部、外交人员、专家学者,专家学者的学生,调查员,还有一群联合纵队以及内务部的人员。

按照规章制度,出国的访问、调研和会议中,国家官方的队伍是由内务部人员和当地的联合纵队人员一同负责安保和后勤的。

一大队人走出出口时,就有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大叔迎了上来。

“请问是世界文化交流大会的赛里斯官方与会团吗?”男人走上前对队伍的负责人问道。

“是的。你是驻君士坦丁堡的周炯同志吧。”负责人说道。

“是的是的。欢迎与会团来到君堡。这次的后勤工作将会由我和我的同事们共同完成。”周炯的大鼻子红红的,在光照下油光发亮。

两人握了握手。周炯就带着众人来到了机场外面的停车场上。那里早己有三辆大巴准备好了。

张禾和李小麦以及另外两个得到了教皇国档案馆名额的博士生被划到了一个小组里面。集体行动的时候需要互相通知照看,但是别的时候可以自由活动。这样方便管理。

大巴驶进君士坦丁堡的市区。

在这里,生活的气息渐渐浓郁了起来。现代化的改造并没有让这座城市丢失过往历史的厚重感。所有人都可以在街道上面看到自从古希腊人命名【拜占庭】开始到现在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明显或不明显的痕迹。

教堂、记功柱、凯旋门、宫殿、城墙……这些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成为了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周炯带他们来到的酒店这里可以眺望远方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酒店是赛里斯投资的,也是赛里斯联合纵队在当地的驻地。

张禾与李菽的房间是紧挨着的双人间。他们的室友是另外两位获得名额的博士生。

张禾室友是个研究西方宗教史的博士生,主攻罗马教廷在大航海时代的影响。

李菽的室友则是蓟京大学的古生物学博士,主攻东阿非利加的古生物化石研究。

在上飞机的时候,负责人就给他们几个获得了名额的人一本厚厚的书。这书是教皇国在这次开放中允许赛里斯一方借阅的书籍档案目录。

没错,一本和字典差不多厚的目录。这还只是教皇国秘密宗座档案馆收藏的沧海一粟。是针对赛里斯做过几番删减的结果。其他国家的可借阅目录相对来说更多。

“你有什么想要借阅的书本吗?”张禾问道,“我大概就只能借阅一下咱们赛里斯的古籍了。话说他们允不允许互相交换借阅的书籍?”

李菽摇摇头说道:“应该是不允许的。教皇国的收藏都很珍贵,不会让我们互相传阅的。大概连翻页都要有相关的人员戴手套来操作的。”

两人坐在一起看着同一本目录,用手机翻译软件对照着上面的拉丁文、伊塔利文、弗朗擦文三语一页页地看过去。

如果只是语言不通那还好说,这里不是高考考场,允许张禾自由使用翻译软件。但是他们给出来的目录里面就只有文献资料的名字,没有与文献资料相关的任何一点介绍。

就比如说张禾眼前的这条,【《耶里芒阿手稿》,十五世纪】,这是什么,写什么的,内容完整不完整,里面有哪些重要的信息,全部没有。

哪怕是国内的文献网站的付费论文都有摘要给人看呢。

“BLACK TEA.”服务员为张禾二人端上他们点的红茶。

从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上面挪开目光,张禾看向了落日的君士坦丁堡的街道。

安宁,祥和,繁忙。

然后,张禾的目光又落到了李菽的侧颜上。

可爱,理性,智慧。

“别看了。”轻轻打了自己身边的男生一拳,李菽摸了摸被夕阳晒得有点发热的脸颊,说道,“我的建议是,从这一串赛里斯文献里面选三份吧。我记得你最近在看《春秋》,可以参考一下这几部。”

说着,李菽将一张纸推了过来。上面用秀气的字迹写了一长串书籍的名字。

《宋本春秋公羊传注》、《春秋穀梁传解注》、《阅春秋笔记》(明·赵煊德)、《宋本左传》、《左传注》(明·解缙)、《三代以降史考》(清·元純)、《公羊解》(明·王福尧)……

笔尖伸了过来,指着《三代以降史考》,李菽说道:“这部《三代以降史考》是清朝雍正年间元純编写的一部考据夏商周三代的史书。虽然和现在的考古研究成果相比落后了一大截,但是依旧是乾嘉学派在三代史中的重量级研究成果。哦,对了,在国内你是看不到完整版的。乾隆年间针对这部书毁了三次版,焚书焚了五次,国内只有残存的几本不完整的孤本。”

又是文字狱啊……张禾问道:“那教皇国这书是哪来的?”

“雍正年间朝贡的安南使团在国内大扫货,买了一批书回去。里面就包括《三代以降史考》。后来弗朗擦人殖民安南,搜索安南国子监的时候把连同《三代以降史考》在内的大量安南藏书卷走了。几番流转被一个以西拔尼亚的主教买下,死的时候捐给了罗马教廷。”李菽尽量用简短的话将这本书的命运讲述出来。

张禾不得不感慨:“还真是命途多舛啊。”


    (http://www.tyshuba.com/book/cbdi0a-19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