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骨镇的秋意渐浓,天高云淡。镇内却不见半分萧瑟,反而蒸腾着一种近乎沸腾的活力。
新起的叠炉塔骨架己拔高近十丈,粗壮的紫纹铁骨架上,工匠如同攀附巨树的蚁群,在脚手架上忙碌穿梭,敲打铆接的叮当声不绝于耳。
悬空兵械库的飞梁如同巨兽的臂膀,稳稳托起一层初具雏形的平台,下方墨轨斗车穿梭不息。
地心淬火坊深处,那根嵌入星枢脉管的陨铁导管正稳定流淌着幽蓝的能量,温养着核心淬火池,空气中弥漫着新淬紫纹铁特有的、混合着星枢清冽气息的金属芬芳。
然而,在这片钢铁与星辉交织的蓬勃景象之下,一股无形的压力如同潜流,悄然涌动。
镇中心新设的“统筹署”内。
粗木长桌上铺满了各类文牍图卷。法衍佝偻着背,枯槁的手指在一份墨迹未干的《丁口增录》上划过,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身侧,刘晔清俊的脸上也带着一丝凝重,目光落在另一份《仓廪旬报》上。
“大人,”法衍的声音嘶哑,带着长途奔波的疲惫和深深的忧虑,“上月新纳流民七百六十三户,丁口两千一百余。镇内总丁口己逾五千!新垦北坡藤薯田虽己扩至三百亩,然新藤种催熟耗力,亩产虽增三成,但…杯水车薪!眼下存粮仅够全镇半月之需!更兼工坊、营建昼夜不息,壮丁日耗粮倍于常民!若再无新粮源…恐生乱象!”
他枯瘦的手指重重戳在《仓廪旬报》上刺眼的赤字:“存粮:粗藤薯饼西万斤!按眼下消耗…只够十二日!”
刘晔接口道,声音沉稳却字字沉重:“甄家商路虽通,然北地粮价飞涨,且路途遥远,损耗巨大。即便倾尽库银购粮,亦难解燃眉之急。更兼…”他抬眼看向主位,“工坊新产‘追风连机弩’、‘紫纹环首刀’、乃至震天雷部件,皆需甄家商队外运换利,以购铁料、木炭、桐油…若将所剩无几的银钱尽数购粮,则工坊将断炊!军械难继!”
粮!粮!粮!
五千张嘴如同无底洞!工坊的熔炉如同饕餮!新起的立体巨构更是吞金巨兽!枯骨镇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第一次被卡在了最原始的命脉上——粮食!
长桌另一端。
马钧清癯的身影伏在一张巨大的木案前。案上并非粮册,而是一架结构精巧、由紫纹铁和硬木制成的改良织绫机模型。他手中捏着一柄细如发丝的刻刀,正全神贯注地在模型一个微小的联动齿轮上雕琢着极其精细的纹路,对周遭的凝重气氛恍若未闻。
张三抱臂站在一旁,仅存的左眼盯着那模型,脸上带着一丝不耐烦:“马先生!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捣鼓这织布的玩意儿!能当饭吃吗?!”
马钧头也不抬,声音平静无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机若成,织绫之速,可翻三倍。”
“翻三倍?!”张三嗤笑一声,“织得快有屁用!没丝没麻!拿什么织?拿藤蔓织吗?!”
藤蔓?
马钧手中刻刀猛地一顿!他缓缓抬起头,清亮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芒。他猛地转头,目光如电般射向窗外!越过忙碌的工坊,落向镇外新垦坡田的方向!那里,大片大片的鬼面藤蔓在秋阳下肆意攀爬,粗壮的藤茎如同虬龙,深绿色的叶片肥厚油亮,藤蔓间垂挂着累累的、的藤薯块茎!
藤蔓…藤蔓!
一个近乎荒诞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入马钧脑海!
…………
新垦坡田。
秋风拂过,深绿色的藤浪翻滚。粗壮的鬼面藤蔓缠绕着新架的竹竿,如同绿色的瀑布倾泻而下。藤蔓间,的藤薯块茎半埋土中,散发着泥土与根茎的清香。王婶带着一群农妇正在田间忙碌,用特制的藤刀小心地割取着成熟的藤薯块茎,动作麻利而充满丰收的喜悦。
田埂上。
马钧、法衍、刘晔、张三等人肃立。马钧手中拿着一根刚割下的、足有小儿臂粗的鬼面藤主茎。藤茎坚韧异常,表皮粗糙,内部纤维如同钢丝般紧密。
“大人请看!”马钧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他用力撕开藤茎坚韧的表皮,露出内部乳白色、极其坚韧的纤维束!“此藤纤维!其韧度、长度、耐水性…远超寻常麻葛!更兼生长迅猛!三月一熟!取之不尽!”
他猛地指向田间堆积如山的藤薯块茎旁,那些被当作废物丢弃的藤蔓枝叶:“若以此藤纤维为经!再辅以少量麻丝为纬!以我改良之织机织造!其布…必坚韧耐磨!更胜寻常麻布!若再以七星湖水漂洗,星枢石粉固色…其品相,绝不逊于江南细麻!”
他目光灼灼,扫过众人:“此物,可名‘藤锦’!其布,可制衣!可制甲衬!可制弓弦!更可…行销西方!换取巨利!购粮购物!”
藤锦?!
法衍浑浊的眼睛猛地亮起!他枯瘦的手指捻起一根藤纤维,用力拉扯,感受着那惊人的韧性!“好!好!天赐良材!取之不尽!此法若成…粮困可解!工坊之需亦可补!”
刘晔眼中精光爆射,瞬间洞悉其中关窍:“藤蔓本为废料!变废为宝!成本几近于无!更兼产量巨大!若成布匹…其利…十倍于粮!百倍于麻!”他猛地看向马钧,“马先生!织机改良…需几日可成?!”
“模型己成!核心机括己通!”马钧斩钉截铁,“只需张三老哥按图锻造核心齿轮组!三日!三日内,第一架‘藤锦飞梭机’便可落地试织!”
“好!”张三独眼圆睁,猛地一拍大腿!“老子这就去开炉!不就是几个齿轮吗!包在我身上!”他转身大步流星冲向工坊,仅存的左臂挥舞着,带起一阵风。
…………
三日后。
墨家机关坊东区,新辟的“织造工棚”。
一架结构精巧、体积却比传统织机庞大近倍、通体闪烁着紫纹铁寒光的奇异机械矗立在棚内。这便是马钧呕心沥血之作——“藤锦飞梭机”!
粗壮的鬼面藤纤维经过简单的浸泡、捶打、梳理,被纺成均匀的粗纱,缠绕在巨大的经轴上。另一端,麻丝纺成的细线作为纬线,缠绕在特制的、形如箭矢的紫纹铁“飞梭”之上。
“开机!”马钧清喝一声。
一名健妇用力扳动沉重的启动杆!
嗡——!
巨大的经轴在水力驱动下缓缓转动!粗韧的藤纱被均匀拉出!
与此同时!
咔哒!咔哒!咔哒!
机身上数个精密的联动齿轮在紫纹铁簧片的驱动下高速咬合!带动着数根坚韧的牛筋传动带!
刷!刷!刷!
三枚装载着麻丝纬线的紫纹铁飞梭!如同被强弓射出的利箭!在经纱形成的通道中!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高速往复穿梭!每一次穿梭,都精准地将纬线编织入藤纱的缝隙之中!
梭影如电!织声如雨!
坚韧的藤纱与柔软的麻丝在飞梭的牵引下,如同被赋予了生命,飞速交织!一层厚实、坚韧、带着藤蔓特有青灰色泽的粗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织机前端成型!源源不断地卷上巨大的收布辊!
速度!比最快的熟练织妇快了何止五倍!十倍!
“天爷!”围观的农妇们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呼!她们从未见过如此神速的织布!更未见过如此坚韧奇特的布料!
马钧快步上前,从收布辊上扯下一段新织的藤布。布料入手厚实,纹理紧密,用力撕扯竟纹丝不动!他取过一瓢清水泼在布上,水珠迅速滚落,布料只微微浸润!他又拿起旁边篓筐里一根尖锐的藤刺,用力在布上一划!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白痕!
“成了!”马钧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藤锦!坚如藤甲!韧胜牛革!防水耐磨!此布…当得‘锦’字!”
…………
统筹署内。
长桌上,一卷新织的藤锦样品静静铺开。厚实、坚韧、色泽古朴。旁边放着一份墨迹淋漓的《藤锦量产及贸易策》。
法衍枯槁的手指抚过藤锦粗砺的表面,浑浊的眼中精光闪烁:“此布…制衣可御寒,制甲衬可防箭簇入肉,制弓弦强韧远胜牛筋!更妙者…其原料取之不尽!成本低廉!若以甄家商路行销…其利…足以填平粮缺!更可反哺工坊!”
刘晔指着策论,声音沉稳有力:“策分三步:其一,立‘藤锦坊’!征募镇内妇孺,专司藤蔓采集、初纺、织造!以工代赈!其二,与甄家立契!藤锦由甄家包销!定价权在我!所得银钱,七成购粮!三成购工坊急需之铁料、桐油、硫磺等物!其三,以藤锦为引,换取北地耐寒藤种、高产麦种!改良我镇农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藤锦,又补充道:“更可…以藤锦为‘信’!与邻近郡县流民营易!一匹藤锦,换壮丁一日垦荒之力!或换其手中存粮!此乃…以布易人,以布易粮!”
“好!好一个以布易人,以布易粮!”法衍抚掌,枯瘦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此策若行,粮困立解!人口、工坊…皆可盘活!”
陆铭端坐主位,冰冷的目光扫过那卷坚韧的藤锦,又掠过那份详尽的贸易策。建村令核心权限无声运转:【藤锦(粗品)属性分析:物理防御(中)、韧性(高)、防水性(良)、生产成本(极低)…市场价值评估(当前乱世):极高!】
【藤锦量产方案可行性:高!】
【贸易策关联增益:粮食危机解除概率:95%!人口吸纳效率提升:30%!工坊原料供给稳定度提升:45%!…】
冰冷的数字勾勒出清晰的路径。
“准。”陆铭的声音冰冷而清晰,如同金铁坠地,“藤锦坊,即日开建。贸易策,由法衍、刘晔共理。甄家契约,法衍主谈。藤种麦种,列为优先。”
指令下达,如同解开枷锁。
…………
一月后。
枯骨镇北坡。
巨大的“藤锦坊”己然落成。简易却坚固的棚屋内,数十架改良的藤锦飞梭机整齐排列。机杼声如同密集的雨点,昼夜不息。健妇们动作麻利地将处理好的藤纤维送入机器,又熟练地将成卷的藤锦取下。空气中弥漫着藤蔓的清香和新布的浆水气味。
镇外河道码头。
甄家的船队再次抵达。与上次不同,这次船上满载的并非铁料木炭,而是堆积如山的麻袋——里面是金黄的粟米、的麦粒!船工们喊着号子,将粮袋卸下,装上早己等候在墨轨上的“粮斗车”。
更引人注目的是码头另一侧。数百名面黄肌瘦、却眼中带着希望的流民,在枯骨营士兵的维持下排成长队。他们手中或提着破旧的粮袋(里面是省下的口粮),或空着手(代表愿意以劳力换布)。队伍前方,几名文吏正高声唱喏:
“李家庄流民!献陈麦三斗!换藤锦一匹!”
“王村壮丁二十人!愿垦荒三日!换藤锦两匹!”
“换!换!都换!”负责发放藤锦的学徒忙得满头大汗,将一匹匹厚实的藤锦递到流民手中。流民们捧着那坚韧的布匹,如同捧着救命的稻草,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狂喜!
枯骨镇内。
粮仓的大门轰然洞开。新运抵的粮食如同金色的河流,源源不断地涌入。空置了近半的粮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填满。粮仓外,法衍佝偻的身影拄着藤杖,看着那满仓的粮食,枯槁的脸上终于露出如释重负的松弛。
工坊方向。
冶炼炉的火光更加炽烈。新购的铁料、桐油被源源不断送入。张三的咆哮声和锻锤的轰鸣再次响彻云霄。马钧则伏在案前,对着新送来的北地高产寒藤藤种样本和抗旱麦种,眼中闪烁着新的光芒。
地窖深处。
星枢光轮幽蓝流转。陆铭静立光轮前。意识中,冰冷的系统提示无声刷过:
【藤锦量产线稳定运行!日产藤锦:150匹↑】
【粮食储备:粗粮 185000斤(安全线)】
【人口:6127(持续增长)】
【工坊原料供给稳定度:78% ↑】
【繁荣度:99% ↑↑↑】
藤蔓织就的金色纽带,终于勒住了枯骨镇狂奔的缰绳。粮仓丰盈,人心安定。这台一度濒临失衡的钢铁巨兽,在匠心的巧思与商业的脉络交织下,再次找到了稳定而澎湃的节奏。那新生的藤锦,不仅裹住了数千流民的躯体,更如同坚韧的丝线,将枯骨镇的命脉,牢牢系在了通往未来的轨道之上。
(http://www.tyshuba.com/book/hcj0cg-9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