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的设计瓶颈如同跗骨之蛆,缠绕了苏晨整整一周。她在实验室和办公室之间两点一线,黑眼圈深得能装下整个银河系,连林晚变着花样送来的网红零食都提不起她丝毫兴趣。周五傍晚,当她第七次看着屏幕上反复报错的热流模拟图时,突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眼前的数据流仿佛都变成了跳动的星辰,模糊不清。
“还在跟这堆散热片较劲?”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沈思辰站在她办公桌前,手里拎着一个印着精致日式纹样的牛皮纸袋,“楼下新开的‘鳗匠’,据说他家的蒲烧鳗鱼饭能补充程序员流失的脑细胞——虽然我对此持怀疑态度,但聊胜于无。”
苏晨有些意外地抬头。沈思辰作为燎原CEO,日理万机,极少会关注员工的饮食起居,更遑论亲自买饭。“谢谢沈总,我不饿。”她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疲惫。
“不饿也得吃。”沈思辰将袋子放在她桌上,语气不容置疑,“燎原的健康监测系统显示,你连续三天的卡路里摄入低于基础代谢率,睡眠时间不足西小时。”他晃了晃手机,屏幕上赫然是内部系统的健康数据界面——他竟然真的调阅了她的私人健康记录?
苏晨皱眉:“沈总,这涉及员工隐私。”
“当你的健康开始影响‘星辰芯片’项目进度时,就不再是隐私。”沈思辰的语气依旧强硬,但在看到她苍白的脸色时,又补充了一句,语气稍缓,“……也影响公司的年度KPI。”
苏晨看着他别扭的样子,原本因被侵犯隐私而升起的不悦,竟莫名消散了几分,甚至生出一丝想笑的冲动。她打开纸袋,浓郁的蒲烧酱汁香气瞬间弥漫开来,驱散了些许疲惫。“谢谢。”她拿起筷子,小口吃了起来。
沈思辰靠在桌边,看着她吃饭的样子。她吃东西很安静,小口小口的,像只警惕的小兽,与她在实验室里指点江山的模样判若两人。他沉默了片刻,忽然开口:“吃完跟我走。”
苏晨含着一口饭,疑惑地看向他。
“带你去个地方,”沈思辰的目光落在她眼下的青黑上,“比对着这堆散热数据发呆有用。相信我,有时候,仰望星空比低头看代码更能找到灵感。”
车子驶离繁华的市区,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向上爬升。暴雨过后的天空澄澈如洗,夕阳的金辉洒在层叠的山峦上,将云朵染成瑰丽的橘粉色。苏晨摇下车窗,清新的草木气息涌入车内,让她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不少。“沈总,这是去哪儿?”
“沈宅。”沈思辰目视前方,语气平静,“我家的老宅,在后山。”
苏晨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沈氏家族作为科技与金融巨头,其位于城郊的老宅一首蒙着神秘的面纱,她只在财经杂志的配图上见过模糊的轮廓,据说那里不仅是居所,更像一座收藏着沈氏百年历史的博物馆。
车子穿过一道由两株巨大银杏树拱卫的石门,驶入一条铺满碎石的甬道。沈宅比她想象的更具年代感,主体是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爬满常春藤的墙壁上,镶嵌着彩色玻璃花窗,在夕阳下折射出斑斓的光影。庭院里古树参天,一条蜿蜒的小溪从假山流过,尽头是一座独立的圆顶建筑,与主楼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那是……天文台?”苏晨指着那座圆顶建筑,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
沈思辰停好车,点头:“是我曾祖父建的,也是沈氏‘星图计划’的发源地。”他熟门熟路地带着她穿过种满绣球花的花园,来到天文台门前。推开沉重的铁门,一股混合着木质、灰尘和旧仪器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
天文台内部比她想象的更为壮观。中央矗立着一台巨大的赤道仪,铜制的支架上布满了繁复的雕花,旁边陈列着大小不一的望远镜,从现代的折射式到古老的牛顿反射式,应有尽有。最显眼的是一台黄铜雕花的赫歇尔望远镜,镜筒上刻着“1845”的字样,散发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古典美感。
“哇……”苏晨忍不住发出惊叹,像个误入宝藏洞穴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走近那些仪器,指尖轻轻拂过冰冷的金属,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这是……赫歇尔望远镜的复制品吗?还有这台射电望远镜模型,是……”
沈思辰走到控制台前,按下几个按钮。随着一阵低沉的机械运转声,圆形的穹顶缓缓向两侧打开,露出一方深邃的夜空。几颗早慧的星辰己悄然登场,在渐暗的天幕上闪烁着微光。他熟练地调试着一台中型折射望远镜,然后示意苏晨过去:“来看猎户座。”
苏晨迫不及待地凑到目镜前,调整好焦距的瞬间,眼前的世界被彻底颠覆——璀璨的星群如同撒落的钻石,猎户座大星云M42清晰可见,那片蓝绿色的星际尘埃云,像一块被宇宙之手揉碎的绸缎,在黑暗中静静舒展,散发着令人屏息的美。
“太美了……”她喃喃自语,连日来的疲惫、焦虑,在这浩瀚的宇宙图景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好像……所有的难题都变得渺小了。”
“小时候我常来这里,”沈思辰站在她身边,也望向那片星空,声音比平日柔和许多,“那时候觉得,星星是最公平的东西。不管你是沈氏的继承人,还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它们都在那里,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亘古不变。”他顿了顿,语气中带上了一丝怅惘,“不像人,总有太多‘应该’和‘必须’,身不由己。”
苏晨转头看他。暮色勾勒出他挺拔的侧脸,平日里锐利的眼神此刻盛满了温柔的星光,那是她从未见过的、卸下所有防备的模样。“你……其实更喜欢天文,对吗?”她想起林晚曾无意中提起,沈思辰少年时在国际天文奥赛中拿过金奖,却最终选择了商业管理。
沈思辰沉默了片刻,走到一架老式射电望远镜模型前,指尖拂过上面复杂的馈源结构:“沈氏继承人的‘轨道’,早在出生时就被家族长老会画好了。天文?那只是个不切实际的梦。”他忽然笑了笑,恢复了惯常的调侃语气,“不过现在,看着某个天才博士为了芯片散热掉头发,好像也挺有‘现实成就感’的。”
苏晨被他逗笑,拿起桌上一枚标着“月球玄武岩”的陨石标本:“其实……芯片设计和天文很像啊。都在寻找最稳定的频率,都需要构建完美的轨道,都要过滤掉干扰的‘星际尘埃’。”她顿了顿,眼中闪过灵感的火花,“比如散热模块,或许可以借鉴‘引力弹弓’效应,让热量沿着特定的‘引力轨道’导出,就像航天器利用行星引力加速一样!”
“哦?”沈思辰挑眉,眼中露出赞许,“这个思路很新颖。脉冲星的辐射束就是天然的‘引力弹弓’模型,其超强磁场能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
两人越聊越投入,仿佛忘记了时间。苏晨激动地比划着,不小心碰倒了旁边的三脚架,一个锁着的金属盒子从架子上掉下来,“啪”地一声打开,里面的东西散落一地——是一叠泛黄的天文观测手稿,几支削尖的绘图铅笔,还有一张夹在最里面的素描纸。
苏晨蹲下身去捡,当她拿起那张素描时,呼吸骤然一滞。画上是一个少女的侧影,穿着十六岁时的校服,正专注地操作一台光谱仪,背景是“第38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横幅。少女的眼神明亮,嘴角带着一丝倔强的笑意,像极了镜中的自己。画的角落,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字迹清秀,却带着少年人的力道:“像参宿七一样明亮。”
参宿七,猎户座最亮的恒星,也是她当年在剑桥参赛时,研究课题的核心天体。
苏晨的心跳如擂鼓,她猛地抬头看向沈思辰,却见他脸色微变,快步走过来,几乎是抢过了那张素描:“小孩子的涂鸦,随手画的。”他的语气有些不自然,指尖微微收紧,仿佛在掩饰什么。
“这是……什么时候画的?”苏晨的声音有些发颤,一个模糊的记忆碎片在脑海中浮现——那年夏天,她跟着外婆去一个古旧的庄园,好像在一座圆顶建筑外,看到过一个躲在望远镜后的少年身影……
“时间不早了,”沈思辰迅速将素描和手稿收进盒子,语气恢复了平日的冷静,“散热的‘引力弹弓’思路很好,明天上午开专项会讨论。我送你回去。”
回去的路上,两人都陷入了沉默。苏晨看着窗外飞逝的夜景,脑海里反复回放着那张素描和那句“像参宿七一样明亮”。原来,他们的相遇,并不是在燎原科技的面试间,而是在更早、更遥远的时光里,在某片共同仰望过的星空下。
而驾驶座上的沈思辰,握着方向盘的手指节微微泛白。他没想到,那个被他藏在天文台暗格里多年的秘密,那个记录着他少年心事的素描,会以这样猝不及防的方式,差点被她发现。他看着前方漆黑的山路,心中五味杂陈——有些星轨,一旦开始重叠,便再也无法回到各自的轨道了。而他,似乎并不抗拒这种重叠。
(http://www.tyshuba.com/book/hd0iib-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