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冰原行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章 冰原行军

 

横城的晨雾裹着雪粒子,在3连阵地前凝成白纱。李云龙蹲在弹坑边缘,羊皮大衣下摆沾着老张的血渍——那是三天前堵机枪眼时迸溅的。他的怀表裂着细纹,指针停在五点一刻,和母亲信里"等娃喝热粥"的时间分毫不差。

"军长,1营集合了。"王铁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冻僵的哑音。他的棉帽耳扇缺了半块,露出里面裹着的旧布,那是母亲临终前塞给他的。怀里还抱着个铁皮箱,箱缝渗出半块发霉的压缩饼干,混着张照片的边角——照片里,张母抱着小铁柱站在沂水河边,背后是棵开满花的枣树。

李云龙摸出怀里的搪瓷缸,缸底沉着半块冻土豆,是老张昨天硬塞的。"给伤员分了。"他说,指尖划过缸壁上的冰碴,"告诉卫生员,用雪水化开,能喝一口热乎的。"

队伍启动时,雪粒突然密得像筛豆子。王铁柱走在最前头,爆破筒在怀里撞出闷响。他的棉裤腿被划开道口子,鲜血渗出来,在雪地上洇成暗红的花。李云龙瞥见他后腰别着的口琴,琴身刻着"给俺娘吹《小白菜》",琴键缝隙里嵌着半粒炒黄豆——那是出发前老乡硬塞的。

"军长!"小吴从队尾跑来,防风镜结着白霜,"侦察班说,前面雪坡有美军车辙!"他的手指冻得发抖,指向三百米外的缓坡,"可能是运输弹药的!"

李云龙的望远镜蒙着层冰,哈口气才看清:三辆美式10轮卡车正碾过雪地,车斗里堆着成箱的M1加兰德。王铁柱的口琴突然响了,走调的《沂蒙山小调》混着风声,惊得美军司机猛踩刹车。卡车碾碎冰壳的声响里,李云龙看见车斗里闪过银光——是毒气弹的金属外壳。

"打!"他的吼声混着冲锋号。1营的战士们从雪堆里跃起,汤姆逊冲锋枪喷吐火舌。王铁柱的爆破筒在卡车底盘炸开,火光映得他棉帽上的五角星格外亮。李云龙端着驳壳枪冲在最前,子弹擦着他的帽檐飞过,在雪地上凿出蜂窝状的洞。

战斗持续了半小时。李云龙的皮靴踩碎了七辆卡车的轮胎,王铁柱的爆破筒炸哑了三挺机枪。但美军增援来得太快,F-86的轰鸣撕破云层,航炮在雪地上犁出焦黑的沟壑。

"撤!向鹰嘴崖!"李云龙拽住王铁柱的后领,将他推进雪堆。炸弹在身后炸开,掀起的雪雾裹着血腥气,熏得人睁不开眼。王铁柱的棉袄后背绽开破洞,三枚机枪弹头卡在脊椎位置,随步伐发出细碎的金属摩擦声。

他们在鹰嘴崖下掘开冰层,用缴获的美军帐篷布搭起临时营地。卫生员用止血带捆住王铁柱的伤口时,发现他怀里还紧攥着半块枣泥——冻得像块铁疙瘩,却奇迹般保持着完整形态。

"给柱子娘..."王铁柱突然抓住李云龙的手腕,冻僵的手指在对方掌心划出五道白痕,"等打完仗..."未尽的话语被剧痛截断,他昏死前最后的眼神,落在帐篷角落那盏用炮弹壳改制的油灯上。

李云龙解下羊皮大衣盖住他,怀表显示七点整。他摸出贴身的枣泥,那是老张最后塞给他的,此刻正和三枚弹壳躺在衣兜里。月光透过帐篷缝隙照进来,照见王铁柱腰间的口琴——琴弦在低温下崩断,断口处闪着银光,像极了老张永远定格在25岁的笑容。

篝火在冰窟内摇曳,将战士们的影子投射在洞壁上,宛如皮影戏里的忠魂。李云龙解开冻硬的绑腿,发现内侧用血写着"青岛"二字——是三天前牺牲的朝鲜向导用指甲刻下的。

"他们在青岛港建了细菌实验室。"小吴把缴获的胶卷扔进火堆,火焰突然蹿高映亮洞顶,"密码本显示,3月15日将有毒气弹空投。"他的声音在洞内回荡,惊醒了角落里昏睡的伤员。

王铁柱的呼吸声突然加重。李云龙转头看见他正用刺刀挑开棉袄,露出腰间别着的口琴——琴身刻着"给俺娘吹《小白菜》",琴键缝隙里还嵌着半粒炒黄豆。"柱子!"李云龙猛地拽住他,"你他娘不要命了?"

"军长,"王铁柱惨笑着扯开衣襟,胸口狰狞的弹孔还在渗血,"俺爹被小鬼子的刺刀挑了肠子...俺娘哭瞎了眼..."他突然举起口琴对准油灯,琴弦在高温中崩断,"就像这琴弦...断了就断了..."

洞内死寂。战士们默默往火堆添柴,爆裂的木屑在火光中飞舞,像极了横城战场上未及落地的传单。李云龙望着跳动的火焰,想起出发前母亲在家书里写的:"娃,打胜仗别骄傲,咱不图别的,就图个家宅平安。"此刻,这八个字像根烧红的针,扎得他心口生疼。

拂晓前的黑暗最是浓稠。李云龙抚摸着冰壁上刻满的"正"字——每个笔画都凝结着阵亡者的姓名。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他看见王铁柱正用刺刀在冰面刻碑。

"军长,刻好了。"王铁柱的棉袄己被血浸透,刻刀在冰面拖出深深沟壑,"柱子说...等枣树开花..."他的声音戛然而止,栽倒在未完成的"沂"字上。

李云龙解下羊皮大衣盖住烈士身躯。怀表显示六点整,与母亲生前每日熬粥的时间分秒不差。他忽然想起行军前夜,老张用冻裂的手掌按在他肩头:"等打完仗...俺要教柱子认字..."

冲锋号骤然响起。59师的战士们如出鞘利剑刺破晨雾,冰原上回荡着变了调的《沂蒙山小调》。王铁柱的口琴在风雪中兀自鸣响,断弦在晨光里闪着微弱银光,像极了老张永远定格在25岁的笑容。

李云龙摸了摸胸前的钢笔,冰凉的金属外壳下,似乎还残留着那个朝鲜少年未写完的体温。他望着漫天飞雪,突然觉得,那些冻僵的手、裂开的唇、磨破的鞋,都成了最珍贵的勋章——它们刻着"保家卫国"西个大字,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http://www.tyshuba.com/book/hddjcg-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