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一人一勺,不许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一人一勺,不许抢

 

很快,一口大铁锅架在了临时垒起的灶上。

清水,新脱的高粱米,还有那点珍贵的杂粮碎末都被倒了进去。

灶火熊熊,锅盖缝隙里,一股混合着粮食清甜与烟火气的浓郁饭香,开始丝丝缕缕地飘散出来。

这香气,瞬间勾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割高粱的停下了镰刀,捡穗粒的抬起了头,无数双眼睛死死盯住那口冒着热气的锅,喉咙不受控制地滚动着。

原本喧闹的晒谷场,只剩下柴火噼啪的燃烧声和越来越响亮的吞咽口水声。

王凤美和王翠花也忘了撒泼,眼巴巴地望着那口锅,鼻子不受控制地翕动。

时间变得格外漫长。

终于,锅盖被掀开了!

浓郁的白汽裹挟着更猛烈的饭香轰然炸开,瞬间弥漫了整个晒谷场!

那热气腾腾,粒粒泛着油光的杂粮高粱饭,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人,眼睛都直了。

“排队,都排队,一人一勺!别抢!”张福生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人们自发地排成长龙,伸长了脖子,手里紧紧攥着缺了口的粗陶碗、竹筒、甚至是一片看起来的大树叶。

张福生婆娘的手微微发抖,用木勺小心地给每个人碗里盛上饭食。

不多,就一勺底,只能堪堪盖住碗底。

第一个分到饭的是村里饿得只剩一把骨头的李老汉。

他枯瘦如柴的手捧着破碗,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碗里那点热气腾腾的饭。

他颤巍巍地伸出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捻起几粒,放进嘴里。

他闭上眼,用仅剩的几颗牙,极其缓慢地咀嚼着。

泪水顺着他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滴进了碗里。

他却浑然不觉,连同那点咸涩的泪水,将碗底最后一点饭粒都扒拉得干干净净,连碗壁都舔了又舔。

“香……真香啊……”他喃喃着,声音哽咽。

这一幕,瞬间引爆了众人积压已久的情绪。

排着队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手中都捧着那点救命的饭食。

有人狼吞虎咽,有人小口慢咽。

更多的人边吃边哭,泪水混着饭粒一起咽下肚去。

晒谷场上,咀嚼声、吞咽声、压抑的哭泣声交织在一起。

“活过来了……”

“有粮了……真的有粮了……”

“谢谢村长!谢谢老天爷啊!”

感激的目光纷纷投向站在锅边的张福生。

王凤美和林强也分到了自己那一份,囫囵吞下肚后,那股灼心的饥饿感暂时被压了下去。

林强挤到张福生身边,舔着脸,压低声音急切地问:“村长,这……这高粱种是哪儿来的宝贝疙瘩?还有没有?咱家也想种点……”

王凤美也凑过来,眼珠子滴溜溜转:“是啊村长,这神种可不能藏着掖着,得让大伙儿都沾沾光啊,您老是从哪儿弄来的?”

张福生脸上的激动瞬间收敛。

他深深地看了林强和王凤美一眼,那眼神极其复杂。

他避开了种子来源的问题,声音沉了下来,带着点警告的意味:

“哪儿来的?老天爷赏的!管好你们自己!这高粱,可是全村人的救命粮,谁敢打歪主意,动一粒粮食,我张福生第一个饶不了他!”

他挥挥手,像赶苍蝇一样,不再理会脸色难看的林强夫妇,目光越过人群,郑重地望向了安静站在角落里的宋晚柠。

宋晚柠也分到了属于她的那份饭。

她捧着碗,感受到张福生投来的目光,她微微抬起头,迎上那饱含感激的眼神,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张福生心中翻江倒海,那点疑惑和震撼化作了无尽感激。

张福生收回目光,心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情绪,转向依旧沉浸在饭食的村民,声音洪亮地开始安排:

“都别愣着了!高粱收完只是第一步!这片地,还有这些种下的法子,就是咱们村的命根子!”

“接下来,按之前的分工,留一半人手继续小心收割、脱粒、晾晒,一粒粮都不能糟蹋!”

“另一半人,跟我去开荒!就按这法子,把村东头那片坡地都给我整出来,继续抢种下一茬!”

人们纷纷响应,此刻干劲十足。

晒谷场上瞬间忙碌起来,收粮的收粮,扛锄头的扛锄头。

宋晚柠默默退到人群边缘。

空间里,新一茬的高粱和土豆应该已经成熟了,魔芋也快了。

去镇上弄种子和启动资金,迫在眉睫。

她转身准备离开,眼角余光却瞥见林强和王凤美。

两人缩在晒谷场角落的草垛旁,脑袋凑得极近,正低声激烈地争论着什么。

王凤美脸色扭曲,手指恶狠狠地指向正在指挥开荒的张福生,又猛地指向宋晚柠离开的背影。

林强眉头紧锁,似乎在权衡什么,但脸上那份贪婪和算计,再明显不过。

宋晚柠脚步未停,心中冷笑一声。

狗改不了吃屎。

这两人,还有那个王翠花,绝不会善罢甘休。

粮食,就是他们眼中最大的肥肉。

她回到自己的小土屋。

关上门,凝神进入空间。

眼前的景象让她精神一振!

原本种下的高粱、土豆郁郁葱葱,新种下的魔芋也冒出了粗壮的芽孢,长势惊人。

收获的意念一动,成熟的作物瞬间堆满了空间一角。

这些,就是她前往镇上的底气。

但直接拿出去太扎眼,得想个稳妥的法子变现。

她退出空间,目光落在墙角那堆江知衡之前帮忙找来的零碎材料上,几根韧性不错的细藤条吸引了她的注意。

一个念头闪过。

接下来的两天,宋晚柠除了去开荒地上象征性地露个面,大部分时间都窝在自己的小屋里。

她动作飞快,手指翻飞,用那些坚韧的藤条,编织着一个个精巧结实的小笼子,还有几个造型别致的小提篮。

手法娴熟利落,显然是做惯了的。

第三天清晨,宋晚柠背上一个半满的藤筐,里面用茅草小心盖着几个藤笼和篮子,还有一小包用旧布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

她锁上简陋的屋门,准备直接出发。

刚走到村口老槐树下,一个挺拔的身影靠在那里,似乎等了有一会儿。


    (http://www.tyshuba.com/book/hgcdcc-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