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住谁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章 住谁家

 

“知青?啥样的?”

“这个我好像听说过,是不是城里来的大学生?就是很有文化的那一种。”

“那可好了,有文化人帮忙,兴许能多收点粮食!”

“人呢,快出来,快让我看看长啥样!”

在众人好奇又期盼的目光注视下,从老树后面,缓缓走出来三个人。

领头的是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手里拿着个小本子,一脸严肃,看样子应该是带队的干部。

他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

一男一女。

众人的目光瞬间被那个女知青牢牢吸住了,所有的议论声都低了下去,只剩下惊叹和好奇的吸气声。

那姑娘大概十八九岁年纪,穿着一身崭新的浅蓝色衣裳。

衣裳剪裁合体,衬得她腰身纤细。

两条乌黑油亮,梳得一丝不苟的麻花辫垂在胸前,辫梢系着小小的红色蝴蝶结。

最扎眼的是她的皮肤,白得晃眼。

就像是刚剥壳的鸡蛋,细腻得没有一丝乡下人常见的风吹日晒的痕迹。

在这灰扑扑的人群里,简直像会发光。

脸蛋是标准的鹅蛋脸,眉毛细长如画,眼睛水汪汪的,黑白分明,带着一种未经世的清澈。

嘴唇微微抿着。

沈菲儿感受着那一道道汇聚在自己身上灼热的目光,听着那些不加掩饰的议论。

“我的老天爷,这也太白了!”

“就是,那皮肤嫩得能掐出水来!”

“瞧瞧那身板,那衣服,一看就是城里娇养的姑娘!”

“长得可真俊啊!跟画报上的人似的!”

“细皮嫩肉的,能干啥活啊?”

她脸上努力维持着得体的微笑。

然而,那微微上扬的唇角下,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这些乡下人,就是粗俗,没见识。

看她的眼神就像在看什么稀罕物件,说话也直白得让人难堪。

简直是对她的亵渎!

那带着汗味和泥土气息的空气,那粗糙黝黑的面孔,都让她浑身不自在。

她恨不得立刻离开这个肮脏的地方。

她沈菲儿,可是城里正儿八经的高中生,父亲是厂里的干部,母亲是老师。

她来这里,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父亲早就托了关系,过个一年半载,就把她调回城里安排个好工作。

她是凤凰,迟早要飞回梧桐枝头的。

想到此,沈菲儿心中的那点不适被一种居高临下的沾沾自喜取代了。

她甚至觉得,自己肯屈尊降贵来到这种地方,已经是天大的奉献了。

她调整了一下站姿,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温婉。

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黑压压的人群。

然而,下一秒,她的目光猛地顿住了,心跳毫无预兆地漏跳了一拍。

那个男人……

他站在那里,和周围所有人都不一样。

他个子很高,即使在人群边缘也显得挺拔出众。

穿着一件深色粗布褂子,袖口挽到小臂,露出了结实有力的线条。

他的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轮廓分明,鼻梁高挺,薄唇微抿,下颌线绷出一道弧度。

最吸引人的是那双眼睛,深邃沉静。

他旁边站着的,正是刚才那个伶牙俐齿,让她觉得有点碍眼的村姑。

这穷乡僻壤,竟然藏着这样一个人物?!

沈菲儿感到一阵不可思议。

那通身的气度,那沉静的眼神,和她见过的那些城里的干部子弟,文弱书生完全不同。

他们要么浮夸,要么苍白。

而眼前这个人,却完全不同。

她脸上的笑容不自觉地加深了一些,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温婉可人。

眼神里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一点好奇和欣赏。

视线若有若无地落在那个沉默挺拔的身影上,再也移不开了。

站在江知衡身边的宋晚柠,敏锐地捕捉到了那道来自新知青的过于专注的视线。

她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侧头看向江知衡。

江知衡的目光依旧平静地看着村长方向,似乎并未察觉。

但宋晚柠心里,却莫名地划过一丝异样。

这时,张福生清了清嗓子,开始介绍:“这位是带队干部,赵卫国同志。这两位是分配到咱们村的知青同志,男同志叫李卫东,这位女同志叫沈菲儿,大家鼓掌欢迎。”

话音刚落,掌声便稀稀拉拉地响了起来。

大多数人面上都带着点拘谨和好奇。

张福生压了压手,示意安静,转向那位戴眼镜的干部,“赵同志,您看?”

赵卫国推了推眼镜,声音刻板,“张村长,知青下乡是响应号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沈菲儿和李卫东同志的住宿问题,就按你们村的实际情况安排,只要确保安全和基本生活条件就可以了。”

“哎,好,好!”张福生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些许为难,“赵同志,是这样,咱们村……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给知青盖的院子。只能委屈两位知青同志,暂时借住在老乡家里了。等以后情况好些了,再想办法。”

人群里又是一阵嗡嗡议论。

“住家里?谁家能住?”

“我家那破棚子,自己都挤得慌……”

“我家倒是还有个柴房空着,就是……”

“那姑娘细皮嫩肉的,能住得惯咱这土炕?”

“村长,我不挑,不用太为难了,随便哪里都行。”李卫东上前一步,主动说了句。

张福生点了点头,随后清了清嗓子,声音陡然拔高,“乡亲们,谁家方便,能腾出个地方来,安置一下沈菲儿同志?地方不用大,干净安全就行!”

他特意强调了沈菲儿的名字,目光在人群中搜寻。

这话一出,人群里顿时骚动起来。

“村长,我家,我家还有个小隔间!”

“去去去,你家那隔间比狗窝强不了多少,沈同志,来我家,我家新盘了炕!”

“我家,我家宽敞,我让二小子跟他爹挤挤。”

“俺家,俺家就在村口,特别方便。”

七嘴八舌的邀请声此起彼伏。

不少家里有半大小子的汉子或婆娘喊得尤其响亮,眼睛时不时瞟向站在中间,像朵娇花似的沈菲儿。

家里多个这么水灵的城里姑娘,哪怕只是住着,说出去脸上也有光啊。


    (http://www.tyshuba.com/book/hgcdcc-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