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卖菜
第一十九章 卖菜
次日,天还没亮,宋书林和沈秀珍两口子就起了床。
按照昨晚商量好的,沈秀珍去厨房做早饭,宋书林则去地里摘菜。
家里人多嘴多,总是躺着不干活也不行。
正好地里种了不少菜,两口子商量着,连同昨天炒好的瓜子,一起拿到县里,看看能不能卖点钱,贴补家用。
昨晚夫妻俩敞开心扉,聊了一整晚。
从前世的恩恩怨怨,聊到了家里欠的饥荒,又聊到几个孩子的未来,接着,又聊到前世隔壁村,那个靠着倒卖蔬菜,成为全村第一个万元户的小伙子。
聊到最后,夫妻俩十分庆幸,重生回来的时间,是1983年。
此时,华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
不管是从历史机遇、政策红利,还是市场空白来说,这都是一个遍地是黄金的年代。
只要能把握住机会,普通人也能赚个盆满钵满。
宋书林和沈秀珍心不大,就想趁着乡下人对进城做生意这事,还存在偏见时,抓住时机,成为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宋大江听见爹娘起床的动静,也急忙起了床。
走进厨房,见沈秀珍在做饭,就坐下帮忙烧火。
“娘,今天咋这么早就开始做饭了?”
“一会儿我和你爹有事,要出去一趟。”
至于去哪,去干啥,沈秀珍没有多说,宋大江也没有多问。
“娘,我在家实在闲不住,要不我今天去县城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啥临时工的工作,先干着?”
沈秀珍把淘好的小米,倒进锅里,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
“既然闲不住,就去找五湖借本书看看,等过些日子,咱家有钱了,娘给你和二河、四海报个夜校,这将来的社会,没点文化可不行。”
宋大江、宋二河和宋四海,都只读到小学五年级。
倒也不是沈秀珍和宋书林不肯供,而是他们不肯继续往下读。
宋大江是个榆木脑袋,读书就跟听天书似的,学不动,他也不想学。
宋二河比他能强一点,不过为了给老爹老娘省点钱,他也主动退了学。
至于宋四海,纯粹是懒的。
“娘,还是算了吧,我一看书就瞌睡。”宋大江挠了挠头,这读书的苦啊,他是一点都吃不了。
沈秀珍瞥了他一眼,“没出息,难不成你想跟我和你爹一样,当一辈子的农民,种一辈子的地?”
“当农民没啥不好的,不过,我还是想当工人,当煤矿工人。一个月能赚一百多呢,比大哥和为民,赚得都多。”
宋大江说的大哥是大房的长子——宋振华。
他在县里的食品厂上班,工资是一个月四十块。
宋为民的工资跟他差不多。
沈秀珍又气又无奈,“眼皮子浅的东西,人家赚的少,但是人家那工作轻松,还受人尊敬。
挖煤赚得是多,但那是在用命换钱。
你现在没有妻儿,一身轻松,真要出了什么意外,我和你爹顶多难过一阵子,毕竟我们儿女众多,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这话有些扎心,听得宋大江很不舒服,张嘴想要说点什么,就听老娘絮絮叨叨地说:
“等将来你娶了媳妇,生了娃,你说你真要出了意外,那你媳妇和娃咋办?
昨晚你爹和四海的话,你应该也听见了,我们现在还年轻,你若真走了,我们还能帮你养着媳妇和娃。
但等我们老了,干不动了,或者也出了意外,人没了,那你媳妇和娃,谁来养着?指望二河和四海他们?”
沈秀珍笑了笑,继续道:“人家也有自己的媳妇和娃要养,至于你两个妹妹,她们以后也是要嫁人的。
就算她俩心疼嫂嫂和侄子,愿意养着她们,那人家婆家能答应吗?”
“娘,我晓得了。”宋大江把这话听进去了,彻底歇了要去煤矿挖煤的心思。
毕竟老娘说得对,钱赚得再多,都不如小命重要。
沈秀珍欣慰地点点头,“晓得了就好,没事了就多读读书,好好想想自己的未来。”
说话间,饭做熟了,宋书林也从地里回来了。
两口子吃了饭,跟宋大江交代了几句,就匆匆出了门。
从洛河村到兴明县县城,大概十公里的路程。
走路差不多得两个小时,骑自行车也得四十分钟。
清晨的微光里,宋书林蹬着二八大杠朝县城赶去。
沈秀珍侧身坐在前梁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和他说着话。
车后座两边,挂着两个沉甸甸的竹筐,里面放着满满当当的新鲜蔬菜。
快到县城时,宋大江问沈秀珍,“媳妇,咱们去哪里卖菜?”
这个时候,县城已经有了露天菜市场,卖菜的大多是周边公社的农民。
宋大江也想去那边试试水的,可他习惯性地问了问沈秀珍的意见。
沈秀珍想了想说:“去纺织厂家属院吧。”
纺织厂家属院,是离她们最近的一个家属院。
沈秀珍心疼宋大江骑了那么远的路,不想再去其他地方折腾,便把目的地,定在了这里。
若是卖不完,再往前走走,就是食品厂家属院。
“好!”宋大江眼睛一亮,夸赞道:“媳妇,还是你聪明,家属院人多,要买菜的人,也肯定不少。”
沈秀珍点头,“没错,这几天天热,家属院离菜市场又有一段距离,咱们主动送菜上门,也省得他们大热天的跑一趟菜市场了。”
上辈子,她们经常来县城打工,对附近的生活圈,也相对熟悉。
很快,两口子便到了纺织厂家属院门口。
沈秀珍看到一个挎着菜篮子的大妈,从里面出来,忙笑着迎了上去。
“大姐,您这是要去菜市场买菜吗?”
大妈很热情,“对呀,趁着这会儿天早,菜也新鲜,早点买回来放着,省得一会儿天热,菜都被晒蔫吧了。”
沈秀珍忙指了指竹筐里的菜,笑眯眯道:
“大姐,我今早从地里摘了一些新鲜的蔬菜,您看看有没有您需要的。”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大妈瞧着沈秀珍面相不错,点头看向竹筐,瞧着里面的菜,确实新鲜,便问道:
“都啥价?”
(http://www.tyshuba.com/book/hi0jac-1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