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千年传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章 千年传承

 

“哈哈哈,不好意思,老头子不是有意要偷听哈,不过我的听力确实比较好,到现在还跟年轻时候一个样”。

老人笑呵呵的抱着个金灿灿的木箱子走了进来。

“姜小哥点到的那两幅画都是真迹,其实这屋里的东西都是真的,至于原因,以后有机会再慢慢摆。今天先说正事”。

姜戈面不改色,心里却是有些吃惊。

老头的听力够牛逼的,刚才两人是压低声音在讨论,他可以肯定,换成自己在外面,绝对听不清楚说的啥。

“袁师傅,你这是啥子箱子哦,比黄金还亮,花纹简首漂亮惨了”。

“这是金丝楠,用金丝楠箱子保存东西有很多好处。你说的不错,这个花纹在金丝楠的虎斑纹中也是最顶级的”。

说完伸手打开箱子,带上手套,从里面拿出了一本线装本的古籍。

“这是我家老祖宗的东西,传承一千三百多年了,姜小哥可以带上手套看看。别介意哈,这是文物了,需要注意保护”。

姜戈脱口而出,“纸寿千年!这是顶级安徽宣”?

“有见识”!

老人伸了伸戴着手套的大拇指,将一双手套递给了姜戈,“先看看”?

姜戈略一迟疑,还是接过手套戴在了手上。

刚把书翻开,又是脱口而出,“虞世南的字”?

老人这下是真的惊住了,姜戈的年龄他打听的很清楚,二十多岁而己,居然张口就来而且一语中的。

“先祖最爱虞世南的楷书,他临摹虞世南的字除了虞世南本人,无人可辨真假。这本书是先祖的心血所在,借用了虞世南的行笔。当年就有众多书家做出过评价,我家先祖就算是以书法入世,也能在盛唐闯出一片天地,姜小哥的见识让老头子汗颜哦”。

姜戈不好意思的摆了摆手,“袁师傅,我只是记性还可以,看过的东西忘不掉,虞世南的书法我看过一些,就记到了。术业有专攻嘛,我学的是艺术专业”。

“己经非常了不起了”,老人笑容灿烂,“这本古籍香港那边派人过来鉴定过,后来出价三千万想要买走,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自然是不可以买卖的”。

“你先看,内容不外传就行”。

姜戈己经一目十行看了几页。

古人惜字如金,加上几乎都是玄学术语,他能看懂的微乎其微,苦笑着摇了摇头,

“看不懂,字是基本都认得到,但是意思完全领会不到”。

老人不动声色的又从箱子里拿出一本线装本,

“这是我家族谱,第一页写叻却是另一个东西”,说完从箱子里把最后一样东西拿了出来,

“就是它,此物名曰乾坤,名字的由来无从考证了,先祖是这样记载的”。

说完将乾坤盘双手递给了姜戈。

“感受一下”?

姜戈看了眼懵圈的幺幺,伸手将乾坤盘接了过来。

“这是罗盘”?

“嗯,乾坤罗盘”。

老人一双眼睛死死地注视着姜戈的表情,看他接到手中后没有任何的表情变化,心中不由得五味杂陈,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悲伤了。

姜戈自顾自的在仔细查看手中的罗盘。翻来覆去看了一会儿后却更迷糊了。

这玩意儿看上去像木头,拿到手里却感觉像是金属,仔细一看又觉得是块玉石,翻看半天才发觉根本无法确定它是什么材质。

“你让幺幺跟你一起过来,我也不避讳她,我现在说的话,还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再说给第三个人知道,无论是谁”。

幺幺回过神来,连连点头。

“袁师傅放心”,姜戈神态自然。

“先祖去世前两年,也就是公元632年,他自知大限将至,便开始着手安排后事。如今世人都说先祖所著的《相书》,《称骨歌》早己失传。其实不然,我们保存的很好”。

老人说到这里突然有些神色黯然,

“刚才你也看到了,即便是把这些书拿到手上,一般人也是晦涩难懂。作为先祖的后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学他的东西是有一些优势的,但是我潜心钻研这么多年,都只是学到点皮毛”。

“请你来,不是因为先祖留下的著作,而是另外有个更重要的事”。

老人给两人续上茶水,又给幺幺捧了一捧枇杷,这才接着说道,

“当年先祖在长安就经常找各种借口回来,后来他想辞官归隐,皇帝担心以后遇到难题找他找不到,不同意他归隐山林,先祖没有办法,接了个火井令的官职,才得以脱身回到了火井,就是天台山脚下那个火井镇”。

姜戈不解的问道,“唐朝的时候长安那么繁华,属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他怎么会总想着回来呢?是因为家里的老婆孩子”?

老人摇了摇头,“你也看出不对劲了,那是因为先祖在天台山发现了个天大的秘密”。

幺幺激动的一下抓住了姜戈的手,“袁师傅,是不是发现外星人了”?

老人笑了笑,又是摇摇头,“先祖没说到底是啥子秘密,只是告诉两个儿

子天台山上有大玄机,唯有这块乾坤盘能解开其中的秘密。但是能掌控这块乾坤盘的人,不晓得何年何月才会出现”。

姜戈大概明白什么意思了,开口说道,“非三代同为地官节生人不可掌控”?

“嗯”,老人终于点了下头。

“袁师傅,可能我也不是能够解开秘密叻人。这个乾坤盘我琢磨了半天,除了形状和材质有点古怪,其他叻我啥子感觉都莫得”。

老人摇了摇手,再次给二人续上茶水,“不急,现在这样说还言之过早,先祖说的大玄机在天台山,自然是要到天台山切才行”。

“全国那么多山,咋就偏偏是天台山喃?会不会是袁先祖当年有啥子事情搞错了”?幺幺满脸的疑惑。

“幺幺,你对这个天台山知之甚少,应该不晓得它在古时候是有多显赫”。

幺幺看了眼老人,觉得老人家有点故弄玄虚了。一座山而己,好像是亚洲最大叻萤火虫观赏区,有几个瀑布,有点水潭,偶尔能看到大熊猫,然后就想不出还有啥好的地方了。

老人似乎看穿了幺幺的心思,

“你们年轻人喜欢上网,幺幺你在网上搜一搜“和尚衙门”,看看有没有相关资料”。

很快,幺幺就愣住了。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儒释道三家最高宗教法庭?几千年的历史上唯一被历朝历代认可的最高宗教法庭,可以不经过朝廷首接判罚?先天台后峨眉?青城峨眉在邛州天台山的面前都是小弟”?

姜戈听幺幺说的越来越玄乎,伸着脑袋也看了过去。

“山上棍僧就有八千多?我靠,那山上的寺庙得有多少啊”?姜戈也愣住了。

老人接口道,“古时候天台山修缮寺庙,山上的和尚是从山脚下人传人的往山上递材料,人都不需要走动的。你们想想有多少人吧”。

“嗯,史料记载,宋朝的时候邛州天台山是全国香火最旺盛的宗教圣地。再往上,这里是大禹治水的点将台,也是皇帝祭天的地方”,

幺幺越看越来精神,“诗人陆游当年被贬官到了邛州,还专门申请到天台山当了几年通判。我觉得大诗人也是想沾沾仙气,哈哈哈哈哈”。

“考古队在天台山的万人坑发现了厚达一米多的骨灰,那么大个坑,一米多厚得是多少人的骨灰啊”。

老人忍不住接口道,“那些骨灰不是一般老百姓的,普通百姓也没机会接受和尚衙门的审判。骨灰都是儒释道三家大人物的。先祖留下的书上还专门提到过,在天台山修成正果后,方可到全国各地另觅风水宝地再建庙宇,所以才有了全国各地那么多的天台山”。

“袁师傅,你说这个世界上到底有莫得神仙喃”?

“幺幺啊,现在有莫得神仙老头子肯定是不知道的哦。不过古时候拥有大神通的高人是有的,我家先祖就能内视到自己体内的经络穴位,他称之为小神通。我也搞不明白为啥子现在再也没有出现过修出神通的人了”。

“可能是修道的方法失传了,不过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太靠谱,就像先祖留下来的《称骨歌》,外面一首都认定是失传了,事实上我们保存的很好”。

“可惜的是,保存的再好,不得其法也琢磨不透彻”。

姜戈也是一头雾水,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干脆不发表意见。


    (http://www.tyshuba.com/book/hic00e-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