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火墙暖意与山林余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十五章 火墙暖意与山林余温

 

凛冽的北风如同无形的冰刀,呼啸着刮过光秃秃的田野和村庄。天空是铅灰色的,沉甸甸地压下来,仿佛随时要倾泻下漫天的鹅毛大雪。河面早己结上了厚厚的冰层,连村里那口老井的辘轳上,都挂满了晶莹的冰溜子。

冬天,真的好冷啊。

林小雨裹紧了身上那件用盘炕换来的粗布和秋天鞣制的兔皮拼凑起来的小袄,依旧感觉寒气无孔不入地往骨头缝里钻。她搓着冻得通红的小手,对着掌心呵出一团团白气,看着它们迅速消散在冰冷的空气中,心里不禁对古代那些真正的富贵人家升起一丝好奇。

听村里走街串巷的货郎闲聊时提起过,城里那些高门大户的老爷太太们,过冬可不像他们这些泥腿子这般煎熬。人家屋子里有“地龙”!据说是用砖石在屋子地下砌出弯弯曲曲的通道,一头连着灶房或者专门的暖炉,烧火的热气顺着通道走遍全屋,再从另一头的烟囱出去。整个屋子地面都是暖烘烘的,赤脚踩上去都不嫌凉,比他们这烧炕只能暖半边身子强了百倍!

林小雨听得咋舌。这不就和现代的地暖差不多吗?甚至可能更巧妙!利用热气的自然上升和流动,均匀地温暖整个空间……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觑!她打心眼里佩服。可惜,这种造价昂贵、需要专门设计和建造的“地龙”,对他们这样的农家来说,无疑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不过,今年冬天,林小雨家的日子,也比往年好过太多了。

最大的改变,就是家里新加的火墙!

这还得归功于张伯。秋收过后,林小雨在帮张伯收拾棚子时,看到角落里堆着一些修房顶换下来的旧土坯和半截破烟囱陶管。她灵机一动,想起了盘炕的原理。炕是热的,墙壁为什么不能是热的?她把想法跟张伯提了提,张伯琢磨了一下,觉得可行。

于是,趁着农闲,张伯带着工具和林老三,在堂屋靠近灶房的那面墙边,用那些旧土坯和泥巴,砌起了一道一人多高、半尺多厚的空心夹墙(火墙)。夹墙内部留出烟道,下端开洞与灶膛的烟道巧妙相连,上端则接上了那截旧陶管,首通屋顶的烟囱。灶房里只要烧火做饭,一部分热烟就会顺着预留的通道流入这道夹墙的烟道里,将土坯墙烘烤得热乎乎的,然后再从屋顶的烟囱排出。这样一来,堂屋里就多了一个持续散发热量的“大暖炉”!

虽然比不上“地龙”的奢华均匀,但这道火墙的效果己经让林小雨一家惊喜万分。坐在堂屋里,靠近火墙的那一面,暖意融融,再也不用像往年那样,一家人只能挤在炕头那一小片地方瑟瑟发抖。林母在火墙边做针线,手不再冻得僵硬;林老三修理农具,也能舒展开手脚;林小雨看书(张伯给的旧木工图谱,她偷偷当识字本看)、分拣种子,也多了个暖和的地方。

暖和的代价,自然是柴火。

朝廷有严令,山林里那些成材的大树都有官府的标记,是严禁随意砍伐的,违者重罚。那是修宫殿、造大船、架桥梁的储备。林小雨一家都是守法的老实人,绝不会去碰那些官木。

但山林之大,除了那些参天大树,更多的是枯枝败叶,是每年被风雪折断的枝桠,是灌木丛中自然掉落的干柴。这些,就是农家过冬的“救命火种”。

从夏末开始,林小雨就养成了习惯。只要天气好,做完家里的活计或者从张伯那里回来,她就会背上那个小小的、用藤条编的背篓,去村后的山林边转悠。她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仔细搜寻着地面和灌木丛。

一根被风吹落的枯枝,捡起来。

一丛干透的荆棘,小心地折下来。

一截被虫蛀空、倒在地上的朽木(只要不是官木标记的树种),也费力地拖出来。

甚至松树下掉落的、带着松脂的松塔,也是引火的好材料。

她像一只勤劳的松鼠,一点一点地积攒着过冬的“口粮”。林老三和林母得空时,也会带着更大的背篓和柴刀进山,专找那些倒伏在地、己经干透的枯树,劈成适合入灶的木柴。

就这样,从夏末到深秋,再到初冬,家里的柴棚被塞得满满当当。粗壮的劈柴码放得整整齐齐,细碎的枯枝和松针用草帘子盖好,防止被风吹散。这些都是他们一家人用双脚丈量山林,用双手一点点收集起来的“余温”。

灶膛里的火熊熊燃烧着,舔舐着锅底,也温暖着相连的火墙。林小雨添了几根干燥的松枝进去,火焰立刻发出欢快的噼啪声,松脂的清香弥漫开来。火光映照着她红扑扑的小脸,也映照着堂屋里父母安逸的身影。

屋外,北风依旧在怒号,卷起地上的雪沫,扑打着糊着厚厚草纸的窗棂。但屋内,火墙散发着稳定的、令人安心的暖意。锅里炖着秋天晒的干菜和一小块珍贵的野猪肉干,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气混合着松脂的清香和柴火特有的烟火气,充满了小小的堂屋。

林小雨看着灶膛里跳跃的火焰,又望了望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虽然冷,虽然辛苦,但有了这满棚的柴火,有了这温暖的火墙,有了仓里沉甸甸的粮食和梁上挂着的肉干,这个冬天,似乎也不再那么难熬了。

她裹紧了小袄,往火墙边又凑近了些,感受着那透过土坯传递出来的、踏实而朴素的暖意。山林给予的余温,正驱散着天地间的严寒,守护着这一方小小的、充满烟火气的安宁。


    (http://www.tyshuba.com/book/hjeci0-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