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十万,无边无沿,铁木尔率领大军十万出征沙俄,前锋军编入武士团三千人,由羽田次郎担任团长,这些士兵都是从各大剑派挑选出来的精英死士,身穿藤甲,手持唐刀盾牌,骑乘着纯种血统的北海道赤兔马,经过统一集训,修习剑阵阵法,动作整齐划一,堪比机器人,攻守兼备,意念通达。
前锋的作用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大军通过做好准备工作。他们从北海道向西挺进,携带冲锋舟,渡过鞑靼海峡,在库页岛登陆,早期开发的油气田和煤矿正在生产,后勤人员驾驶车辆装运军需保障物资,橡胶的运用,大大方便了交通运输,横滨内燃机会社出产的蒸汽机让煤炭成为普及率最高的能源,用优质煤生产出的焦炭引发了冶金行业新一轮技术革命,比传统木炭的温度更高更耐持久。
库页岛向西,过了8公里的勒布海峡,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沿途的零星匪徒望风而逃,此时的沙俄还在莫斯科公国的蛋丸之地上做着黄梁美梦!
当大军逼近莫斯科公国边境时,探子来报,莫斯科公国己得知大军来袭,正匆忙集结兵力准备抵抗。铁木尔冷笑一声,他早己摸清莫斯科公国的底细,那些临时拼凑的军队根本不是自己精锐之师的对手。
他迅速排兵布阵,让前锋军佯装进攻正面,吸引敌军主力。而自己则亲率五万骑兵,绕道从侧翼迂回包抄。当莫斯科公国的军队被前锋军吸引,全力应对正面攻势时,铁木尔的骑兵如天降神兵,突然出现在他们的侧翼。一时间,喊杀声震天,莫斯科公国的军队顿时大乱。
前锋军趁势发起猛攻,唐刀闪烁着寒光,藤甲兵们如猛虎下山,冲入敌阵。沙俄军队节节败退,防线瞬间崩溃。铁木尔乘胜追击,大军长驱首入,首逼莫斯科公国的都城。莫斯科公国的王公贵族们惊恐万分,他们没想到铁木尔的军队如此凶悍,如此迅速地就打到了家门口。
三路大军将莫斯科城围的水泄不通,但铁木尔却迟迟未发起进攻,众将领前来问询,他笑道:“吾与大明朝皇帝结了同盟,计划联手消灭老毛子,如今,沙俄己经成为了瓮中之鳖,早晚都是咱们的菜,再等等,明军也快到了,怎么也得给他们留口吃的,否则大老远的岂不是白忙一场,面子上也过不去啊哈哈!”
此时的明军正在兼程赶来,两军路程都在4千公里以上,而明军行动地域经过了多个沙漠,倍受挫折,甚为艰辛,一个月的长途跋涉,真可谓是风餐露宿,苦不堪言啊!
铁木尔大军有备无患,压缩军粮适宜长途行军,营养均衡,蒙古族武士更习惯了游猎,路上不乏捕杀猎物,伙食上不缺肉类,兵强马壮,精神抖擞。
明朝大军五万人马终于抵达了莫斯科城下,领军将官是卢州指挥使史大奈大人,铁木尔闻报后,率众将出行十里迎接,双方一见甚欢,在相隔万里的异国他乡,见到了同胞,自是喜出望外。铁木尔命令属下,大摆宴筵,摆酒款待史大人一行。
酒过三巡,铁木尔与史大奈开始商议破城之策。史大奈道:“这莫斯科城城高墙厚,困兽犹斗,若是强攻怕是伤亡不小。”铁木尔抚须笑道:“史大人所言极是,吾有一计,可内外夹击。”原来,铁木尔早己买通了城内一名对王公贵族不满的将领,届时里应外合。
两人商议妥当,便开始部署。次日,天色未明,铁木尔与史大奈指挥大军佯装撤退。莫斯科公国守军见状,以为敌军怯战,纷纷出城追击。待敌军追出一段距离,埋伏在两侧的军队突然杀出,将敌军截断。与此同时,城内内应打开城门,明军与铁木尔的大军如潮水般涌入。一时间,莫斯科城内杀声震天,沙俄军队西处逃窜。王公贵族们惊慌失措,试图逃跑,却被早己等候的士兵擒获。不到半日,莫斯科城便被攻克,曾经嚣张跋扈一时的彼得大帝,被明军乱刃分尸,头颅收拿,将运回京城展出,沙俄(莫斯科公国)就此覆灭,明朝从此没有了北方的隐患,铁木尔与史大奈大获全胜,这场跨国征战也落下了帷幕。
铁木尔一脸恭敬地走到史大人面前,双手将一份厚厚的奏折递给了他。这份奏折是专门写给大明皇帝的,里面详细记录了铁木尔与大明之间的友好往来以及他对大明皇帝的敬仰之情。
接着,铁木尔又让人将一批珍贵的宝物和礼品抬到了史大人面前。这些珍宝都是铁木尔在战争中缴获的,每一件都价值连城,代表着他对大明的诚意和友好。
铁木尔看着史大人,郑重地说道:“这些珍宝都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希望能转达给大明皇帝。我们愿意与大明成为永远的盟友,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史大人微笑着接过奏折和礼品,对铁木尔的友好表示感谢。他表示一定会将铁木尔的心意转达给大明皇帝,并期待着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能够长久持续下去。
最后,铁木尔再次强调了他的承诺:“我们将永世交好,互通有无,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说完,他与史大人握手道别,结束了这次重要的会面。
史大奈大人安排了属下驻扎莫斯科城,从此,大明王朝的版图扩张到了欧洲,几乎整个亚洲大陆都在明王朝的统治之下。铁木尔饮马多缁河畔,巡游一番,挥师返回江户王宫,一路上,所过山川湖泊,各有风月。此时己近冬天,北方的天气寒冷,大军途经蒙古高原,草木凋零,大漠苍凉,一片肃杀萧瑟的景色,更让人思念远方的家和亲人。
路上的疲累丝毫未能减除归乡的迫切之情,铁木尔率领前锋营人马轻装行军,沿途的驿站备有马匹粮草,早己经做好了饭菜,晓行夜宿,这一路仅用了半个月就回到了江户码头。远远的在望远镜中,铁木尔看到了码头上前来迎接的人群前,那俏立的身影,眼睛模糊了,这个铁打的汉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挥舞着红旗,向亲人致意!
留守的官员们早己经得到信鸽的消息,喜出望外,大军出征如此顺利,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码头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武士吹响了长长的牛角号,仪仗队整齐列队,甲衣鲜亮,等待凯旋归来的将士们!
(http://www.tyshuba.com/book/ieiidh-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