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海上赤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一章海上赤潮

 

在临近赤道的广袤海域中,有一个地方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从远处眺望,这片海域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红色调,仿佛被染上了一层艳丽的色彩。然而,当人们靠近这片海域时,才惊讶地发现,这种红色并非来自海水本身,而是由数量惊人的磷虾所造成的。

这些磷虾通体赤红,犹如燃烧的火焰一般,它们密集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数量众多,它们的身体相互交织,使得周围的海水也被映照得通红,宛如一片红色的海洋。

铁木你的舰队到了这里,将士们都很新奇,有经验丰富的水手就介绍了这种虾的味道非常鲜美,具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油炸炒蒸都可以的。

战士们迅速撒网捕虾,厨师将磷虾蒸熟做了虾酱,密封储存,又做了一批虾肉罐头,其实就是将磷虾用盐水浸泡,方便食用。

舰队的人们兴高采烈地走着,手中拿着刚刚烹饪好的磷虾,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越嚼越香啊。这些磷虾个头虽小,但数量众多,足够他们吃上好几天了。大家一边吃着磷虾,一边谈笑风生,仿佛忘却了旅途的疲惫。

就这样,他们边走边吃,过足了虾瘾,笑声在海面上回荡。不知不觉中,他们己经穿越了那片红海,前方就是阿拉伯海。

这支庞大的舰队由一百多艘船只组成,它们整齐地排列,西风鼓满了风帆,在船长的指挥下,船队开始沿着海岸迅速前行。

经过漫长的旅程,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阿拉伯半岛最大的港口吉达港。港口内人头攒动,船只往来如梭,一片繁忙景象。大明王朝的舰队来了,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阿拉伯半岛,前来吉达港交易的客商络绎不绝,郑和大总管这次带来了大量的瓷器和丝绸、茶叶等商品。阿拉伯商人们看着这些精美的瓷器、华丽的丝绸和香气扑鼻的茶叶,眼睛都首了。他们纷纷围上来,用带着浓厚异域口音的汉语夸赞着这些商品。郑和微笑着与他们交流,介绍着每种商品的特点和用途。

交易很快开始了,阿拉伯人拿出了他们的香料、宝石、药材等特产,与大明的货物进行交换。双方讨价还价,气氛热烈。其中有一位阿拉伯富商,对一套青花瓷瓶尤为喜爱,他提出用十颗珍贵的红宝石来交换。郑和仔细端详着红宝石,觉得价格合适,便欣然答应。

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主要分为两派:什叶派和逊尼派,逊尼派教众们占主体,他们主张哈里发继承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衣钵,而什叶派教众主张阿里一脉才是正统传承,两派势如水火,经常发生打斗甚至战争。

麦迦是伊斯兰教的圣地,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伊斯兰教义中规定:每个伊斯兰教徒,一生中必须去一次圣地朝拜!郑和船队有很多的回民,他们是虔诚的伊斯兰信徒。

穆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以《古兰经》为教义,信仰安拉为主,获得了广泛支持,在阿拉伯半岛上有着大批虔诚的忠实信徒。郑和大总管体谅属下,船队水手和将士中有很多穆斯林教众,便允许他们趁机前往麦迦朝拜。

圣地麦迦坐落在半岛西部山谷中,大清真寺金碧辉煌,金质的尖顶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每逢朝拜日,世界各地的信徒不辞辛苦,一步一拜,前来礼拜。郑和船队的穆斯林们听闻能去麦迦朝拜,个个激动不己。他们净身洗浴,精心整理好行装,带着虔诚之心踏上了前往麦迦的道路。一路上,他们与其他来自不同地方的信徒相遇,大家虽语言不通,但眼神中都透露出对信仰的敬畏。

然而,就在他们快到达麦迦时,遇到了一群什叶派信徒与逊尼派信徒的冲突。双方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船队的穆斯林们不愿卷入这场纷争,但冲突的范围却不断扩大,眼看就要波及到他们。

这时,郑和当机立断,派出几位能言善辩的将士前去调解。他们向双方表明来意,强调朝拜圣地的神圣与和平。在他们的努力下,双方的情绪逐渐缓和,最终停止了冲突。

船队的穆斯林们顺利进入麦迦,在大清真寺内,他们虔诚地进行朝拜,心中满是对信仰的尊崇和对这趟旅程的感恩。朝拜结束后,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船队,继续开启新的征程。

交易持续了好几天,港口堆满了双方交换的货物。舰队的将士们也在这期间与阿拉伯人交流文化,互相学习。停留了数日后,交易结束,舰队补充了粮食和水,满载着阿拉伯的特产,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驶离了吉达港,向着西亚的方向航行。

埃及,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国度,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非洲大陆的东北部。它不仅是最大的阿拉伯国家,更是拥有着广袤无垠的领土,其面积达到了惊人的100.145万平方公里,占据了非洲大陆的重要一角。

埃及的气候条件独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炎热干燥的沙漠占据了主导地位,无尽的黄沙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沙漠景观。

然而,埃及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作为世界西大文明古国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卢克索神庙到现代的开罗市区,每一处都见证了这个国家的辉煌过去和蓬勃发展的现在。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大明王朝的舰队如同一条巨大的铁龙,破浪前行。经过漫长的航程,终于抵达了遥远的开罗港口。

当舰队缓缓驶入港口时,引起了当地居民的轰动和围观。人们好奇地张望着这些来自东方的战舰,它们的规模和装备都让人惊叹不己。

大明王朝的舰队指挥官郑和大总管站在船头,威风凛凛地向岸上的官员们挥手示意。他派遣使者上岸,与当地的官员进行会面,并郑重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

原来,早在唐代时期,就己经通过丝绸之路与埃及建立了联系。这条古老的贸易通道不仅促进了双方的经济交流,还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民间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商人们穿越沙漠和海洋,将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运往埃及,同时也带回了埃及的香料、珠宝等珍贵物品。

这种贸易往来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繁荣,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大明的文化、科技和艺术在埃及得到了传播和发展,而埃及的文化也对大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今,大明王朝的舰队再次抵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口,这不仅是一次官方的访问,更是对两国长期友好关系的延续和巩固。双方都期待着通过这次交流,进一步拓展贸易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http://www.tyshuba.com/book/ieiidh-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