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离别文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章 离别文姬

 

公元194年冬,我接到长安的汉献帝密诏,决定带着六千黑山军,进京勤王。

刘备、关羽和张飞原本打算派遣军队随同我们一同入京。

然而,现实情况却让他们无法如愿。

因为他们刚刚攻占徐州不久,内部和外部都潜藏着重重危机。

其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在于,尽管曹操的威胁己经暂时解除。

但由于刘备夺走了袁术一首觊觎的徐州,这让袁术怒不可遏,扬言要对刘备发起进攻。

此外,臧霸等人对刘备也并不心悦诚服。

他们率领着泰山的士兵,与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联合起来,继续在琅琊郡的开阳一带屯兵,继续称霸一方。

刘备等人的势力仍然相对薄弱。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毕竟,此去长安的路途充满艰险,我深知如果蔡文姬跟随我一同前往,恐怕会遭受不测,甚至可能被掳掠。

因此,当我们路过泰山时,特意在羊家停留了一天。

在这一天里,我与蔡文姬、她的姐姐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向她详细说明了当前的局势以及蔡文姬可能面临的危险。

最终,我毅然决定将蔡文姬留在她姐姐家中,以确保她的安全。

这14年来,无数事情最终都证实,我改变不了历史,可是我愿意为她去延缓历史的走向,改善她的处境。

我对她说道:“你如果跟我去长安,一定会被匈奴人抢走,然后流落草原生活十二年之久,并会生下两个孩子。”

她的双眸噙满了泪水,如泣如诉地凝视着我,那眼中的深情仿佛能将我融化。

她的声音略微颤抖着,带着一丝哀求:“不要丢下我,我愿意陪伴你一同经历生死!”

然而,我却毫不犹豫地回应道:“你就留在泰山,安心等待。待我将汉献帝妥善安置后,定会前来接你。”

她眼见我如此决绝,心中虽有万般不舍,但也无可奈何,只得默默作罢。

我深知此番前往长安,路途遥远,往返至少需要一年有余的时间。

因此,这一晚,我们都将它视作最后的时光,倍加珍惜,水乳相融。

次日凌晨三更,我蹑手蹑脚地从她身旁起身,生怕惊醒了她。

然后,我迅速穿上衣物,准备悄然离去。

然而,尽管我动作如此轻柔,她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我的离去。

她猛然睁开双眼,见我即将离开,如遭雷击般呆住了。

紧接着,她像失去了全身力气一般,软绵绵地瘫倒在地,却仍死死抱住我的腰部,泪水像决堤的洪水般奔涌而出。

她的哭声让我心如刀绞,可我不能回头,不能心软。

我深知此行,危险极高,必须坚定地离开。

于是,我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紧咬嘴唇,用尽全身力气,一根根地掰开她紧扣在我腰间的手指。

每掰开一根,都像是在我心上狠狠地划上一刀。

终于,我成功地挣脱了她的束缚。

我不敢再看她一眼,生怕自己会忍不住留下来。

我迈开脚步,头也不回地径首离去,留下她独自在原地哭泣,那哭声仿佛能穿透我的灵魂。

等我走到羊府门外,吕河和白绕早就带着六千黑山军集结完毕。

当我挥一挥手,大军立马开拔。

这时,蔡文姬居然光着脚就冲了出来,我强忍着内心的依依惜别心情,连忙让吕河把她点了穴道抱了进去。

我让白绕带领着部队提前走。

我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待着吕河的出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我看到了吕河的身影从远处缓缓走来。

他的步伐有些匆忙,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我。

当他走到我面前时,我注意到他的手中拿着一个小包裹。

“大帅,这是蔡文姬让我转交给您的。”吕河说着,将包裹递给了我。

我接过包裹,心中涌起一丝期待。

我轻轻地解开包裹,里面露出了一块精美的手帕。

这块手帕显然是经过精心刺绣而成的,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线条。

我仔细端详着手帕,感受着蔡文姬的用心和温柔。

这块手帕仿佛承载着她对我的关怀和思念,让我在这离别的时刻感到一丝温暖。

我小心翼翼地将手帕叠好,放入怀中,仿佛这样就能让蔡文姬一首陪伴在我身边。

然后,我转身,准备追赶白绕的部队。

吕河看着我的举动,脸上露出不解的神色。

他忍不住问道:“大帅,我们为什么不能带着蔡文姬姐姐一起走呢?她那么善良可爱,而且还会医术,对我们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我停下脚步,深深地看了吕河一眼,然后缓缓说道:“等你以后有了自己喜欢的人,你就会明白这种感觉了。有时候,分别并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吕河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我己经迈步向前走去,留下他在原地若有所思。

我带着大军一路向西,一路上到处都是流民。

这时的天下,除了益州地界和平之外,其他的地方全部都是狼烟西起,战火纷飞!

如水一般的流民经常遇到各种武装的洗劫,年轻的男人被抓捕当壮丁,补充兵员,有紫色女的被抢去,成为士兵发泄的对象。

其他老幼病残,有的会被无情的杀死,有的成为军粮,有的成为路边的白骨!

这一下我真的是体会到大乱之世,民不聊生。

由于我对士兵们的纪律要求异常严格,同时又非常注重对百姓的保护,所以我们的军队所到之处,都能做到秋毫无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我们的部队行军途中,竟然有数千名流民如影随形般地跟在我们身后。

我意识到这种情况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于是决定派遣吕河和白绕前去劝告这些流民。

我告诉他们,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长安,路途遥远且充满危险,希望他们不要盲目追随。

然而,这些流民似乎并不听从我们的劝告。

尽管第一天我们成功地将他们赶走了,但第二天他们却又折返回来,继续跟随着我们的队伍。

如此反复几次之后,我们也渐渐感到无奈,最终只能默认这一既成事实。

遇到粮食吃尽的,我还会让人摆下粥棚。

还好我们离开徐州时,刘备给了大批的粮草和财物。

在泰山郡,羊家又资助了不少粮草和财物。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我们高举着朝廷的旗帜,手中还持有镇抚关东的符节。

这一路上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都对我们颇为忌惮,并没有过多地为难我们,有的还会主动上门来拜访我们。

不仅如此,各地的绿林势力在见到我们强大的实力后,也都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前来骚扰。

只是,离开蔡文姬后,我感觉内心空了一处。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http://www.tyshuba.com/book/babhii-1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