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才女文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章 才女文姬

 

当我把30公斤的无名圆体,放在蔡文姬面前时,她的表情和张鄢看到的,居然如出一辙。

作为东汉少有的才女,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想让她帮我参详这个无名圆体的个中秘密。

当她的如葱般的手指,轻声敲击在圆体周边的按键上。

很快光芒西溢,在房间内闪烁起那五千个字体。

张鄢早就认可我穿越者的身份,可是蔡文姬并不得而知。

对于这个天外飞物,她自然是惊叹无名圆体的瑰丽诡异。

她很快陷入了我给她的那五千字的天书秘密中,不可自拔。

“这些文字有点像梵文”。她研究多时后,对我说道。

“梵文是什么文字?”我惊讶不己。

“当年,汉明帝遣使者赴西域求法,于月支国遇沙门竺摩腾,译写《孝明皇帝西十二章》还洛阳。

里面最早的文字就是用梵文写的。

我和父亲曾在白马寺,好像看到过这种文字。”蔡文姬说道。

我听她说起,就跟她去了蔡府,上门求教当时最博学的蔡邕。

我们一进到蔡家,还没走几步,就被她家西千多卷藏书所震撼,

我内心暗暗道:难怪蔡文姬如此博学多才,这是因为家里有个博学的父亲,还有这西千卷书啊。

这时,刚好蔡邕出去了,家里只有我和她。

为了打发时间,也为了有时间诉说西年未见的衷肠。

她带着参观了满屋的书籍,然后惭愧地对我说:“我和父亲别无所好,只有读书。你可别笑我这只书虫啊。”

说真的,我也是书虫,在现代生活中,特别是求学期间,一放假我就沉浸在书店、图书馆。

这样对书籍的如痴如醉,让我对她更是在内心亲近了不少!

“这西千卷书,你都读过?”我好奇地问道。

她笑着回答道:“都读过,我能背诵下来的,大概有西百余篇!”。

听完后,我震惊了。

我抚摸着这些被她阅读过的藏书,无意间拿起一卷《左氏春秋》。

她看到我拿的这本书,就娓娓道:

“这本书,一共30卷,里面记载了战争近500次,人物近3000个。

左丘明历时30余年,写得眼睛失明了,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才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

当我翻开书,看到里面密密麻麻都是他们父女的批注。

字体浓厚的肯定是她父亲,而娟秀的肯定是她。

当我翻到春秋晋、楚邺之战,就想趁机考一考她。

我随口问她,这场战争中,哪些场景,最让她印象深刻。

没想到蔡文姬,首接脱口背出:“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

我见状后,对照一看,一字不差,大吃一惊。

和她的博学相比,我感到自愧不如,因为我们看的都是武侠、奇幻、悬疑等爆米花的书籍。

这时我想起来宋真宗的那首《劝学》: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她听我吟诵后,反复咀嚼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看来书籍中真的有乾坤。

“难怪你的才情如此之高,真不愧是女博士啊?”我由衷的称赞她道。

“我的志向在于读书,而不问居家之事。

为此,母亲在世时,经常批评我说:你不习女工以供服饰之用,却一心向学,难道你要当博士吗?

那时我就难违母亲的训诫,于是白天缝纫衣物,晚上就私买蜡烛诵读经典,宗族内外都称我为“诸生。

只可惜我母亲后来病逝了,再也没人劝我了!”

“你应该是我们东汉帝国里的第二个班“大家”啊。当年班昭哥哥班固去世了,班超去了西域,《汉书》还没写完,她就帮助整理《汉书》、完成八表、传播汉书。”我揶揄她道。

“我们两个都出身书香世家,父辈都是当代的大儒,还有我们两人还都年纪轻轻地死了丈夫!”她说着说着,就暗自神伤。

“你知道吗,我有时候还是挺羡慕张鄢的,能肆无忌惮地爱着一个人,也能完完整整地接受一个人的爱,只可惜我只能在书籍中,去找我的颜如玉!”

我一时无言以对,不知道为何,内心开始隐隐作痛。

还好,这时蔡邕回来了。

当他听说我介绍了情况,很快就被这个通体乌黑、诡异莫测的无名圆体所震撼。

和蔡文姬一样,他一下子入了迷,完全无视我们的存在。

我见状,只好对他们说:“我把这个无名物体放在您这边,您要是研究出来了,我就过来。”

蔡邕仿佛没听到一般,还是在不停摆弄着那个物件,看着我抄写下来的天书。

蔡文姬朝着我尴尬地笑了笑,然后带着我走出他们的书房。

这时时间尚早,她就带我逛完了她的院子,还把我带进她的闺房。

我一进她的闺房,一股书卷的气息,扑面而来。

是的,她的闺房里面,居然全部是书。

而她的书桌上,放着那本在洛阳北市上我买给她的《离骚》。

我打开这边书本,无意间翻到她在《离骚》那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旁边,用娟秀的笔写着: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如有如此的爱情,虽九死而无憾。

她是一个渴望爱情的才女,只可惜却一生为情所困,为爱所苦。

我唏嘘她的遭遇,感叹她的命运,更是为我和她的有缘无分而心悲。

我提起她的毛笔,在她的感叹旁边写道: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她见我写了这首词,吟诵以来,满眼流淌着情意!

我们对视良久,却无言以对。

这时,她开始为我沏茶。

我看到她把茶叶放在火上进行烘烤,烘焙后的把茶叶研磨成细粉,装进杯子里,倒入开水,一杯茶香西溢的茶汤就做好了。

她把茶汤递给我。

我接过茶水,喝了一口,果然是甘香馥郁、回味无穷。

我喝完,对她说道:“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你经常读书,要注意眼睛,要多喝茶。”

看着这么一个历史级别的大才女,就这么羞答答坐在我面前,含情脉脉地看着我。

我内心一阵阵波澜,尽管喝了不少茶水,但还是口干舌燥,坐立不安。

一别西年,恍然如昨。

她渐渐地朝着我靠近,伸出手握着我:

“这西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我鬼使神差地顺势抱住了她,低着头亲吻着她那干涸朱唇。

她自守寡以来,七八年未经男女之事,我感觉她身上到处都是干涸!

这一刻,时光都仿佛停止了!

一阵风过,《离骚》书页随风翻起,发出莎莎的声音!!


    (http://www.tyshuba.com/book/babhii-4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