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明争暗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 明争暗斗

 

汉灵帝驾崩,天子之位,虚位以待。

我们本想在南宫嘉德殿,趁机杀了大将军何进。

从而按照汉灵帝的遗命,拥立董侯刘协登基。

没想到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因为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早有交谊,在他眼神的暗示下,给对方示警,让何进逃出生天。

随着何进外逃,很快天子驾崩、何进遇刺的消息,不胫而走。

洛阳城内,一时满城风雨。

而我们拥护的董侯派系,自然和何进为首的史侯派系的矛盾,就彻底公开化。

双方都在与时间赛跑,都在调集力量,争取支持,好给对方进行最后一击。

政治斗争是最为残酷的,说到底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我们调入西园八校尉拥护我们的部队,进入南宫。

车骑将军董重也派兵护卫我们。

为争取主动,我们还派兵控制了何进、袁绍等人的府邸。

何进、袁绍也不是等闲之辈。

我们要暗杀他,刚好给他们绝佳的机会。他们一回到军营,就调兵包围了南宫。

还让军队控制了我、张让、赵忠、蹇硕、董重等人的府邸。

双方你来我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投鼠忌器,不敢痛下杀手。

特别是南宫内外,朝廷禁卫军和西园八校尉对峙,针尖对麦芒,刀戈相向。

可以说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最为可惜的是,何进在逃跑的时候,居然让人,提前告知了何皇后和史侯刘辩,他们没有被我们控制在手上。

何皇后和史侯刘辩的出逃,让我们少了一张可以利用的牌。

好在我有先见之明,张鄢己经走了!

于毒来告知我,白绕、陶升等人己经护送张鄢、柳思丝逃出洛阳。

只有蔡文姬父女没走。

他们认为朝廷政变与他们关系不大,且爱护家中西千卷藏书,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想破解无名圆体的秘密,坚决不愿意撤离洛阳。

得知张鄢安全脱逃,我就再也没有什么顾忌。

尽管,我们从兵力上、势力上,并不占绝对优势。

但是,天子的遗体,天子的玉玺,还有近一两万的部队,都在我们这里。

这也让我们有一战之力的资本。

为此,我们还起草了诏书,让董侯登基,废掉何进。

只可惜,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

我和蹇硕为报汉灵帝知遇之恩,早就下了鱼死网破的决心。

可是张让、赵忠他们,本就是投机取巧的份子,就开始不乐意了。

他们并不想把身家性命和政治前途,绑在我们这个战车上。

按照他们的意思,建议我们和何进和解,只要保证他们的荣华富贵,他们愿意交出权力,辞官回家。

我们多次劝告他们,要以大局为重,一旦认输,我们都将万劫不复。

很快,我就通过我埋伏在何进目前所在军营的密探得知。张让己经让他的儿子太医令张奉,携带他的夫人,去见了何进。

张奉的夫人,正是何进和何皇后的妹妹。

看着张让左右逢源,两头押注,我们都很气愤。

我们知道现在还不算翻脸的时刻。

我们把得来的情况,摔在桌上,张让看到后,面色苍白。

张让只好借坡下驴,告诉我们说:“我派我儿子去见何进,是摸摸他们的底。何进说了,只要我们退出南宫,让史侯登基,一切既往不咎。”

我们又不是傻子,这种无凭无据的保证,怎么能让我们束手就擒。

双方互不退让,就这么在南宫前对峙一天一夜。

第二天早上,张让跑来找我们说:“袁绍这帮人是要下死手啊。”

原来他昨晚偷偷溜回到家,发现曹操私入张让的府邸,打算刺杀他。

还好被张让发觉,派人追捕。

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士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张让就召集了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进行集会。

这些都是被汉灵帝任命为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子兄弟分布州郡当官,势力最为强大。

如今为了保住性命,他们只好再次走到了一起。

我虽然内心上,很讨厌这帮阉党,可是事急从权,他们目前又是可以倚重的力量。

我知道,他们这些人,个个都形成一张张人际关系网,把朝廷百官都勾连到其中,形成一个个利益共同体。

这也是何进、袁绍,没有立即派兵,强力镇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势力上,我们占了下风,朝廷上毕竟以士大夫和禁军为主。

西园八校尉虽然有八支部队,但一半的势力归属了何进。

更要命的是自从白虎观会议后,全国上下的士大夫骨髓里,都移植了“三纲六纪”的理念,并将“君为臣纲”列为三纲之首,使封建纲常系统化、绝对化。

也就是说史侯刘辩的嫡长子地位,不可撼动。

毕竟9岁的董侯刘协,也并不见得有多么贤明。

人的成见如一座大山。

这是我最为担忧的。

可是我不能放弃立场,放弃阵地。

不然不仅是董侯刘协,还有与我有关联的所有人,都会被大清洗。

双方都这么僵持,也不是解决之道。

一旦双方彻底撕破脸,绝对是两败俱伤。

于是,双方都有了谈判意图。

我们的底线是:董侯刘协和我们安全和地位。

何进的底线是:拥立史侯刘辩继位。

为此,何进先后派来了曹操、刘表、张温、盖勋等双方都熟悉的人来劝阻我们。

他们带着何进的承诺过来相劝,只要我们放弃对抗,就会保证我们的安全。

在他们的多轮保证下,我们阵营的内部开始分化。

何太后、车骑将军董重、蹇硕的意见非常明确,那就是拥立董侯刘协登基,绝不和谈。

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人,同意放弃董侯刘协登基的计划,但要确保他们及家族势力的安全。

我的意见是:确保我们及安全,保证董侯刘协的政治地位,保留我们的势力。

政治的本质在于妥协和平衡。

最后他们找来了卢植和蔡邕,两人都是当代的儒宗,声望特别高。

在他们的斡旋下,两方开始了实质性成的谈判。

何进方面选出了袁绍、曹操、王琳,我们选出了我、张让、荀彧!

最终会达成什么结果,东汉帝国未来什么走向?


    (http://www.tyshuba.com/book/babhii-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