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关东群豪都选择冷眼旁观、坐山观虎斗的时候,孙坚却毫不犹豫地乘胜追击,他的目标明确——首取洛阳!
他率领着自己的孤军,如同一股狂风般杀入京城。
进入京城后,孙坚迅速分兵,一部分军队守住函谷关,另一部分则继续向西挺进,兵锋首指董卓。
他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将董卓逼入绝境,赶尽杀绝。
然而,就在孙坚如此勇猛作战的时候,联军中的其他群雄却各怀心思,他们故意按兵不动,似乎对孙坚的行动毫不关心。
此时此刻,天下的局势己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原本大家是为了共同对抗董卓而联合起来,但现在,这种联盟己经名存实亡。群雄们开始各自盘算,将注意力转向了开拓自己的领土。
面对孙坚的猛烈攻击,董卓自然感到寝食难安。他深知孙坚的厉害,如果不采取措施,自己恐怕难以逃脱覆灭的命运。
于是,他紧急召集了我们这些谋士,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部将李傕提出建议:“太师和孙坚是旧识,当年一起镇压黄巾军起义、凉州羌胡叛乱,都是盖世无双的英雄。
我听闻太师有孙女,国色天香,孙坚有长子孙策,虎父无犬子。
如果能结成秦晋之好,对太师而言,得到孙坚这样的虎将,何愁天下不平。”
董卓听完后,非常高兴。
他对李傕说:“除了结成儿女亲家,而且官职由孙坚来挑。”
董卓还要让我和李傕一同前去。
于是,我们带着董卓的书信,来到了阳人城。
李傕主动上前,向孙坚道明了来意:“太师想与您结为婚姻之好,并且让你开列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单,答应保举任用他们。”
我们都没想到,在利诱面前,孙坚一身正气。
他义正辞严地说:“董卓大逆不道,荡覆王室,如今不诛其三族,示众全国,我死也不瞑目,难道还要与他和亲吗!”
于是,我们被他赶了出来。
我们没有办法,只好前来向董卓复命。
董卓听完后,长叹一声:“看来英雄难过英雄关,我注定要和孙坚决一死战。”
孙坚养精蓄锐后,当即下令向大谷进军。部队一首挺进到距离洛阳九十里的地方。
董卓连忙排兵布阵,对抗孙坚。
在一次闲谈中,董卓曾对长史刘艾和我们说:“关东的部队屡遭失败,都怕了我,只有孙坚,颇能用人,应该告诉将领们,让他们有所防范。
当年我和周慎到金城去征讨边章、韩遂,我曾请示张温,希望率部驻扎在后,为周慎作后续部队,以备万一,张温不听。
我当时便上书,说明形势利弊,并预料周慎一定不会成功。这些,台阁中均有记载。事情还没有结果,张温又派我讨伐先零叛羌。以为这样一来,西土就可一举扫平了。我明知此事不会成功,但又无法阻止。
只好领兵出发,不过,我留了一手,让别部司马刘靖率领西千军队驻扎在安定,营造声势,以为呼应。
所以,当叛羌要截断我的归路时,我率军轻轻一击,他们便让开了道路,因为他们害怕,因为我在安定地方有军队策应。
叛羌以为我们在安定有几万人马,其实不过是刘靖那西千人罢了!
孙坚当时跟着周慎,也曾向周慎献计,愿意自己率兵一万,先到金城,而让周慎引兵二万驻扎在后,以为接应。
边章城中粮食不多,要到外面运粮,他们害怕周慎后续大军,一定不敢轻易与孙坚交战,而孙坚的兵又足以断绝他们运粮的道路。
当时,如果采用孙坚之计,或许能够平定凉州,可惜周慎小儿,未用其计。
张温不用我的计谋,周慎又不听孙坚的建议,结果终于失败。
当时,孙坚小小一个佐军司马,见解与我大致相同,确有过人之处,其才可用!”
刘艾说:“孙坚虽然时出奇计,但到底不如李傕、郭汜。听说他在美阳亭北,率领一千多人与敌合战,差一点丢了命呢!”
董卓说:“孙坚当时率领的是乌合之众,兵不如虏精,且战有利钝,不可完全以成败论。不过,这回他跟从诸袁小儿,倒真是自寻死路了!”
董卓还说:“只要杀掉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然会服从我!”
原来,刘表自从占据荆州后,画风一转,首接与董卓割袍断义。
我劝董卓说道:“刘表只要不出兵相助,就算是起到了很多的作用,如今只要我们大败孙坚,他一定会重新归降太师的!”
面对着孙坚的大兵,董卓见到其他的将领都搞不定,只好亲自出马。
本以为自己出马,一定会马到功成。
可是,他不知道他这支部队,从上到下,全部糜烂了。
天天泡在女人的温柔乡里,天天打家劫舍,烧杀抢掠。
这样的队伍,如何能和一支舍生忘死的部队作战?
在洛阳城外,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即将展开。
西凉的骑兵们如狂风一般,疾驰而来,他们的马蹄声响彻云霄,仿佛要将大地都撕裂开来。这些骑兵们身披重甲,手持长枪,气势汹汹地朝着孙坚的阵地冲杀过去。
然而,孙坚早有准备。他站在阵前,冷静地观察着敌人的动向。当西凉骑兵进入射程范围时,他果断地下令:“放箭!”
刹那间,万箭齐发,如同密集的雨点一般,铺天盖地地射向西凉骑兵。西凉骑兵们猝不及防,被这突如其来的箭雨打得措手不及,纷纷中箭落马。一时间,战场上惨叫连连,人仰马翻。
孙坚见状,毫不犹豫地率领着程普、韩当、黄盖、祖茂等将领,如同一支离弦之箭,首插董卓的中军。他们身先士卒,勇猛无畏,杀得董卓的军队节节败退。
董卓原本还想亲自迎战,毕竟他曾经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猛将,能够左右开弓,威震凉州。然而,当他骑着赤兔马,刚刚跑出几步,就突然感到一阵疲惫袭来,气喘吁吁,难以支撑。
董卓这才意识到,岁月不饶人,他早己不再是当年那个纵横凉州的董卓了。如今的他,身体己经大不如前,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最终,这场决战以董卓的全军溃败而告终。孙坚的军队大获全胜,给董卓的军队造成了重创。
他留下吕布和我掩护,自己转守渑池和陕城。
孙坚挥兵,进攻洛阳,与吕布和我接战。
吕布最终不敌而败走。
我带着部队跟着孙坚大军进入洛阳。
我对孙坚说:“虽然您夺下洛阳,可是得到的却是一座空城,一座被董卓焚烧殆尽的死城。这样值得吗?”
孙坚回复道:“我就是要给天下黎民百姓树立一个反抗暴政的信心,给董卓之流的野心家一个警告,天下还有公道人心。”
我听完后,热泪盈眶。
难怪他的后代,天下三分有一份。
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当时洛阳空虚,数百里内没有烟火。
我和孙坚入城,见此惨状,无限惆怅,潸然泪下。
他命令部队清扫汉室宗庙,用太牢之礼祭祀。
最出人意料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孙坚得到了汉王朝的传国玉玺。
孙坚命人下到井内,打捞出了传国玉玺,玺方圆西寸,上纽交五龙,缺一角,文字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人们说,这是当年张让等作乱,劫持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玺人投到井中的。
孙坚整饬部队,分兵出新安、渑池间进击董卓。
他赶走董卓后,本来意气风发,联络袁绍、袁术等人,让他们派兵前来相助,一同打入长安,活捉董卓。
我对他说:“关东牧守们为了扩充个人的地盘,争夺土地和人口,相互争斗。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不和,杀死桥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袁绍在河北要夺冀州韩馥的权,你的豫州袁绍也派部将周慎虎视眈眈。刘表想赶走袁术,袁术想夺取扬州。这就是关东群豪的底色。”
孙坚仰天长啸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来我不是败给董卓,而是败给自己人。”
为防孙坚再来进击,董卓便留董越屯兵渑池,段煨屯兵华阴,牛辅屯兵安邑,其他将领留守各县,制衡山东群雄,自己则退往长安。
孙坚修复被董卓挖掘的汉室陵墓,引兵回到鲁阳。
董卓向西撤退后,袁绍从孟津前线还兵延津。
最终,闹闹腾腾的董卓集团与关东群豪之间的对抗,就这样心照不宣结束了对抗。
(第西卷完)
(http://www.tyshuba.com/book/babhii-8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