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文艺片,制作成本顶天了500万就能搞定。以自己家的实力,说服老爸,给自己投个百来万的启动资金自是不在话下。
就算有资金缺口,估计也差不了多少,到时可以去青影厂拉拉赞助。
“青影厂”全称“青年电影制片厂”,隶属于燕京电影学院,是专门为在校师生拍摄试验片的基训制片厂。
作为拥有厂牌的正规国营厂,虽然没有燕影、西影、上影、长影资历那么老,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都有。
只要拿出《孔雀》这么优秀的剧本,再加上自己还是本校学生这一身份,以及自己能够承担大部分的拍摄资金。
相信说服青影厂的加入,应该还是有些把握的。
前世,《孔雀》落到了燕京巅峰娱乐的郑天手中,由第五代著名导演顾常卫执导。
对外宣传投资1500万,可圈儿内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数据注水严重。
一部描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写实片,制片成本怎么可能过千万?
郑天作为资本运作的资深玩家,在他的眼中,《孔雀》可不只是一部简单的电影,而是自己拉升公司估值的重要砝码。
在燕京巅峰娱乐与丰隆文化合并重组的重要关口,《孔雀》的这个1500万,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除了资金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够说服李墙,自己的确有能力将《孔雀》搬上大银幕,实现一首以来的夙愿。
想到这儿,李陆倒是信心满满。
自己可是燕影导演系的教授,从宏观到微观,从立意到理念,从拍摄手法到色彩运用……
相信自己这三寸不烂之舌可不是白给的,忽悠到对方心甘情愿的奉上手中的剧本,不过算是基操。
当然,空口无凭,自己还是要能拿出些真材实料的。
于是,这几天李陆就窝在宿舍,没日没夜的爆肝码着《孔雀》的分镜头。
前世,《孔雀》不仅仅是自己大学时期拉片的重点对象。同时也是自己当老师期间,教授镜头语言课的典型案例。
现在的李陆画起分镜头来,得心应手。连着两天,手边己经堆起了厚厚的一沓稿纸。
导演系教授画的分镜头,专业,精细。
镜头的景别与运动、人物的位置关系与走位、镜头之间的衔接……面面俱到,详细到令人发指。
估计拿着这份分镜头,就算是一个没有导演基础的新人,也能照猫画虎的拍出一部优秀的成片。
这和手把手的指导拍摄,没什么区别。
……
《电影理论》课堂上的风波,以李陆的诚恳道歉告一段落。
虽然这只是课堂上的一段小插曲,但其在校内产生的涟漪却是超乎想象的。
“陆学神”的称号不胫而走。
能在课堂上,凭借超纲的专业知识,把任课老师怼的哑口无言。这么牛叉到爆的学神,自学校成立以来,只此一例,别无分号。
学校BBS突然间爆了。
【听说了吗?大一表演系新生竟然……】
【早知道了,李陆,我们班的,牛逼大了!】
【上图】
【哇!好帅!】
【我男神!】
【爱啦!爱啦!】
【怎么会这么帅?】
……
燕影门口新开的KFC里,两个年轻的女孩儿分坐两侧。
“欸?茜茜!陆学神真是你们班的?”红裙女孩儿拈起一根薯条,一双凤眼瞟向刘茜。
“噢!”刘茜很无奈,这己经是今天的第三轮了。
早餐,午餐,外加这顿KFC的简易“下午茶”。
话题都离不开“李陆”这个名字!
“招蜂引蝶的家伙!”刘茜心里撇撇嘴。
“你赚大了啊,你这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红裙子意有所指。
“姐姐!我俩从开学到现在,总共说过的话,还不到十句!”刘茜自然知道对方的小心思。
她可不想把自己给陷进舆论的漩涡,尽管现在校内己经开始偷偷的流传“金童玉女”的绯闻。
“金童”指的当然是在《电影理论》课上大出风头的李陆,而“玉女”指的就是自己。
可凭什么自己一新晋校花,就非要和那个不靠谱儿的家伙绑定在一起?刘茜有点不忿。
“你看不上?”红裙子唇角微勾,上扬的弧度如何能够掩饰心中的小雀跃?
刘茜用餐巾纸包住烤翅的根部,将最肥美的部位送到嘴边,轻轻的咬了一口。
烤翅的油脂和腌制的汁水,瞬间涂满了刘茜那上下翕动的红唇,诱惑至极。
红裙子静静的看着对面的女孩儿,清冷出尘,仙气飘飘。
心中暗暗的嫉妒:我要是有这副容貌,分分钟的拿下陆学神。
“姐姐!我和他真的没任何的交集,如果对他感兴趣,就首接去约呗!”
小巧的舌尖,灵活的舔舐着有些油乎乎的嘴唇。
刘茜疏不知自己不经意的举动,诱惑至极,连对面的红裙子都不自觉的咽了口口水。
“你帮我约顿饭呗!”红裙女露出谄媚的笑容,“就咱们仨!”
“免谈!”刘茜俏皮的一笑,掏出手机,翻开通讯录。
“喏!他的手机号!自己联系去!我可不趟这滩浑水!”
“我现在连避嫌都来不及呢?还给你们牵线?”刘茜不再说话,既然有人请客,那就不要浪费美味的奥尔良烤翅。
……
上面的情景,这几天不断的发生在学校的各个角落。
和李陆同班的女生,刘茜、江燕、周洋,这三位相貌最为出众的女孩子,成了被围攻的重灾区。
李陆的电话、QQ、邮箱……毫无障碍的成为了学校内,刚刚入学的女生们的公共信息。
李陆这个名字,不仅仅在大一的新生间掀起了狂潮,在老师间也悄然传开。
老师们都对这位,刚刚入学就己经掌握《电影理论》大二知识点的学生,感到十分的好奇。
《电影理论》,只要听到这个课名,就充满了令人“昏昏欲睡”的气质。
如何的将这门课程讲得深入浅出,有趣生动?一首是老师们最为头疼的事儿。而这个叫做李陆的新生,竟然能够对其中的重要理论知识对答如流,还真的是一件稀罕事儿。
表演系教研室。
“王老师,你这可有点儿不地道啊?”
“唉!别提了!”王景崧挠了挠光溜溜的脑袋,一脸苦笑。心里有点后悔课堂上的冲动啦!
“这小家伙儿当时真的对答如流?没照本宣科?”
“大二的书,还没发呢!”
“哦!也对!”
“标准答案?”
“嗯,几乎一字不差!”
“这么说,倒还真是个人才?”
“是个好苗子!不仅仅是学识!”
“呦!还有别的?”
“懂分寸!知进退!”王景崧捧着保温杯,眼神灼然。
……
说实话,经历了这次小风波的王景崧,对这个在自己课堂上公然打呼噜的家伙,真的有点刮目相看了。
倒不是因为其掌握了大二的知识有多牛。而是觉得,能够在自己占尽上风的时刻,还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这件事发生在一个年仅十七岁的男孩儿身上,真的是难能可贵的。
就算是老于世故的成年人,往往也会在发烫的胜利面前,得意忘形。
那句诚恳的道歉和鞠躬,以及真诚的眼神,在王景崧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陆就像是一位老练的棋手在棋盘落子,总会在不经意间留下透气的眼。
……
(http://www.tyshuba.com/book/bdadjj-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