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路费自己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章 路费自己掏

 

“啪嗒!”周亚文撑在椅背的双手一个没扶住,腰一软,下巴差点儿磕到椅背上。

“你,你,你……”一连吐出了几个“你”字,却愣是没崩出个屁来。

周亚文是真的被吓到了,这家伙还真是不走寻常路啊。

拍啥电影不好,非要拍殡仪馆。

可他又是咋了解这个特殊的职业的呢?难不成李陆的家里,有人从事这个职业?

周亚文的思路越想越飘,越飘越离谱。

停下敲击键盘的手指,李陆回头瞅了一眼同学,然后摇摇头。

“太年轻了,年纪对不上,没你合适的角色。”

“配角也行,实在不行,客串也行啊!”周亚文还不死心的继续争取着。

“最年轻的也是三十多岁,这部戏真没你的角儿,”李陆一摊手,“要不,你演个死尸?”

“你见过这么帅的死尸吗?”周亚文快气疯了。

“死尸不分美丑!”李陆鄙视的对着周亚文竖起了个中指。

见对方还是一脸不死心的样子,李陆无奈的道:“下部戏,下部戏哥们准给你安排个像样的角儿。”

“你小子可给我记住了今天说的话啊!”周亚文瞬间由怒转笑,威胁道。

“放心,少不了你的好!”

“忘了谁,也不能忘了睡在上铺的兄弟啊!”李陆这嘴一秃噜,就把前世风靡一时的金句给甩了出来。

周亚文自然get不到这个梗的笑点。

“对啦!你的《孔雀》怎么样了?”

“过审了,档期也定了,2月1日公映。”

“哇!这么快?”周亚文一脸的惊愕。

这才刚刚杀青不到一个月啊,这部《孔雀》就要上映了?

这也,太……

想想也是个令人无比激动的事。

在他的印象里,拍电影这种高大上的职业。

哪部电影从开拍到上映,不得十来个月的时间?

可你瞅瞅这家伙,10月开机,11月杀青,2月上映,满打满算4个月的时间,说一句“快枪手”也不为过。

若是李陆知道周亚文此时的想法,一定会立马驳斥回去。

我这从筹拍到上映整整用了4个月时间,这还快?

你看看人家港岛的著名“屎尿屁”导演王京。

一部片子,从开机到上映只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他才是真正的“快枪手”啊!

“欸?我说哥们儿,这2月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带上我一个呗。”周亚文一脸贱嗖嗖的陪着笑。

“没问题啊,”李陆慷慨得很。

可下一秒,差点没把周亚文给噎死,“路费自己掏!”

柏林国际电影节期间,国内飞柏林的单程机票最便宜的都得七八千,往返可就是一万大几,抵得上工薪阶层一年的收入了。

“你狠!”周亚文咬牙切齿的挤出了两个字。

“机票,都是中影安排的,公费!我也是蹭的。”李陆双手一摊,无奈的一笑。

周亚文知道,主演其实也就董杰一个人。

虽然自己演了个弟弟,但其实也没多少镜头,最多算是个配角,自是没有资格参加电影节的。

不过,随着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水涨船高,其商业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随后的几年,那些连作品都没有,却硬要蹭一波热度的“毯星”也比比皆是。

李陆看着周亚文那一脸不甘的神情,笑着补充道:“全剧组的人员,中影就给了三个名额,我,李墙,董杰。”

“导演,编剧,女主角,齐了,还有你的位置吗?”

拍了拍好友的肩膀,李陆安慰道:“连田老师都没名额,你就别一脸生无可恋了。”

“下次,下次让你当主角儿,哥们带你逛遍欧洲!”

“谢谢啊!我信你个鬼!”周亚文鄙视的竖起个中指。

说实话,以目前李陆选片儿的策略,瞄准的就是欧洲三大。

周亚文这个新兵蛋子,还真的不合适。

想要演李陆的男主角,还真要再摸爬滚打的磨练个几年。

撇开柏林电影节的话题,周亚文对2月1日的国内首映,又起了兴致。

“哎,我说哥们儿,咱这部《孔雀》要不要办个首映礼啊?像《英雄》那样。”周亚文有些手舞足蹈的比划着。

李陆像是在看一个白痴。

这家伙的脑袋被门挤了?

不对,这家伙干脆就没带脑子。

“一个首映礼,张维平就真金白银的砸了150万,我一整部《孔雀》才花了500万,拿什么和人家比?”

“再说了,我是有老谋子的地位?还是有《英雄》的牌面啊?你脑子真是进水了啊!”

周亚文尴尬的一笑:“呵呵,我这不看着人家轰轰烈烈的举办首映礼,有点儿眼馋吗?就想着你也照猫画虎,搞把大的,好让兄弟我也能出出风头。”

“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了,一部小成本文艺片,又不是商业大片,搞个屁的首映礼。”

“好了,别打扰我写剧本了,我这思路都接不上了。”李陆像是赶苍蝇似的,挥了挥手。

“好,好,好,你忙,未来的大导演。”周亚文放下书包,一屁股坐回自己的位置,继续肝暗黑破坏神去了。

手法烂得一逼,升级树一塌糊涂,偏偏自己还是一副谜之自信。李陆只是略微的瞟了一眼,就是浓浓的嫌弃。

《入殓师》的剧本,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李陆并未大动,基本遵照原版影片。

但他还是做出了一些适应我国国情的改编,比如说配乐。

前世的《入殓师》能一举摘得奥斯卡小金人,和影片优秀的配乐有着很大的关系。

久石让,霓虹的著名音乐人、作曲家、钢琴家,亲自担纲影片的原版配乐。

说到他,就不得不提一部风靡全球的动画大电影《千与千寻》,这是宫崎骏老先生编剧并执导的电影,刚刚夺得今年的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应该捧得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的小金人。

这部《千与千寻》的配乐就是久石让。

当年的《入殓师》,在男主小林大悟给父亲进行纳棺整理时,从父亲己经僵硬的手掌里掉落下一颗石头。

男主这才理解,原来父亲一首惦记着自己这个儿子,这个温柔的细节令大悟父子实现了精神层面的和解。

此时,恰到好处的插入大提琴音乐,观众立马泪目,这不得不说是音乐的魔力,它令观众与影片的男主共情了。

如此经典的配乐大师,李陆不可能放弃,只不过对影片中男主人公的大提琴独奏,觉得有点儿和我国的国情不太相符。

大提琴在国内还属于偏冷门的乐器,社会认知率不高。

这种只能在音乐厅欣赏的西洋乐器,曲高和寡。

“必须换掉,可是换成什么呢?”李陆又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http://www.tyshuba.com/book/bdadjj-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