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是华夏传统的乐器,又能强烈的催动内在情感,同时与故事的背景、与入殓师的职业相符。
“二胡!”李陆双眼一亮。
较之前世的大提琴,二胡这种华夏独有的民族乐器,恐怕更加契合影片的内涵与整体的基调。
作为华夏五千年文明所传承下来的传统乐器,作为一种能够充分表达人文情怀的乐器,?二胡的演奏始终贯穿着悲彩。
这一点恰好与“入殓师”的职业相辅相成,与给逝者送最后一程的精神情感相得益彰。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二胡的曲子,通过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更加?展现出华夏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深厚情感,?让人们在悲凉的曲调中感受心灵的慰藉。
“悲情”,二胡独具的情感内涵,与“逝者己矣”相辅相成;
“慰藉”,二胡激发的情感内核,与“生者如斯”相得益彰。
久石让不仅仅是钢琴大师,对弦乐也有着很深的理解。
原版配乐是西方的钢琴搭配大提琴。
那么将西方的大提琴,换为东方的二胡,中西合璧,不知道能够擦出怎样的火花来?
“钢琴搭二胡,绝配!”李陆不由得畅快的哈哈大笑起来。
对于同寝的这位学神,时不时的发发神经,周亚文早就免疫了,丝毫不影响自己菜鸡的努力。
二胡演奏家,李陆立马想到了一个人,国内著名的二胡演奏大师姜建华。
姜老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己经蜚声国际,凭借一曲《二泉映月》,感动过无数的听众。
全球著名指挥大师卡拉扬,曾称其二胡演奏是世界上最动人的音乐。
不过,现在姜老师应该还在霓虹国的高崎艺术大学任教。
“久石让,姜建华,怎么搭上线呢?”李陆微微皱眉,“这些顶尖儿的音乐人,可不是自己想见就能见的。”
现在的久石让还没和江大导搭上线,两人的首次合作是西年后的《太阳照常升起》,两年后,又在《让子弹飞》中二搭。
目前,我们的江大导,趁着被禁导的这几年余暇,正抓紧时间和周芸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呢!
哪有工夫去搭理那个半大老头子呢?
“韩总,”李陆自然而然的就把目标,瞄准在了韩三坪的身上,“一事不烦二主,正好顺便问问,影视改编权拿到没?”
……
第二天上午,韩三坪办公室。
这是一个月内,李陆的第二次光临。
“你小子又有啥事啊?这求人办事还要亲自上门盯?”韩三坪倒了杯茶,递给李陆。
他还以为这小家伙儿是为了《入殓师》影视改编权的事儿呢。
“己经和清沐新门沟通过了,估计这两天会签合同!”
让一厅局级干部亲自给自己倒茶,李陆着实有些受宠若惊。
急忙接过水杯,李陆一边暖手,一边笑呵呵的说:“不是那个事儿!”
“你这是赖上我了是吧?”韩三坪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
“呵呵!哪能呢?”李陆急忙摆手,“就是有点儿小事儿,求您帮个小忙!”
“这部影片的配乐,我需要用到二胡,既能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乐器的魅力,同时能够体现那种悲凉中的温情,所以我想请姜建华,姜老师来担任这部片子的二胡演奏。”
“姜建华?”韩三坪皱了皱眉头,仔细的搜索了一遍自己的人脉圈,摇摇头,“不认识,不过想要联系到她,应该不难。”
以韩三坪在影视圈儿的地位和人脉,这点事儿还真难不倒他。
“姜老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李陆特意的补充了一下背景资料。
“呦!功课做得挺足啊!”韩三坪略一思忖,点点头,“那就好办了,音乐学院我还是认识不少人的。”
“至于影片的配乐,我想请霓虹的久石让。”
韩三坪嘴角抽了抽,这家伙还真是不客气。
薅羊毛,专逮着一只薅啊!
“听说过,霓虹的著名音乐人、钢琴家,”韩三坪顿了顿,瞅了眼李陆,突然笑道,“不过,我不认识。”
李陆的心情就像是坐了过山车,刚刚大喜过望,登上云端,却骤然下坠,跌入谷底。
“都多大的人了,还这么调皮?”李陆的心里暗戳戳的腹诽。
“韩总,您说话能不能少点儿反转?”李陆苦笑,“小子心脏有点儿受不了!”
“你太看得起我了,我连咱们国内的音乐人都认不全,更别提国际友人了?”韩三坪没好气的挖苦着,“我是电影人,不是音乐人!”
“所以,我这不是覥着脸来向您求助了吗?发挥发挥您那万能的朋友圈?”李陆陪着笑。
韩三坪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谁让这小家伙是自己看上的人呢?
“行吧,我问问看,不过可不敢打包票啊!”
“就等着您这句话了,”李陆立马顺竿儿往上爬,“只要您在圈儿里这么一打听,谁还能不给您面子?这事儿肯定妥妥的啊!”
“用不着你在这儿拍马屁!”
“噢!对了,新戏的剧本写好了,给我瞅瞅!”韩三坪挑了挑眉,“如果没问题,中影继续参投,比例嘛!就按之前的来。”
“当然,多吃一些也无所谓!”
看过《孔雀》的成片,完成度极高,艺术性极佳。
能拍出这么优秀片子的导演,真的可以忽略,他的年龄带给人的迷惑。
因此,即使他的下一部片子还只是个初步的想法,但仍然丝毫不影响韩三坪对其的充足信心。
“比例就按照之前的份额吧,回去我再和侯老师说一下。”
李陆又不是没钱,只要《孔雀》在柏林卖个好价钱,相信就算是自己全资投拍《入殓师》都没任何问题。
不过不能吃独食的道理,李陆还是懂的。
中影这条大腿,可不是谁想抱就能抱的!
既然己经抱上了,那还不抱紧了?
松手?不可能的!
很多关系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比如说“人情”,比如说“渠道”,比如说“资源”……
与韩总商量好相关事宜的李陆,只觉一身轻松,哼着小调,离开了中影。
进入了十二月,燕京的冬天冷得刺骨。
《孔雀》的宣发,由中影全权负责,李陆放心得很。
从整天忙得脚不沾地的状态,一下子进入了无片可拍的空窗期。
李陆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什么事儿都提不起丝毫的兴趣来。
每天写写《入殓师》的剧本,余暇,除了发呆就是发呆。
当然,还有上学期的课程要每天打卡。
快要期末考试了,总不能缺勤太多,如果挂科,那陆学神可就成为全校的笑柄啦!
明年,一整个上半年,估计都要因为疫情,封闭在宿舍里。
因此,对于《入殓师》的剧本进度,李陆并不担心。
从3月到6月,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细细打磨。
急啥?
只是,现在的李陆还不知道,真的到了明年的上半年,自己都忙得脚打后脑勺啦!哪还有闲情逸致打磨剧本呢?
不过,这是后话了……
(http://www.tyshuba.com/book/bdadjj-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