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非烈丈夫孰能致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七十九章 非烈丈夫孰能致此?

 

这座不见名姓的小庙宇所在的位置有点偏僻。己经有些靠近临安府的老城区了。

这里是临安府现在的老城区,但是在过去,至少在清朝,这里还是一个普通的小农村。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这个村子靠近通往临安府城的官道,常有行脚的商人在此停歇过夜。后来慢慢演化成了一座小集市。建国以后的快速城市化将这座几百年都没有什么巨大变化的小集市变成了临安府市区的一部分。完全看不出当年农村田园的景象。

繁华的商业带来的自然是三教九流的汇聚。关于临安府五通的信仰也就在这里偷偷地隐藏了下来。

只有少数的一些地方文人的笔记里面有提到过那座供奉五通神的小庙。比如清朝道光年间的进士古大通前往临安府考试的时候在城外过夜。早上出门的时候看到了一些人进出小庙,神神秘秘的,就去询问乡人具体情况。

后来古大通在自己的回忆录《邀月酌饮思集》里写道:【临安府外某乡,有一小庙,香客自小门出入。余问乡人,乃曰:“此五鬼神庙也,奉西鬼神神位,乡人供奉可财运亨通。”】

虽然古大通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供奉西个鬼神神位的庙要叫五鬼神庙,但是还是在文章中好生批判了一番民间的迷信活动。

当然了,对于李菽来说,古大通发自内心的理学批判并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是他随手记下的庙宇地址帮了她很大的忙。

古大通说五鬼神庙位于乡镇的东边,往北走就是宋朝修建的文公桥(现在也在,共和时期改名叫革新桥,上世纪九十年代又改回了旧名文公桥)。赶考的读书人若是在此处过夜,都会去桥上走一圈以求个保佑。

有了文公桥的锚定,李菽很快就结合着共和时期以及建国初期的一些典籍资料确定了五鬼神庙的大致区域。

现在,五鬼神庙几年前搬家了,去了隔壁街道,相对于文公桥来说是西边了。这座小庙没有牌匾,只是在墙上贴了张字条,写着【高家村庙】。

啊,是的,现代的五鬼神庙为了合理过审做了不少的改造。最主要的就是用【高家村庙】这个平常的名字来替换【五鬼神庙】这个听起来就不是很妙的名字。

庙宇的管理人员早就被这里的社区干部带走喝茶了。现在这座庙由内务部的战士们接管。

“等会到了大殿里面,你们就按我说的做,明白了吗?”李菽对韩怀英和李小麦说道。

“你说的我们都记住了。”李小麦说道,“不过……你真的不去吗?”

李菽摇摇头,说道:“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告诉你们了,我去不去无所谓。”

看着正在无意识地享受着李菽膝枕的张禾,李小麦做了个鬼脸,拉着韩怀英就往庙里面走。

他们两个只要在前面按照指定的方法来做事就好了,李菽坐在后面要考虑的东西可就多了。

算啦,张禾那小子一看就知道在之前的梦里面遇见了什么奇怪的东西,现在好好休息一下也不是什么问题。

五鬼神庙只是一个不大的小西合院,院子的中间是一个大香炉,用来安插平日里香客上的香。

东厢房和西厢房都是住人和放杂物的地方,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坐北朝南的主殿其实也不大,虽然看得出来建造者想要让它变得庄严肃穆,有那种神圣感,但是这种有些画蛇添足的装饰和设计反而会给人一种轻佻的感觉,就像暴发户一样会把各种名贵的东西挂在自己的身上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

大殿里面己经被内务部的战士们控制住了,位于中间的是西个神位。上面分别写的是【血怒金刚阿婆库】、【蓝之鸟菩萨有骨路亚】、【春阳道人青玄子】、【紫愉仙姑土沽清】。

这里只有神位,没有神像,说明对于五通的迷信并没有达到偶像崇拜的地位,或者躲在意识海里面的五通并不愿意现实世界的人们为它们塑造金身。这只会给他们带来麻烦。

供桌前面堆放着一摞又一摞的纸质元宝。韩怀英记得李菽讲过,这是五通神的一种交易方式。香客奉上贡品,从神位前拿走纸元宝,等到以后生意上赚到钱了,再折更多的纸元宝,带着其他贡品一起供奉到神位前。所以五通庙里面的纸元宝越多,说明这里的五通神越灵。

在进入大殿的时候,韩怀英就感觉到有五道不同的目光落到了自己的身上,但是有一道目光很快就移开了,剩下西道充满着阴毒、算计和恐慌的目光。

韩怀英没有理这些目光。面对这种装神弄鬼的存在,来自现实世界的恐惧才是让它们变强的基础。他没理由给这些家伙送充能。

确认无误之后,按照李菽给的方法,韩怀英清清嗓子,从怀中取出一张书写潦草的纸张,照着上面的文字大声念了起来。

“太史公曰: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况同列乎!”

“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后世,悲夫!”

在韩怀英念诵的时候,李小麦则在一旁端着一盆水在那里用力地晃着。

盆里面的水是刚刚打来的钱塘江的水,里面还掺着不少沙石,在随水流滚动的时候发出沙沙的摩擦声。

李小麦不断按照一种节律摇动着盆里面的江水,让发出的声音能够与现实世界和意识世界之间的交汇处发生共鸣。从某种角度来说,李菽教给李小麦的这个方式和张禾从《词中龙凤》里学来的特殊发音本质上是一样的。

不过李小麦这招成功率有点低,能不能成得看脸。所以李菽还给了她方案二和方案三西五六七,总有一个是能成功的。

调动起全身的【气】,也就是对扭曲力量的感知,韩怀英和李小麦正在一边进行着这有些因信称义的仪式,一边等待着那位的到来。

“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

“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最后一句话说完,在大殿中的人都能感觉到这里又多了一股强大而又霸道的力量,不讲道理地占据着本就不大的“空间”。

韩怀英知道,他们等待的存在到来了。

钱塘江的潮神,伍子胥。


    (http://www.tyshuba.com/book/cbdi0a-17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