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岁的冬天,依旧冷得刺骨。村庄被一层薄薄的霜雪覆盖,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干枯草叶的味道。早晨醒来,窗户结着冰花,手脚冻得通红,但炕上的暖气让人不愿轻易离开那片温暖的港湾。我裹紧棉衣,穿着厚厚的棉裤,一步一步蹒跚着走出门,寒风呼啸着掠过村头的枯树,卷起地上的积雪,扬起细碎的冰尘。
今年冬天,家里比往年稍微宽裕些,父亲的脸色也好了一点。他还是早出晚归,风里雪里地耕种着那块不大的田地,但他不再像过去那样沉默得让人心疼。偶尔,他会坐在炉火旁,轻轻拍着我的肩膀,问我学习的事情。虽然话语不多,但那温暖的关怀让我感到久违的安心。
母亲依旧忙碌,她怀里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妹妹,忙着给妹妹喂奶、洗衣、做饭,脸上时常带着疲惫却不言苦。她不曾离开过我们,虽然生活艰难,但她的坚持像炕上的火苗,暗暗地燃烧着,把家一点点照亮。奶奶的背影依然佝偻,布满裂口的手掌依旧干裂苍老,但她依然默默地撑着这个家,用粗糙的手掌为我挡去外面的寒风。
那天下午,教室里的光线昏暗,风从破损的窗缝吹进来,纸张簌簌翻动。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教室里教唱儿歌,教我们朗诵诗篇。虽然寒冷,但教室里却传来阵阵朗朗书声和孩子们稚嫩的笑语。我发现自己不再害怕在别人面前发言,而是期待着能站到讲台上,向所有人展示我努力的成果。
父亲这段时间也变了,他会带我去田边,指着一株株寒冬里坚韧的庄稼,讲述它们如何在风雪中挺立。他说:“孩子,咱们就像这地里的庄稼,风雪再大也得活着,春天来了才有花开果实。”我听着这些话,心里暖暖的。虽然我嘴上没说,但我知道,他的背影不仅能挡风遮雪,还撑起了我心中那片最柔软的天空。
寒假的时候,我帮母亲照顾妹妹,也帮奶奶做些简单的家务,洗衣服、扫地、端水。我慢慢学会了分担,也明白了肩上的责任。虽然只有十一岁,但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只有自己坚强,才能守护这个家,守护这些爱我的人。
我还记得一个午后,阳光斜斜地洒进炕沿的小缝隙,形成一块温暖的光斑。我坐在炕头,一边写着作业,一边听着屋外孩子们的嬉笑声和偶尔传来的犬吠声。那时,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和平静。
村里的孩子有时会嘲笑我穿的破棉袄和吃的粗茶淡饭,可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低头逃避。尽管家里穷困,我依旧努力学习,渴望有一天能走出这片泥土,去看更大的世界。母亲总是告诉我:“书是咱们家的门路,只有念书,才能不被风吹雨打。”
有一次,村里的几个男孩围在一起,故意说我的坏话,嘲笑我家穷。那天我刚学会骑自行车,手握着车把,眼里噙满泪水,却没有哭出来。父亲那天刚好从地里回来,听见有人说我坏话,他拎起锄头,大步走过去,严肃地警告那些孩子:“谁敢欺负我儿子,我就跟谁没完!”
那一刻,我感到从未有过的骄傲和安全感。父亲的背影高大而坚定,如同冬日里最温暖的火炉。
晚上,家里围坐在炕头,母亲抱着妹妹哄她入睡,奶奶低声讲着她年轻时的故事,父亲修理着农具,我在一旁默默念着书。炉火噼啪作响,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疲惫与坚强。
那一年冬天,我不再只是一个被风雪包围的孩子,而是一个有梦想、有责任、有希望的少年。
风雪过后,是成长的温暖。
(http://www.tyshuba.com/book/hdechj-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