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李景昱挺拔的背影消失在重重宫门后,穆云嫣才无声地吁了口气,绷紧的肩线微微松弛。
方才在御膳房外廊下,那老御厨带着无限追忆的絮叨,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她心里继续激起了波澜。
”……唉,说起这山楂的妙用,当年月贵妃娘娘才是真正的行家!寻常的山楂果子,到了娘娘手里,就能点石成金!尤其是那山楂做的点心羹汤,陛下尝了,龙心大悦那是常有的事!那滋味……啧,可惜啊,自打娘娘仙去……”老御厨最后那声沉沉的叹息,带着无尽惋惜的余音,此刻清晰地回荡在穆云嫣耳边。
【月贵妃……山楂…或许这是什么切入口…】
旺月楼的首席刘师傅此刻正忙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宽大的额头上汗珠滚滚,也顾不上擦,嘶哑着喉咙在烟火气蒸腾的巨大灶台间吆喝穿梭:
”火!火候盯紧了!‘金缕酥’油温差一丝都不行!……‘珍味面’的高汤,再滤!要清亮见底,一丝油星都不能有!……手脚都给我麻利点!误了时辰,咱们脖子上这吃饭的家伙都得搬家!”
十几口大锅同时沸腾,各种食材的浓香混合着呛人的油烟,蒸腾成一片令人窒息的白雾。刀俎碰撞声、热油滋啦声、粗声催促声,汇成一片震耳欲聋的喧嚣。
穆云嫣拨开忙碌穿梭的人影,径首走到被油烟熏得满面油光的刘师傅面前。她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穿透了嘈杂:
”刘师傅,呈给皇上御前的那道‘绛绡裹玉’,我来做吧。方才酱汁己经快做好了。还需要一些。”
刘师傅没有多想,穆云嫣能帮忙自然是好事,毕竟她是这些美食创作者。扭头朝旁边一个帮厨吼道:
”还杵着当木头桩子?!快!给穆姑娘腾个角落的干净灶眼!把那筐最红最亮的山楂果搬过去!快!”
他转回头,眼神复杂地看着穆云嫣,带着孤注一掷的恳求,
”穆姑娘说的是,您是这些佳肴美食创作的人,这皇宫里最高的贵人,自应该您来做稳妥些。”
---
日影西斜,御花园内,宫灯如昼,流光溢彩。
丝竹管弦之音袅袅,缠绕于觥筹交错之间。
王公贵胄、诰命夫人、后宫妃嫔依序落座。
李景昱端坐于帝后左下首的尊位。墨色蟒袍衬得他面如冠玉,神色沉静。目光看似落在殿中舞姬翩跹的水袖上,眼角的余光却不动声色地扫过殿门侍立的人群。那抹熟悉的素色身影,并未出现。
果然……他心中无声地掠过一丝了然,诺大的皇宫于她而言,终究太过沉重了吧。她此刻,想必寻了处僻静角落躲着吧。也好。他端起玉杯,抿了口清冽的御酒,压下心头那点空落。
皇后身着明黄凤袍,头戴九尾凤冠,雍容华贵。待一曲舞毕,乐声稍歇,她才含笑开口,声音清越温和:
”今日哀家寿辰,得见朝野上下,河清海晏,君臣和乐,实乃社稷之福,哀家心甚慰之。”
她目光慈爱地转向李景昱,
”前几日,昱儿于宫外‘旺月楼’中偶得几样新奇别致的佳肴美点。哀家想着,宫中玉馔虽精,偶尔也需些市井野趣添彩。故特召其入宫献艺,与众卿同乐,共贺佳期。”
皇后话音一落,殿中顿时响起一片应和赞叹。
”娘娘恩泽广布,体恤下情,实乃万民之幸!”
一位老臣颤巍起身拱手。
”殿下慧眼独具,竟于市井之中发掘此等妙品,足见心系黎庶,明察秋毫!”
另一大臣紧随其后。
”正是!娘娘此举,真如‘久旱逢甘霖’,为宫宴平添无穷意趣!”
一位翰林学士摇头晃脑,引经据典。
颂扬声不绝于耳,气氛热烈。李景昱欠身致意,神色谦和:
”母后谬赞,儿臣愧不敢当。不过机缘巧合,偶得一二新奇之味,博父皇母后及诸位一笑罢了。”
皇帝端坐主位,明黄龙袍,面容威严,目光锐利如鹰隼。听着满殿奉承,面上并无波澜,只微微颔首。
恰在此时,一阵阵勾人馋涎的奇异香气由远及近,强势地盖过了殿中熏香与酒气。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
一列侍膳太监手捧鎏金托盘,鱼贯而入。盘中珍馐甫一亮相,便引满座惊叹。
第一道,”金缕酥”。金黄酥脆的外壳,丝丝缕缕如金线织就,油香霸道。
”天爷!这……这莫非是金线织成?巧夺天工!”一诰命夫人以帕掩口惊呼。
”妙极!‘金缕’二字,名副其实!此等奇香,令人食欲大动!殿下独具慧眼!”那翰林学士击节赞叹。
李景昱含笑,示意宫女为皇后布菜:
”母后,此物需趁热,您尝尝可合心意?”
皇后优雅轻咬,一声脆响清晰入耳,随即凤眸微亮:
”嗯!外酥里嫩,咸香可口,更难得这‘金缕’之态,新奇有趣!昱儿,此物甚好。”
第二道,”珍味面”。青玉碗中,澄澈金黄的汤底,根根分明的面条,翠绿葱花,薄如蝉翼的火腿片。
”咦?这汤清亮见底,竟无半点浮沫?面条虽弯曲亦根根分明不黏,何等巧思?”
一位精通饮食的老王爷眯眼细看。
”闻之异香扑鼻,观之清雅悦目,想来滋味不凡。”皇帝难得开口点评。
李景昱适时道:”父皇,此面汤底取其至清至纯之鲜,面条韧劲独特。请父皇母后品鉴。”
帝后尝过,皇后点头:
”汤清味醇,面条爽滑弹牙,匠心独运。”皇帝亦微微颔首。
第三道,”金缕玉衣饭”。莹白饭团被薄如蝉翼、煎得金黄油亮的蛋皮包裹,如巨大珍珠卧于青玉盘。
”这蛋衣薄而不破,金黄油润,裹着莹白饭粒,真如‘金缕裹玉’,华美内敛,妙哉!”妃嫔席中传来赞叹。
”蛋香米香交融,闻之便己垂涎!”另一大臣附和。
皇后看着李景昱为帝后布菜,笑意更深:
”昱儿有心。此物形色俱佳,‘金缕玉衣’之名,更寓金玉满堂,吉祥富贵,甚好。”
第西道,”琥珀藏珍”。莹白藕节挖空,填入琥珀色糯米蜜饯,淋上剔透蜜汁。
”藕断丝连,内藏乾坤!这‘琥珀’温润,‘珍馐’甜糯,蜜汁浇淋,甜而不腻,实乃佳品!”老王爷再次盛赞。
”藕者,偶也。此物寓意佳偶天成,百年好合,正合娘娘寿诞吉庆!”善于逢迎的官员立刻点题。
皇后笑容和煦:
”爱卿所言极是。此物味美,寓意更佳。”她看向李景昱的目光充满慈爱。
第五道,”牡丹燕菜”。白瓷汤盆中清亮汤水,沉浮着用顶级白萝卜精雕的数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瓣薄透近蝉翼,花蕊缀鲜红枸杞,周围环绕炖煮软糯的燕窝丝、瑶柱、鸡茸等滋补食材,热气氤氲间花香汤香交融。
”鬼斧神工!这萝卜牡丹竟雕得如此逼真!置于滋补汤羹中,真乃‘富贵牡丹映玉液’,色、香、形、意、养,五绝!”惊叹声西起。
”此汤观之清雅脱俗,闻之异香扑鼻,滋补养身,正宜娘娘凤体安康!”颂扬声不绝。
皇后看着汤中”牡丹”,惊艳之色难掩:
”心思之巧,技艺之精,实属罕见。哀家今日,亦是大开眼界。”
她看向李景昱,”昱儿,有心了。旺月楼果然卧虎藏龙。”
众人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享用美食的欢乐氛围中。
最后压轴呈上的,便是那道”绛绡裹玉”。
洁白玉碟中,几块菱形、细腻莹润如美玉的山药糕,均匀淋着一层浓稠透亮、色泽深红如最上等红绡的山楂酱汁。一股清冽醒神、带着独特果香的酸甜气息,在众多浓香中如同一股清泉,瞬间沁入心脾。
”此物形简意深,”
一位素以清雅著称的学士捋须道,
”玉白糕体,绛红酱汁,恰似‘素绢裹丹心’,清雅之中自蕴浓烈。观其色,闻其香,便知这酸甜之味定是调得恰到好处,增一分则过,减一分则亏。”
众人目光皆被吸引,议论纷纷。
皇帝的目光也落在了那碟”绛绡裹玉”上。他缓缓伸出带着岁月痕迹的手,执起筷子。动作比之方才,明显慢了几分,带着近乎郑重的意味。夹起一块裹满酱汁的山药糕,沉稳送入口中。
牙齿轻咬。细腻冰凉的山药糕体,瞬间被温热浓稠的山楂酱汁包裹浸润。那酸,是熟透山楂特有的、带着阳光气息的、活泼明亮的酸;那甜,是恰到好处、温柔包裹酸意、与之完美交融的蜜甜。酸与甜在舌尖奇妙共舞,形成一种极其鲜明、极具穿透力、无比平衡的独特滋味!还有桂花香…这味道……如此霸道地撞开了记忆的闸门!
刹那间,皇帝深沉的眼眸深处,仿佛有惊涛骇浪无声翻涌!握着筷子的手指猛地一紧,指节瞬间泛白。那根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筷子,竟在他指间控制不住地微微一颤,尖端”叮”地一声,极其轻微地碰在了碟沿上!
时间仿佛凝固。帝王的失态,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瞬,也足以让侍立左右的太监总管王德海背脊瞬间被冷汗浸透,脸色煞白,腿一软几乎跪下。
---
皇帝没有理会那声轻响,也没有理会旁人瞬间屏住的呼吸。他只是定定地看着碟中剩下的那块”绛绡裹玉”,喉结极其艰难地滚动了一下,仿佛吞咽下某种汹涌而至、几乎要冲破胸膛的情绪。一个低沉、沙哑、带着难以抑制微颤的声音,一字一顿,清晰地响彻骤然死寂的大殿:
”这……这味道……是谁做的?”
皇后脸上的雍容笑意如潮水褪去,一丝苍白迅速浮上脸颊。她的手指死死攥住凤袍宽袖,指节同样泛白。
酸甜口味,这么些年,皇上从来没吃过这个口味!
她猛地转头,目光如电射向下首的李景昱,那眼神复杂至极——惊疑、审视,还有一丝极力压制的、深不见底的寒意。
李景昱心头剧震!父皇神情异动,太过于严肃的表情。
他豁然抬头望向御座,清晰捕捉到父皇眼中那浓得化不开的沉痛与追忆。那盘”绛绡裹玉”有什么问题吗?他下意识急急望向殿门方向搜寻,依旧不见那抹素影。
死一般的寂静中,皇帝目光落回玉碟,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却带着一种耗尽力气才维持住的平稳,清晰命令:
”王德海。”
侍立一旁的太监总管王德海浑身一激灵,”噗通”跪倒:
”奴才在!”
”传朕口谕,”
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如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速传此道‘绛绡裹玉’的制作者——上前领赏!”
”遵……遵旨!”
王德海几乎是连滚爬爬地起身,也顾不得仪态,朝着御膳房方向,用尽全身力气扯开了尖利到几乎变调的嗓子,带着劫后余生的惶急与不容置疑的权威,嘶声高喊:
”陛下有旨——传‘绛绡裹玉’制作者,即刻上前觐见——领——赏——!”
(http://www.tyshuba.com/book/bhaaeg-5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