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缓缓驶入南站,列车的车门打开那一刻,一股热浪夹着灰尘扑面而来。王小虎跟着人群下车,一脚踏上站台,感觉就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车站里人潮涌动,广播声此起彼伏,孩子哭,大人喊,行李拉杆撞击地砖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他背着包站在人流中央,脑子一时间有点懵。站台宽阔、天花板高高在上,西周是巨大的广告牌,他看见什么“人才招聘会”“技校火热招生中”,还有闪烁着霓虹灯的“贵宾接站处”。
从小生活在村子里的小虎,被这座城市的第一面震住了。
他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像一棵被连根拔起还来不及种下的新树。来之前他跟母亲说:“我去找我爸朋友,他在南边工地上带队,能管吃住。”但其实他心里没底。那个朋友是五年前村里人介绍去的,后来只偶尔寄信回来。小虎手里只有一个地址,和一个模糊的地名——“清水街往北拐,东头板房。”
他走出站台,站在站前广场边缘,阳光把整个广场烤得发亮。出租车排着长队,一辆辆黄色小车不停地进出,司机挥舞着手:“去哪儿?去不去?不打表便宜带你走!”他不敢搭理那些司机,只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拿出那张泛黄的地址纸条,攥在手心。
他不敢相信这个城市真的能收留他。
他开始找公交站。他知道坐出租贵,母亲给的钱有限,只够维持几天。他找到一块铁牌子,上面写着各种线路的起止站。他挨个看,找有没有去“清水街”的,终于看到一个似乎对上号的:102路,终点站:清水街口。
车来了,是辆破旧的蓝白相间的中巴,人挤人,空调像个摆设。他费了好大劲才挤进去,把背包压在脚边,一只手死死抓着扶杆。
车启动的那一刻,他又想起村子。
想起母亲说“你别乱走,城市复杂”,想起妹妹望着他不敢哭的样子,也想起那封一首没寄出去的信。他没回信给父亲,甚至没敢说自己来了城里。他怕父亲说他“瞎跑”,怕他责怪自己不念书,不安分。
车过了一站又一站,窗外的建筑从高楼渐渐变成矮房,又变成灰扑扑的工棚和铁皮屋。他看到街边有人摆摊卖冷饮,有人在水泥地上修车,头顶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乱。他忽然意识到,这也许就是“城市的边缘”。
清水街口,终点站到了。
王小虎提着包下车,眼前是一条坑坑洼洼的街道,两边是低矮的砖瓦房和零星的板房。他有些不确定:这真的是南站附近的“城市”吗?街道上尘土飞扬,偶尔有三轮摩托载着沙包呼啸而过,扬起一串咳嗽。
他照着纸条的指引往北走。街道尽头,是一片半封闭的建筑工地,门口用铁皮挡着,上面挂着红色的“安全第一,文明施工”字样。一名戴着安全帽的门卫坐在门口的塑料椅子上,嘴里叼着香烟,神情懒散。
小虎走过去,怯生生地问:“叔,那个……请问一下,张建国在这儿不?”
门卫瞟了他一眼,没立刻回答,而是深吸一口烟,慢悠悠地说:“哪个张建国?”
“我爸说,是他朋友,以前一起干活的,在清水街这边的项目上。”
门卫摇头:“这附近的项目多了去了,姓张的倒是不少。你人在哪个工地?哪个项目部?有电话吗?”
小虎愣住了。他哪知道这些细节?他低下头,从兜里掏出那张早被捏皱的纸条。门卫看了一眼,也不认识。“你问问那边的人,”他抬手指了指前面板房区,“那头是老工地,看看有没有人知道。”
小虎点头致谢,又背起包朝前走。走进板房区,地上全是水泥灰和积水,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他一间一间打听,一遍一遍地问:“请问有个叫张建国的吗?”
没人知道。
有个老工人说:“可能走了,工地换包工头很快的,一走连个痕都不留。”
天快黑了,小虎坐在板房边一块砖上,感觉自己像被这个城市狠狠地甩了一耳光。他一无所获,也无人认识他。他连今晚能不能找到个能躲雨的角落都没把握。
他不敢哭,只把包压在腿上,抱紧,像是抱着仅剩的依靠。
太阳慢慢落下去,天色泛红。风吹过来,带着一点铁锈味和汗味。他突然听见前方有人喊:“小子,你找张建国?”
他猛地站起身,跑过去。
那人是个穿着灰背心的瘦工人,正拿着一瓶水,一脸狐疑地看着他:“你是他啥人?”
“我……我爸说他是我叔。”
瘦工人点了点头:“张建国是两个月前走的,去了外地。他走得急,没留下啥。”
小虎像是被人抽走了最后一口气,站在原地愣住了。
“不过——”那人上下打量了他一眼,“你要找活干,倒是可以试试。明天那边的搅拌组招人,力气够就成。”
小虎眼睛一亮,连声说谢谢。
瘦工人摆摆手:“别谢我,明天能起早来报道再说。”
天,彻底黑了。
王小虎拖着脚步,走向工棚后面临时堆放沙包的小棚,那里有人铺了几块纸板,是今晚他唯一能落脚的地方。
他躺下,望着头顶斑驳的铁皮天花板。
城市,是陌生的。
但他知道,他必须留下来。
(http://www.tyshuba.com/book/hdechj-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