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破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章 破局

 

市委三号会议室。李达康捏着一份《钱振国涉黑案初步调查报告》,指节在桌面轻叩两下。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掩不住眉心的褶皱。

“陈然,”他抬眼看向陈然,“省纪委的同志说了,钱振国的案子要‘低调处理’。涉黑是主罪,贪污腐败……”他顿了顿,“暂时不对外公布。晋城的营商环境刚有起色,不能因为几个蛀虫,寒了投资商的心。”

陈然坐在对面,手里转着钢笔。他明白李达康的顾虑——南部新区的烂尾楼、北部新区的招商瓶颈,哪一个不是悬在晋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涉案资金足有三千七百万,就这么“内部消化”,他实在不甘心。

“李书记,”陈然放下笔,“我有个想法。这钱表面是黑钱,可追根溯源,大部分是强征南部新区土地时,克扣的拆迁补偿款。

陈然翻开文件夹,推过去一沓材料,“这是南部新区二十七个村的补偿协议,还有群众联名举报信——钱振国截留的钱,本就该还给老百姓。”

李达康的目光扫过材料上的红手印,眉头皱得更紧:“可钱振国是‘黑社会头目’,这些钱算‘赃款’还是‘民债’?省纪委要是查起来……”

“所以得换个说法。”陈然身体前倾,“我们以‘扫黑除恶追缴违法所得’的名义,把这笔钱划进县财政专用账户。然后,用它来解决南部新区的烂尾楼问题——加固框架、改造成保障房,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能让群众拿到补偿款,一举两得。”

李达康沉默了。他盯着陈然眼里的光,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基层调研时,那个为了修水渠跟村民同吃同住的年轻干部。眼前的陈然,和当年那个“愣头青”太像了——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风险太大。”他叹了口气,“万一省纪委追问资金来源……”

“我有办法。”陈然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南部新区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方案》,“我找审计局老张核过账,钱振国截留的补偿款,每笔都有村民签字的原始凭证。我们可以把这些凭证作为‘追缴依据’,以‘返还群众财产’的名义入账。至于剩下的缺口……”他指了指北部新区的规划图,“新能源项目落地后,税收能补上。”

李达康盯着规划图上“星能科技”的红色标记,突然笑了:“你这小子,又在算大账。”他伸手拍了拍陈然的肩膀,“行,我给你批。但有个条件——所有操作必须合法,经得起审计。另外,南部新区的改造,要让群众全程参与监督,别再闹出什么‘暗箱操作’的幺蛾子。”

三天后,县政府常务会议室。陈然把一份《南部新区烂尾楼改造实施方案》拍在桌上,目光扫过在座的各部门负责人:“同志们,这笔钱来得不容易。它原本是群众的血汗钱,被钱振国这种蛀虫吞了。现在,我们要把它还给群众,更要让它‘活’起来。”

他指着投影里的“改造前后对比图”:“这栋‘阳光大厦’,加固后改造成‘晋城电商产业园’,优先租给本地做首播的年轻人;这片烂尾的住宅区,我们联系国企做‘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比市场价低30%;至于大家最关心的补偿款……”

他掏出一沓文件:“市里刚批了专项债,县财政挤出了八千万,加上追缴的钱,本周内打到每个原拆迁户的银行卡上!”

台下突然响起掌声。石桥镇党委书记赵强举着手机:“陈县长,我刚收到短信——我舅家的补偿款到账了!他昨天还跟我念叨,说钱振国当初只给了三千块,现在终于能拿到应有的数目了。”

“安静!”陈然敲了敲桌子,“钱到账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让南部新区‘活’过来。”他看向自然资源局局长李芳,“李局,土地性质变更的手续,本周必须办完。”

李芳点头:“陈县长,市自然资源厅己经批了‘老旧厂区改造’的指标,我让科室的人加班加点,保证月底前把证发到企业手里。”

八月十五,中秋前夜。陈然站在南部新区的“阳光大厦”顶层,望着楼下的探照灯。工人们正在拆除脚手架,露出焕然一新的外墙——米黄色的涂料在月光下泛着暖光,像一块被擦亮的金子。

手机震动,是李达康发来的短信:“然然,省纪委来电话了。他们问南部新区的资金来源,你那个‘返还群众财产’的说法,倒把他们说得没脾气。行啊你,把‘死钱’变成了‘活钱’。”

陈然笑了笑,回复:“李书记,这都是群众的功劳。他们要的不是钱,是公道。”

放下手机,他望向远处正在安装的电商产业园招牌。风从城南吹来,带着一丝桂花香。他想起三天前,一位拆迁户老大娘拉着他的手说:“陈县长,我儿子说要在电商园开个卖土特产的店,说‘咱的钱,得自己挣’。”

“会的。”陈然轻声说。他摸了摸口袋里的U盘——里面是钱振国案的所有证据,己经同步给了省纪委。他知道,这场扫黑风暴的意义,远不止于抓几个坏人。它在晋城百姓心里种下了“公平”的种子,也在干部队伍里树起了“担当”的标杆。

而更让他欣慰的是,南部新区的改造,为北部新区的招商铺平了道路。星能科技的负责人昨天跟他打电话,说“看到晋城动了真格,我们决定把二期项目也落在北部”。

月光下,陈然的身影愈发挺拔。他知道,晋城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而在县城的另一端,钱振国的老婆坐在看守所的探视室里,手里攥着陈然让人转交的信:“你丈夫截留的补偿款,我们会全部返还给群众。如果你愿意配合,把剩下的赃款交出来,我可以帮你申请减刑。”

她盯着信纸上的字迹,突然哭出了声。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像极了南部新区改造工地上,工人们铲除旧砖时的声音——那是旧时代的终结,也是新时代的序章。


    (http://www.tyshuba.com/book/hi00eb-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