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棋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章 棋局

 

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陈然的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陈然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昨晚朱伟的交代——钱振国的“振国系”商业版图、与南部新区土地违规操作的关联、甚至市投资公司副总(钱妻)与省厅某位副主任的隐秘往来,都像一张蛛网,将晋城的政商关系捆得密不透风。

“叮——”手机震动,是李达康的短信:“九点,市委三号会议室,单独汇报。”

陈然深吸一口气,将笔记本锁进保险柜。

李达康的谨慎他早有领教,这位市委书记素来信奉“稳扎稳打”,尤其涉及市级层面的利益纠葛,绝不会允许他贸然行动。

市委三号会议室里,李达康正对着一份《晋城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报告》皱眉。见陈然进来,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说说南部新区的事。”

陈然将朱伟提供的材料简要汇报,重点落在钱振国与周文彬的利益链、振国物流园的“黑箱操作”,以及市投资公司的异常土地收购上。他刻意隐去了朱伟的个人诉求,只强调“群众举报线索指向钱振国”。

李达康听完,手指在桌面轻叩两下:“钱振国……”他抬眼看向陈然,“这个人我接触过几次,表面上是‘实干派’,修了几条路,建了几个市场,市里不少干部觉得他‘接地气’。但老话说‘贪官不贪小’,能爬到常务副县长,没点门道能行?”

“李书记,关键是钱振国背后可能有市里的关系网。”陈然将U盘推过去,“这是朱伟整理的证据链,我备份了一份在市纪委,没敢惊动其他人。”

李达康没接U盘,反而身体前倾:“小陈,我理解你想尽快破局的急切,但晋城的盘子比你想象的大。”他指了指窗外正在建设的北部新区,“省里刚批了我们‘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下半年要迎接观摩团。这时候如果钱振国的问题炸开来,牵扯出市里的干部,观摩团怎么看?投资人怎么信?”

陈然心里一紧。他明白李达康的顾虑——晋城的发展势头刚起来,不能因为个别腐败案伤了元气。

“所以我的意见是:第一,抽调纪委、公安、审计的精干力量,组成联合专案组,你任组长,但必须绝对可靠;第二,先从外围查起,查振国物流园的账目、南部新区土地出让的原始档案,用证据链把钱振国和周文彬绑死;第三,暂时不要动朱伟,他现在是你手里的‘刀把子’,得让他替你盯着钱振国。”

李达康端起茶杯抿了口:“另外,市纪委那边,我让常委、监委主任老徐跟你对接。老徐是老纪检,做事稳当,你俩商量着来。记住,这案子要‘办得实’,更要‘说得清’——每一步都要留痕,经得起倒查。”

离开市委大院时,陈然的后背己经沁出薄汗。李达康的指示像一把标尺,既给了他尚方宝剑,又划定了红线。他知道,这场反腐战,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抓坏人”,更是一场需要精密计算的“政治棋局”。

下午三点,政府办副主任老王的办公室里飘着茉莉花茶的香气。陈然推门进来时,老王正对着电脑核对一份《北部新区项目资金审批表》,抬头见他,笑着起身:“陈县长,您怎么亲自过来了?有事喊我就行。”

陈然没接话,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文件——《南部新区拆迁补偿款发放明细》《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土地出让合同》《振国物流园税务申报表》。这些都是他从档案室“顺手”借来的,故意没让老王经手。

“老王,”陈然拉过一把椅子坐下,“上个月南部新区那批拆迁款,群众反映有个别村‘超额发放’,你知道这事吗?”

老王的笑容僵了一下,手指无意识地着保温杯:“陈县长,这事儿我听信访科说过,可能是录入错误吧?我己经让农经站重新核对了。”

“哦?”陈然拿起《南部新区拆迁补偿款发放明细》,“那这个‘王建国’,领了三十七万八的青苗补偿款,可村里根本没种过经济作物。你知道他是谁吗?”

老王的额头冒出细汗。王建国是钱振国的司机,这层关系在政府办不是秘密,但谁也没点破过。

“陈县长,基层的事儿复杂,可能有……特殊情况。”老王的声音低了下去。

陈然笑了笑,把文件推回去:“老王,我在县委办当秘书那会儿,张书记常说‘细节里藏着政治’。你在这个位置上十年了,经手的文件能堆成山,哪些是合规的,哪些有问题,心里应该有数。”

老王的手指紧紧攥住椅把。他突然想起上周陈然让他整理的《近五年县领导批示件汇编》——别人整理都是按时间顺序,陈然却让他单独标出钱振国、周文彬的批示,还问“这些批件有没有落实反馈?”

“陈县长,我……”老王喉结动了动,“我就是个跑腿的,知道的不深。”

陈然没再追问,起身告辞:“行,你忙吧。对了,明天上午十点,政府办要开个‘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你通知重点企业负责人,特别是新能源科技产业园的那几家,务必到场。”

走出老王办公室,陈然给秘书小张发了条微信:“查一下老王老婆的工作单位,还有他儿子去年考公务员的政审材料。”

一场不动声色的考察,就此展开。陈然知道,朱伟是“刀把子”,但政府办的这些“笔杆子”“管家”,才是维持权力运转的“神经末梢”。有些人表面中立,实则早被“围猎”;有些人看似木讷,却可能藏着硬骨头。他要做的,就是在这些人里筛出“自己人”,为接下来的风暴筑牢防线。

傍晚六点,陈然刚进家门,手机就响了。是朱伟发来的短信:“纪委老徐明天上午十点到县局,说有重要线索要面呈。”

陈然盯着屏幕,嘴角微微上扬。老徐是市纪委常委,以“铁面无私”著称,李达康让他对接,显然是对这案子的重视。但朱伟怎么会认识老徐?

他拨通朱伟的电话:“朱局,老徐是你引荐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陈县长,我……我老婆化疗需要进口药,上个月托人找老徐帮忙,刚好他老婆是我高中同学。”朱伟的声音有些尴尬,“老徐说,只要证据过硬,他肯帮忙。”

陈然明白了。朱伟这是用自己的“把柄”换信任——他需要确保这案子能查下去,更需要在将来万一出事时,有个“退路”。这种小心思,陈然能理解,但不能纵容。

“朱局,你告诉老徐,明天我亲自去接他。”陈然说,“另外,你把所有证据整理成两份,一份给我,一份留给老徐。记住,没有我的允许,谁都不能看。”

挂了电话,陈然走到窗前。楼下的梧桐树上,蝉鸣渐弱,晚风里飘来饭菜的香气。他想起李达康的话:“这案子要‘办得实’,更要‘说得清’。”而他要做的,是在“实”与“稳”之间找到平衡——既要揪出钱振国这条“大鱼”,也要保护好朱伟这样的“线人”,更要确保整个专案组不被渗透。

夜色渐浓,陈然的手机屏幕再次亮起。是老徐发来的短信:“小陈,明天见。带点‘干货’,老伙计等你。”

陈然笑了。他知道,这场棋局,终于要进入中盘了。而他能做的,就是稳住每一步,下好每一子。


    (http://www.tyshuba.com/book/hi00eb-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yshuba.com
天域书吧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